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当前我国传播业发展中的五大强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强势论文,当前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考察当前我国传播业的发展态势,从不同的层面,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宏观地来看,以下五大强势最为明显:
一 传媒重组:长江后浪推前浪
传媒重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传播业发展中的一个强劲势头。起初还局限于报业,于今大型广电产业集团也已浮出水面,并有望在近3-5年内出现跨地区、多媒体复合型的巨型集团。
2001年12月8日,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的成立,为中国媒介的集团化运作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也算年底的杰作。中国广播影视集团主要有六大主体单位,除中国广播电视界三个最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还有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广影视传输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播电视互联网站。其业务范围涵盖广播、电视、电影、传输网络、互联网站、报刊出版、影视艺术、科技开发、广告经营、物业管理等领域。现有员工2万多人,固定资产214亿元,年收入111亿元。中国广播影视集团还将整合组建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开发总公司、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出版公司、中国广播影视国际合作公司、中国广播影视艺术演出公司、中国业广播影视广告总公司、国家广播影视物业开发业总公司等六家子公司,从事节目开发、报刊图书出版、对外合作、表演和广告代理、物业管理等业务,既保证了利润实现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有能力同外资大媒体进行合作和竞争。
从2000年12月27日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成立至今,中国已有湖南广电集团、上海文广集团(2001年4月19日)、北京广电集团(2001年5月28日)、深圳广电集团(2001年6月)、天津广电集团和中国广电集团等大型的集团化广电媒体。
与此同时,平面媒体的集团化动作也在全国各地进一步普及。在批准组建了包括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内的20家报业集团后,2001年里,国家新闻出版署又相继批准了六家报社组建报业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长春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至此,全国报业集团已达到26家,覆盖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在未来的几年里,跨媒体、跨地区立体交叉的媒体大集团有望成为集团化发展的未来主要趋势。
从业内外因素来看,大型传媒集团的涌现,既得力于传媒自身产业化过程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传媒对规模效益的强烈追求,又得力于国家宏观政策的主导,特别是基于应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媒体的强势传播的考虑,“做大做强”我国的传媒,不仅具有经济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充分调动我国的传播资源,以宏扬中国的先进文化,占有国际舆论的主动权。
二 资本与传媒嫁接: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资本的逐利性注定它总是不停地寻求扩张的机会。对我国传媒而言,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则无疑提供了媒体与资本幽会的动力和机率。不过,鉴于国人对传媒角色功能的传统认识以及国家政策的相对禁闭,因而我国的传媒无论是在回应境外资本频送的秋波、还是自身的资本营运的启运,都还需寻求一个稳妥的载体或过渡环节,换言之,它们虽两情相悦,但也只能悄悄幽会。随着新世纪的国际传播业风云际会的冲击,以及国人对加入WTO以后形势认识的深化,现在我们已可以在很多场合看到媒体和资本正在紧密地拥抱。
如果说1999年7月成都商报的“借壳上市”的做法还只是媒体与资本“羞答答地幽会”的话,那么近年的北大青岛注资《京华时报》、巴士股份注资《上海商报》的行为则显然是“公开拥抱”了。接下来,还有上海强生传媒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入1.6亿元占80%股份投资《新财经》杂志和《理财周刊》,诚成文化投资《希望》杂志,2001年11月,新华社直属的中国新闻发展深圳公司以1亿多元持赣南果业(0829)4546万国有股,占公司部股本的29.5%。至于此前湖南的电广传媒以及北京的歌华有线,早已是钦准的上市公司。资本与媒体联姻已产下硕果,歌华上市第一天据说其股票涨幅为80%以上。不过,据2001年12月份的《环球企业家》报道,号称“传媒第一股”的电广传媒的东家湖南卫视出现了严重的收支不平衡,但这似乎并没有阻挡住诸多媒体资本营运的冲动,排队等待上市的媒体还有多家。2001年5月23日的《财经时报》透露,“广州报业集团、文新报业集团、中国青年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电脑报等媒体,都开始酝酿企业改制,或通过直接上市、或走借壳上市之路,加快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
与此同时,财大气粗的境外传媒也在频频敲响中国的传媒之门。虽然早在1993年,美国的时代华纳集团就已开始关注中国的传媒市场,但因“合法性条件不具备”,他们并未轻举妄动,直至2001年,国家主管部门才似乎有松动的暗示。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表示:中国政府打算允许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在广东提供有限服务,以确保美国观众能够收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此外,2001年,香港TOM、COM与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下属的信息技术公司组建“中国通文化有限公司”,以开展媒体经营、发行和销售及广告咨询等业务;同年10月,有消息传出央视与默多克持股的凤凰卫视组建合资公司,确定由凤凰卫视为CCTV-4在美国主流卫星电视平台上播出提供互动服务;11月3日,与香港电视广播公司(TVB)签署协议,组建为经营环球及大中华区节目买卖、发行服务的合资公司,TVB占60%的股份,央视驻港全资附属公司持40%股份;11月14日,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签署关于交换新闻节目的协议;11月19日,央视控股的中视传媒与英国培生公司(Pearson)签署协议,合资组建名为Pearson CTV Media的多媒体及制作公司,提供英语教育和娱乐节目。Pearson持50%股份,央视传媒旗下的CTV Media占40%股份,以北京为基地的宽频及电讯服务公司Cyber-Soultion占10%的股份。有报道说,由此“诞生了首家中外合资媒体公司”。
由此看来,我国开启传媒的资本市场,既有来自于媒介这一市场主体的内在冲动,也存在着一些更内在的原因。不过,学界有识之士的看法倒是获得了较大范围的认同,那就是:传媒经济是短缺经济的最后一块领地,其投资大,其回报也高。于是乎,资本的冲动与传媒的饥渴使得二者的投怀送抱已成水到渠成之势。无论二者联姻后的结果如何,传媒经济已成当下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传媒资本市场已炙手可热,这些均已成为正在发展的事实。而且,中国证监会新版《上市公司和行业分类指引》中已将传播与文化产业定义为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有报道说这对“推动中国传播与文化业的产业化,推动传媒、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具有深远和积极的意义”。
三 传媒同质化竞争:神州何处不狼烟
去年5月份以来,四川成都两家综合性都市报蜀报和商务早报在与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的全面竞争中败下阵来,悄然关张,以后不久又传来广东省的惠州晚报宣告破产的消息。有人指出这是报业同质化竞争的恶果。然而这种现象并非局限于个别省市,像西安、南京、武汉、郑州、太原等一些省会城市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恶性竞争。其实,宏观看来,同质竞争不仅存在于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的同质竞争同样不亚于报业。
媒体同质化竞争自然是媒介市场上同类媒介(版块、栏目)的增多造成的。以报纸为例,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的要数都市报,这类报纸的数目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似乎都处于压倒优势。其它的如机关报、专业报、行业报等一般都是一地一份或两分,同质化竞争并不明显。而都市报在有的省会城市竟达7、8种之多。在成都,从华西都市报如一匹黑马异军突起,到1999年就有了8家性质与市场定位基本一样的报纸,除华西都市报外,著名的还有成都商报、蜀报、商务早报等;武汉除原有的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之外,分别又出现了武汉晨报、今日快报,加上市场指南报和文化报也有7家;南京报业大战在人们的记忆中还未远去,扬子晚报、服务导报、金陵晚报、现代经济报、经济早报等报纸今天仍在争夺着南京的报业市场。1998年以后,北京的都市报也有一大串,数得上来的就有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劳动午报等。其它省会城市也有类似的情形。至于电子媒体的娱乐版块一直是处于火爆状态,特别是周末的黄金时段,打开电视,保管会是一档档的娱乐现场节目扑面而来,栏目的竞相克隆早已成外国同行指责的现象。深入到内容层面,同质化现象还表现在新闻信息的相对过剩,重复报道太多,一个事件十几架摄像机,几十个记者围着,连篇累牍,读一报而知十报;报道角度同一,从一个角度做文章是多数媒体常见的做法。同类媒体必然导致同质化竞争,这固然有利于读者选择的一面,但由于依靠同质的内容难于获得优势的市场份额,因此必然在经营上的其它环节互相残杀。南京报业大打价格战,成都报纸融资方式五花八门。不论是哪里,各报为了争夺发行市场,都绞尽脑汁,甚至从不顾游戏规则。无序竞争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市场份额的无情分割和整个行业的利益受损,互挖墙角,竞相压价,不正当竞最终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都市报纸之所以蜂拥跟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众化报纸的操作技术难度较低。技术门槛低,别人学起来很容易,就很容易遭到克隆。
但若据此断言当前我国媒体的竞争已显过度,恐怕结论还有些武断。客观地说,我国传播业整体上的竞争还不充分,过度竞争只限于个别媒体类型中间(主要是都市报以及电视娱乐板块)。换言之,我们的媒体目前还没有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特别是服务性新闻欠缺,知识性内容偏少。去年“探索奥秘”、“美国地理频道”的热播显示出我国广大受众的知识性阅读还远远未被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目前的媒介市场上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需求错位现象。
尽管我国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历史还不长,但媒体从业者及理论界都需要对目前的同质化竞争进行反思。解决之道在于尽快整合提升媒体资源,打造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个性化竞争策略,寻求新的利润回报空间。在西方媒体大军压境之际,一味的内耗结果只能是渔翁得利。
四 财经媒体:财大气粗新生儿
市场机制的导入激活了社会群体的经济人格,在追求利益的艰辛过程中,国人终于认识到财经资讯对于追寻幸福生活的意义,也因为如此,当新世纪初财经媒体浮出水面时候,受众一下子将特别的爱献给了这种特别的媒体。可以说目前风起云涌的财经媒体已成为新世纪以来传播业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2001年,娱乐风潮渐息,中国掀起新一轮的财经媒体热潮:电视媒体方面,湖南电广传媒投资8600万元打造大型财经节目《财富中国》,被誉为“IT节目大本营”的赛迪影视也推出了《环球财经论坛》和《财经人物周刊》两档节目;印刷媒体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经济类新报面世,《财经》等新兴杂志媒体成长迅速,8月1日中国财经出版社主办的专业杂志《品牌》也创刊问世。在此基础之上,资本力量的加入,使这股热潮显得更为引人注目:上海强生参股新财经杂志社有限公司和上海理财周刊广告发行公司,斥资1.6亿元成立“上海强生传媒创业投资公司”;上海巴士股份与《上海商报》共同组建上海商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这些财经媒介新贵已和一些具有传统优势的财经媒介如《经济日报》、《中国产经新闻》、《中国经营报》等构筑了一个全新的媒介格局,从而,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竞争领域。2001年财经媒体最引人注目的龙争虎斗,大概要算是报纸方面的《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以及杂志方面的《新财富》与《财经》。
正如《福布斯》对《财富》的穷追不舍一样,由双巨头竞争主导的媒体业格局开始在中国的平面媒体业中逐渐浮现。计算机媒体业伴随着IT业多年的激烈市场化竞争已经进入典型的双寡头竞争格局,IDG投资的《计算机世界》以及衍生杂志组成强大的外资IT报系,而以《中国计算机世界》为主报发展起来的CCID赛迪传媒集团也成为国内实力强大的媒体力量。而在新型财经周报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与《经济观察报》正在演出一场业界资本与业外资本的攻防战,然而由于这个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尚存众多变数。而在证券媒体领域,证券三大报的竞争正在发展更多更广泛的财经媒体,三角游戏也正在蜕变发展为两强格斗。
与此同时,一些发行量巨大,已具品牌强势的都市报也适时地加入到这新一轮的媒介圈地运动中,如《南方都市报》的《天天财富》;发行量已超过70万份的中原第一媒体《大河报》的《7日财富》也于近期横空出世。她秉承了《大河报》创新求实、与时俱进的一贯作风,并以《大河报》的巨大影响力为依托,试图在中原大地托起一片财富天空。
有专家认为,财经媒介的火爆是媒介市场细分和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也预示着媒介资本时代的降临,媒介的表现是社会蕴藏能量的一种释放。其新的办报思路和经营理念将为整个传媒界带来深远影响。同时“操练”也将为本土媒体在中国加入WTO后应对外来媒体练就扎实的内功。因为媒体前台的竞争除资本在背后的推手外,还需要具备核心竞争力。
五 传媒中介服务业:产业链条串起来
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分化与整合是其必然的命运。在传媒经济领域,传媒中介服务业的出现意味着媒介市场要素的日益完善。它既是媒介市场分化的结果,又是整个行业整合的手段。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媒介市场上,任何一种传媒主体靠单打独斗来获取利润,不仅会抬高成本,而且还会由于在诸多经营环节难以做到专业化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失去竞争力。因此,单个媒介机构不堪承受市场压力,急需传媒中介出来提供专业服务。如此以来,传媒产业链条日益明晰。
检索当前我国传媒的中介服务业,虽然尚处起步阶段,但其迅猛势头已悄然呈现。据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鹏博士的归纳,主要表现为:
①新闻传播专业书友会成立。经过半年的筹划、准备,中华传媒网与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以及多闻图书中心合办的书友会近日正式成立。这是国内首家专为新闻传播业人士提供图书资讯与邮购服务的机构。按照该机构的运作模式,将在media china.net网站开辟新闻传播专业图书的资讯服务与邮购服务,包括新闻传播专业书讯、书评,并以会员制形式在个人与单位两个层面提供服务。
②媒介辛迪加应运而生。在国际媒介市场中,媒介辛迪加都是媒介以商业契约形式签定的上流供应商。此行业在美国最为发达,一般有新闻与图片性质的通讯社、特搞专题性质的辛迪加以及独立供稿与特约供稿三种形式。目前国内虽未明确提出辛迪加这一说法,但类似的市场运作模式已深入人心,如电视观众所熟悉的中国娱乐现场光线公司,实际上就是典型的电视节目辛迪加。目前新华社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创办的传媒工场就是提供专业服务的传媒中介机构。有消息说,北京地区甚至还出现一家专门面向各地电台出售节目的临界公司,已经有44家电台购买了该公司开发制作的11档节目,累计播出时间达上千小时。
③媒介专业网站生机盎然。以新闻传播专业为主题的网站,在网络空间中所占比例极小。但是由于这些网站的性质是媒介的媒介,因此,能够得到媒介业内人士的认同,渐渐有了影响。象西祠胡同xici.com和斗牛士donews等等,其内容充满生机活力。目前,专门为媒介行业内人士提供电子资讯的平台,高起点的有中华传媒网,浙江在线以及新华在线,还有一些新闻传播专业研究机构的网站。虽然目前这些网站还没有找到赢利模式,但其提供专业服务的作用还是不容抹煞的。
④媒介市场咨询策划热起来。电广传媒斥巨资在深圳成立了媒介调查公司,而央视调查公司也在同一市场大发利市。在营销咨询领域,广东的新生代、北京的新华在线,都已在市场中亮出了旗号。虽然人们还有理由怀疑它们所提供的服务的水准,但其市场前景无疑还是乐观的。
标签:传媒专业论文; 传媒产业论文; 财经媒体论文; 传媒公司论文; 经济观察报论文; 媒介策略论文; 财经记者论文; 媒介策划论文; 传媒集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