扬琴音色美的形成与创造论文_宋彤京

扬琴音色美的形成与创造论文_宋彤京

深圳市粤剧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扬琴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件颇具特色的乐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音色美是扬琴艺术的重要特征,也使得扬琴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扬琴乐器的起源、发展,重点对扬琴音色美的形成及创造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以期促进扬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扬琴;音色美;形成;创造

引言

扬琴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击弦乐器,具有音色明亮、颗粒性强、音域宽且节奏感明显等特点,素有中国钢琴之称,也倍受人们的喜爱。扬琴在我国发展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就其历史与其它民族乐器相比,虽然并不悠长,但其发展变化却令人感叹,现已成为了我国主要传统民乐之一。在扬琴演奏中,要想充分彰显扬琴艺术的音色美,就需要演奏者掌握诸多演奏技巧,以淋漓尽致地演绎扬琴艺术。

一、关于扬琴乐器的概述

明末清初,扬琴传入我国沿海地区,便迅速落地开花,在民间普及并流传开来,成为我国主要传统民乐之一[1]。受区域人文条件、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促使扬琴发展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对于扬琴乐器,音色美是尤为关注的视角,我们有理由相信,演奏者只有具备高超的演绎技能水平,才能将扬琴演奏的酣畅淋漓,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二、扬琴音色美的形成

(一)基本音色

在扬琴演奏艺术中,基本音色是音色美的基础。扬琴是多弦乐器,不同音位的层次十分分明,所以在扬琴演奏时,应有效把握各音位的特点[2]。扬琴种类繁多,且各种类型的扬琴都有着独特的原始音色,这与扬琴本身的构造、性能等方面息息相关。音质和音色有许多异同之处,所谓的音质,是声音的质量,决定着扬琴音色美的形成。所以,从技术视角看,扬琴演奏者应具有较高的技艺水平,才能更好演绎扬琴艺术。音色是经演奏者力度控制、速度控制等条件下的渲染运用。对于不同材质的扬琴,演奏者要实现人琴合一,必须充分掌握扬琴乐器的性能,在苦练中与乐器进行磨合,以改善乐器本身的发音条件,创造出最佳的音质,为凸显音色美创造良好条件。

(二)技术音色

技术水平是形成音色美的关键, 要提高扬琴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必须对其加强技能训练,在技能的基础上,融入演奏者的情感体验,赋予音乐内容以灵魂,可形成音色美。对于技术音色,主要有三个层次[3]:一是纯粹的发声,这是学习者与扬琴乐器之间无任何修饰的接触而发出的声音;二是学习者掌握发音技巧,在多次训练的作用下而发出通透的声音;三是在基础音质上,结合作品内容,融入自身的情感和演奏技能,对乐曲进行合理的艺术设计,形成极富表现力的音色。

扬琴的音色多样。首先,连贯的音色与断续、顿挫的音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够突出表现某一种情绪。如《海燕》这部作品中,要展现海燕不为风浪的飞翔场景,需要用快速的连贯音色而表现, 这也能够给予受众以澎湃的激昂之感,可激发受众共鸣。其次,强音和弱音是扬琴演奏中比较重要的音色对比。强,是指力度较大,要求演奏者需加大腕力,可使用双竹而演奏,如《将军令》演奏中,利用强劲有力的高音反映出将军士卒的磅礴气势,要出色表现强音,不仅要求演奏者掌控好力度,而且必须对乐曲中各个节奏变化的层次加以掌握。弱音与强音是相反的层面,利用弱音,能够表达出恬静、深邃的情感。如《渔舟唱晚》中,描绘了美不胜收的夜晚景色,在弱音演奏中,可以给予受众以清透之感,但在演奏时,值得注意的是,演奏者在揉弦时,注意音的变化,以营造祥和的场景。

扬琴的演奏技巧相对较多,在不同技巧的作用下,音色发生一定的变化, 因而演奏者必须结合作品内容而合理运用各种技巧,以突出音色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心理音色

无论演奏哪种乐器, 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水平都会对演奏技艺产生重要影响,对扬琴乐器亦如此。在扬琴演奏时,演奏者应对自身的心理进行反复的调控,以保持清心的态度,将扬琴乐曲感悟于心,全身心投入到演奏中。扬琴初学者对其音色的了解少之又少, 加之缺乏音色美判断能力,所以不能完全体会到扬琴的音色美,必须对其加强练习,在正确引导下,逐渐升华初学者对扬琴演奏的感悟,进而对音色美的认识不断增强。在日积月累条件下,演奏者基本上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心理音色, 虽然是在演奏者反复训练的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 但却能够促进自身演奏技艺水平的提高,形成完美的音色。长期以来,许多学习者在练习扬琴过程中, 受心理状态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使其出现肌肉紧张的问题,因而在演奏时难免出现不协调音色。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要形成音色美,必须先磨练心志,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三、扬琴音色美的创造

(一)基于持竹与运竹的音色美创造

在扬琴演奏中,持竹是重要的,对手形有着较高的要求,即“三指持竹”。手形是半握拳状态,食指自然弯曲,使琴竹的四分之一和食指第一关节线接触, 拇指轻压于琴竹之上,二者协调完成把持的动作;其它三个手指也自然弯曲,根据作品演绎的需求,将不同手指放置琴竹柄的位置。运竹是音色美创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演奏者必须保持端正的姿势,上下运竹成直线,结合自身手臂、手腕、手指的力量而击弦,同时演奏者的双手在琴竹之间应保持平行状态,并把握运竹的幅度,这样才能受到最佳的音色效果。例如,在较为活泼的音符演奏中,演奏者可以利用琴竹头在琴面进行活动, 这样可缩短运竹的活动轨迹,既能表达出乐曲欢快的效果,又能收获更好的音色,提高演奏效果。

(二)基于击弦与触弦的音色美创造

在击弦中,演奏者应正确把握击弦的位置、角度和力度,基于三者的协调,才能完成音色美的创造。琴弦振动是扬琴乐器发声的关键,而扬琴琴弦的长短、粗细、材质等因素,都会对琴弦受力点有影响,所以演奏者应结合扬琴乐器的实际特点, 确定有效的击弦位置。改变击弦角度,可以产生音色变化,如反竹,在演奏中能够发出响亮的声音。在确定击弦角度时,保证琴弦受力均匀,这样才能提高音色表达效果。击弦速度的快慢可以产生强音、弱音等不同层次的音。如果运竹幅度小、击弦速度快、力度小,则可产生行云流水般的弱音;相反的,可产生虚无缥缈的淡雅之音。

在触弦中,找准位置和把握角度是至关重要的。从触弦位置看,琴竹头中后部位是最佳的触弦点,这样可以发出坚实有力的声音,且无杂音;从触弦角度看,琴竹头和击弦保持平行,可使琴弦均匀受力。

(三)基于发力点的音色美创造

在扬琴音色美创造过程中, 不同发力点所产生的音色美效果有差异。扬琴演奏中,主要发力部位有:手臂、肩、腰、背等,但各个部位在发力时是统一集中的,需要各个身体部位的配合。例如,演奏强音时,要具有爆发力,这时的发力点以腰部为主,其它各部位协调配合;演奏坚实有力的音时, 以手臂为主要发力点; 演奏较为活泼的音时,则手指、腕部的发力点是最为重要的。在演奏过程中,对于表现不同力度的节奏时,用力的部位也有差异性。通常,力度较大的演奏中,手臂和手腕是主要用力部位;力度适中或者较弱时,手指是主要用力部位,手腕和手臂发挥辅助性作用。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更好学习扬琴,必须在最初学会将肘关节作为主要发力点, 以促进身体其它部位用力的协调, 这有助于学习者在后期灵活运用身体各个部位而发力,从而演奏出更具风格特色的乐曲。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色是音乐的要素之一,有它特有的魅力。扬琴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美,可以打动人心,激发受众共鸣感。但良好的音色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演奏方法以及深厚的艺术修养作为条件才能形成,因此在扬琴艺术演奏中,都需要演奏者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和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这样才能释放扬琴演奏的魅力。本文主要从扬琴音色美的视角着手,对其形成与创造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扬琴演奏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巧. 扬琴的风格特征和音色美创造[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1):46-47.

[2]周婷婷. 浅谈如何提高扬琴的音色[J]. 北方音乐, 2010(4):60-61.

[3]王杰. 扬琴演奏中的音色表现与分析[J]. 艺海, 2011(8):56-57.

论文作者:宋彤京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扬琴音色美的形成与创造论文_宋彤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