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互联网环境;产教融合;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会计工作环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如“互联网记账平台”的推广,“共享财务”的日臻成熟等,传统会计工作的数据收集、整理、核实等处理工作,其工作重心将转向对财务及业务数据的深度加工与分析上,传统会计工作和教育已愈来愈不能满足新的会计工作需要。
1.传统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1)财务核算与管理要求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挑战。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通过纸质核算或财务软件来实现,在“互联网+”时代,财务核算与管理将逐步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不仅局限于财务软件与办公软件。财务管理人员可在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对业务进行实时处理,实现“网上办公”,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2)财务管理服务模式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的挑战。一方面,财务工作将由具体的账务处理与报表提供向管理会计转型,实现核算与管理并行,信息提供与财务决策并重;另一方面,实时会计核算和财务咨询将成常态,财务信息由个体走向共享,线下与线上结合,并产生如网络财务代理、在线咨询、云会计等虚拟产业。
(3)新会计服务平台快速推广应用的挑战。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催生了许多新会计服务平台,减少了人工操作,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减少了违法会计行为,降低了财务风险。
2.传统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的挑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偏差。会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两张皮”。传统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对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培养目标大多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对“互联网+会计”的认识与准备不足,违背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2)教学模式创新不足。教学活动大多以老师面授为主,教师以会计教材为主,重课程轻实训,对会计专业的“岗”、“证”、“课”、“训”、“赛”针对性不足、产教融合不够,跟不上“互联网+会计”的培养要求。
(3)教学课程体系有待优化。课程设置跟不上互联网+会计环境需求变化,安排上“重核算,轻管理”,较为单一,重复较多。对实践课程及管理类课程如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云报销、云存货课程较缺少,有的根本没有开设,毕业学生难以不能适应互联网+会计岗位要求。
(4)相当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相当部分教师对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利用微课(云班课)、MOOC、翻转课堂、远程互动课堂、网络资源库、3D虚拟现实技术等平台,师生互动、共享交流不够,不能适应“互联网+会计”环境下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
(5)企业主体地位缺失,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在“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构建中,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配套不够,尤其缺乏对企业的鼓励性政策和措施,企业推进的动力不足,校企双方积极性不高,未能实现“双赢”的目标,参与也仅仅是流于表面,很难发挥实际的效用,以致部分校企合作机制较粗糙、形式较肤浅。
(二)面临的机遇
1.创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环境条件不断完善。随着“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正发生较大变化,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与实训得以实现。如移动APP和无线网络(智慧校园),可实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实现考勤、作业、课堂互动、考核、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教师可实时向学生推送所讲内容、随堂测试等,作业布置等也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设置和推送,实现自动评阅;二是课程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提升。微课、慕课不断普及,线上课程的种类、数量、质量的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微课(云班课)便于教师翻转教学,节省课堂宝贵的授课时间,直播课程实现远程实时互动教学,其效果在2020年春,我校师生在抗击“新冠病毒”战疫中,实施“停课不停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三是学习过程优化。教师可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可得出每一名学生及全班级的学习情况,所获信息比传统教学更加精准,更利于实时掌握学生学情,对受众而言,也可实时清楚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环节。
2.产教融合思维愈加清晰。学院借助“互联网+”进行会计专业建设改革,不断创新与实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施行财务外包、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助推其快速发展,从而服务更便捷,流程管理更优化。由此,推动了校企共建“互联网+财务”协作平台和专业团队的产生,实现双方资源整合、业务协作、产教融合,从而解决校内实训“空对空”、校外实训“走马观花”的问题。
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部教职成〔2019〕13号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明确要求:
1.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既传授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培养专业能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融课堂,课程思政。将会计专业精神、会计职业精神和会计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坚持标准,确保规范。遵循高职会计专业国家教学标准,按照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不断强化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适应和可操作性。
3.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会计职业教育、会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求,处理好不同会计课程、以及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1+X证书)之间的关系,做好顶层设计。
4.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动态调整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激励教师“三全”育人,并作好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思路
1.完善多元合作机制,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围绕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搭建多元开放的产教融合平台,不断创新共建、共享、共管机制,构建符合会计专业转型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体系,营造浓厚的会计文化氛围和真实的职业环境,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2.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施“应市”教育。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中,一定不能忽视“市场”(企业)的力量,不能忽视企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须以“客户”为中心,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层次的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培养符合“客户”岗位动态需要的会计人才,并不断创新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3.共建“互联网+产教融合”教学平台。构建校企协同体系,打造“行业专家+企业专家+高校教授”组成的会计专业群指导队伍,共建记账工作室、会计学徒制、真账实训云平台等。
4.“跨界”思维,与时俱进。随着云、物、大、智、移、虚技术的迅猛发展,需不断完善和创新会计专业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将政府、行业、企业等各个主体统一起来,不断优化各方优质资源,协同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专业体验平台等,“跨界”培养学生实操技能和创业能力,实现产教融合的实景教学。
三、创新互联网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1.主动变革“互联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我们认真调研市场,实行“应市教育”,培养目标依市场的需求而变化,主动适应互联网+对财会人员能力的新要求,积极调整我校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2.持续创新与实践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至2016年9月以来,我们不断创新与实践高职会计专业的“一体两翼三真实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体(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两翼(指德技双馨),三真实(指在真实的企业、真实的环境、以真实的业务进行学习与训练),四融合(指岗、证、课、赛有机结合)。该模式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着力构建德技兼修、德技并进的育人体系。通过会计专业(群)“引企入校,校企共建”的方式,实现专业与合作企业的互联、共融、协同发展。同时,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实施1+X证书制度,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将课程与工作过程融合、与职业资格证书(1+X证书)融合、与会计实操训练融合,通过技能大赛,实现以赛强技。
3.不断优化“互联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我们根据会计专业面临“互联网+”的“服务域”,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加注重课程内容与企业实务的结合,学历教育和证书(1+X证书)考试的结合,按照企业职业标准和相关专业标准,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将会计岗位任务变成学习任务。不仅要丰富课程知识面,增强学生后续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又要在教学中应有所选择,削减课程中的重复内容;不仅要增设了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的相关课程,又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主要做法见下表1所示:
表1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4.加快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必须将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应用融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中。我们的主要举措有:(1)认真落实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的政策要求,制定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做到有要求、有考核、有薪酬、有奖惩;(2)对新教师实行学院领导、专业主任、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等“传帮带”制度,制定实施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传帮带”管理办法》;(3)发挥团队作用,通过参加指导学生技能大赛,学院、省级等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持续提高团队教师教学能力;(4)持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微课(云班课)、MOOC、翻转课堂等组织教学。(5)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考核力度。
5.加大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力度,积极共建互联网+产教融合平台,我们充分利用并升级现有网中网财务实训平台、网上纳税申报系统、厦门科云云会计实训系统、用友财务软件系统、南充创业小镇财税大数据实训基地等,共建多家财务云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由“企业专家+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入云平台真账实训,强化云会计、云审计等相关课程的实训,及时反馈与跟踪教学过程的真实情况和教学成果。
6.落实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落实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理念上同向,实践上同行。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于2019年5月出台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推进落实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由笔者主持(5位老师组成)的团队建设课程—《中国会计文化》,作为学院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立项(KCSZ1910)([2019]56号文件)。2020年1月,该课程被四川省教育厅直接认定为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目前,我校会计专业在建课程思政课程7门。
7.推进课堂革命,积极打造金课。我们持续努力推进开发各级在线课程、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微课和慕课等,通过校企、校校、校行共建、“自主+购买”等方式,形成了丰富的线上和线下课程资源库,并持续完善,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课程建设如表2所示:
表2 南充职院财经系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情况表
四、互联网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
我们持续推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互联网+诊改”,引入第三方评价,鼓励会计专业师生参加国省市技能大赛,积极参加资格证书(1+X证书)考试,用成绩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按照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我们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主体责任,成立会计专业内部质量保证小组,将诊改工作体系化、常态化。教学团队“全覆盖”、“全过程”和“全员参与”,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管理水平和培养效果,这在我系会计专业师生近5年参加国、省、行指委等举办的技能大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大奖中足以证明。
基金:2018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nzjgz1803)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王宇.“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3).
[3]盛强,梅玫,李曦.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探析[J].教育,2019(6). [4]刘君.“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2).
[5]盛强.基于“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8(4).
作者简介:
盛强(1966—),男,教授,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主任,主要从事会计与审计理论与实务、会计教学与研究
张煜(1969—),男,副教授,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副主任,主要从事会计实务与教育教学研究
梅玫(1984—),女,讲师,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教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与实务、会计教育教学研究
论文作者:盛强 张煜 梅玫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互联网论文; 会计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 课程论文; 高职论文; 南充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