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所有制论文

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社会形态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16(2001)02-0013-04

在理论上,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而建立的新社会,它的生产力水平应高于资本主义,但20世纪建立的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其生产力水平迄今落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面对这个理论与现实的巨大矛盾,本文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为依据,分析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历史方位。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基本划分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研究有几个不同角度,它包括生产力社会形态,交换社会形态和所有制社会形态。

(一)马克思的生产力社会形态理论

在《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论述:“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4页)此论述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同时也包含生产力形态演进的规律。这里说的“经济时代”,也就是社会生产力形态。

马克思认为劳动资料“能显示一个社会生产力形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同上),它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因此,他把作为包括封建主为首的社会即封建社会在内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和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的社会生产力形态的发展划分两大阶段:手推磨为代表的手工生产力阶段和蒸汽磨为开端的机器生产力阶段。“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前资本主义的以手推磨为代表的手工生产力阶段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这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工业资本家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蒸汽磨为开端的机器生产力阶段,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社会形态的第二阶段,这是以机械化大工业为基础的工业社会;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形态的第三阶段是自动化机器生产力阶段,这一阶段的生产力是以人工智能的电脑为核心,因而这是以处理信息的高科技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信息社会。对于这个阶段,马克思曾根据他当时所处的时代的科学和生产已达到的高度做过预言。

(二)马克思的分工与交换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曾对人类社会的交换社会形态发展阶段有这样的论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104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这三个阶段概括为直接的社会关系——物化的社会关系——自由人联合体(《资本论》第1卷,第一章第一节)。

交换社会形态与生产力社会形态直接相应。与手工生产力社会形态相应的是尚无分工、交换和分工、交换很不发达的以人的依赖关系为本质特征的自然经济社会形态;与机器生产力社会形态相应的是分工和交换发达的以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为本质特征的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与自动化机器生产力社会形态相应的是自发固定分工和商品交换已经消失的自由个性为本质特征的自由人联合体的产品经济社会形态。

(三)马克思的所有制形态理论

马克思的生产力社会形态理论和交换社会形态理论一经形成,其内容虽也不断丰富,但其基本理论框架以后未作根本改变。而他的所有制社会形态理论则不然,一直不断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和社会现实的发展做修改和补充。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以所有制关系为尺度,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个阶段,即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未来的共产主义所有制。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用经典的语言表述了他的所有制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在这里马克思用“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表示人类社会从公有制的原生社会到私有制的次生社会序列的起点。并指出资本主义方式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取而代之的将是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五形态论”。这是马克思对英、法、德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社会肌体的解剖中得到的结论。尽管50年代以后,马克思通过阅读有关印度和俄国农村公社的大量材料认定在古代亚细亚原始公社末期,东西方就已踏上不同的道路:在西方,公社解体,相继进入了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形态;而东方各国却以不同形式将亚细亚生产方式保存下来。但是直到70年代以前,他仍认为,东方社会只能沿着“世界历史”的共同道路,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然后再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70年代以后,“已经站在变革的门前”的俄国的未来社会发展前景引起马克思的关注。为了能够对俄国的未来社会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他尽快学习和掌握了俄文,对俄国的土地制度和俄国1861年后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文献及学术著作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在1877年1月《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1881年3月给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信及信稿和1882年1月《〈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等重要文献中,表述了像俄国这样以农村公社和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东方落后国家,如果革命在适当时候发生则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即是说,亚细亚所有制形态的东方落后国家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条件下,可以利用历史所提供的机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现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先建立要“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而后再过渡到建立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别于马克思的“五形态论”和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的从资本主义产生出来的高于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至此,我们可以把马克思所有制社会形态理论完整地表述:

西方社会的演进路线:氏族公社所有制→亚细亚公社所有制→奴隶制所有制→封建制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共产主义所有制(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这里的亚细亚公社所有制是具有公私两重性的过渡形态。

东方社会的演进路线:氏族公社所有制→亚细亚农村公社所有制→东方专制制度的亚细亚所有

二、现实社会主义建立的前提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位置

按照“五形态论”和《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应是取代资本主义而后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社会。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中“脱胎出来的”,是建立在资本主义肯定成果基础上的社会。

而现实社会主义并非是马克思“五形态论”和《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的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建立在资本主义肯定成果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例如俄国十月革命后相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各国革命前的社会性质有所不同,俄国和中国就不同,前者未成为殖民地,后者则沦为殖民地。但总的来说社会形态还属于同一类型,这就是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的东方专制制度的社会。简言之,现实社会主义是立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农业社会的基础上的。

因此,现实社会主义是东方落后国家通过革命道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尚待“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不同于建立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基础上的社会主义。

总之,社会主义的建立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即完全的社会主义取代发达的资本主义;一种情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取代具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发展,但社会总体结构仍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的专制制度的农业社会。现实社会主义指的是后者。二者的汇合点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状况来考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十三大报告》)可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理论,纠正了传统理论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超越其所处历史阶段的错误认识,对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做出了科学判断。十五大从几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做了完整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阶段……”。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可以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有更准确、更完整的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段;由中等发达到资本主义达到的高度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段,是社会主义的中级阶段;高于资本主义达到的高度发达水平的阶段,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即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从马克思的生产力社会形态理论和交换社会形态理论来看,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水平做三阶段的划分是可以成立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手工生产力为主、兼有机器生产力,向机器生产力为主、兼有自动化机器生产力(信息生产力)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即机器生产力为主、兼自动化机器生产力(信息生产力),向自动化机器生产力(信息生产力)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自动化机器生产力(信息生产力)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即商品经济向产品经济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产品经济阶段。

(二)从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来考察

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产业革命前后二三百年间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阶段;产业革命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约150年是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20世纪前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中级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进入了高级阶段。

综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实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中级阶段,其固有矛盾尖锐化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尽头并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变阶段的产物。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较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不在于生产力水平高于资本主义——这一点它尚未达到(社会主义是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的,但这是在它的高级阶段即完全的社会主义)——而是在于:它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以人道的方式取得资本主义所能达到的文明成果,并可进一步突破资本主义所不能突破的私有制社会因财产关系形成的个体的局限,向不是因财产而获得个体性质的原生社会复归——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自由个性阶段。

收稿日期:2001-04-29

标签:;  ;  ;  ;  ;  ;  ;  ;  ;  ;  ;  

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所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