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黄颖论文_黄颖

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黄颖论文_黄颖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研究室 湖北 襄阳 441021

摘要:太极拳符合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实现体育终身之目的

关键词:中医理论;太极拳;传统保健体育

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取我国古代《易经》哲理为指导思想。《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者,大也,初也;极者,端也,始也,是宇宙间派生万物之本源,其包含有动静、阴阳两个方面,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消长、转化、不断运动,变化无穷。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讲究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畅气血,舒展筋骨,培养正气,以达到内外调和、预防疾病、目的,抵抗外邪和延年益寿的,更是融合了中国古典哲学与医学理论之精华而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尤其是中国医学理论中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等在太极拳中都有体现。因此,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整体观念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主导思想,它强调事物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认为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同时人体与自然界有密切关系,并且能动地适应自然,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学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方面,也是传统保健体育的理论和锻炼要求都体现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思想。《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真人者,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既要求重视个体自身精、气、神内因锻炼的主观因素,又强调“精神修养,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五方面综合调理的养生法。太极拳吸收了自然辨证法的精髓,运用了人与自然这一特殊规律,丰富和完善了太极拳理论,其一求圆,其功理在于圆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在形体的调节上求圆,在动作的路线上求圆,因为只有圆才能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求得变化,得以升华。宏观万物如太阳、月亮、星球,其形是圆,其运动路线是圆。并且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人体藏器,经络走向都是圆的。太极拳顺应这一自然规律,要求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运动路线走弧形、走圆形,以达到气血的运行,经络的流通。要求连绵不断,从起式至收式,中间没有停顿,一式之末乃另一式的开始,全套一气呵成,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犹如涓涓流水,灌养全身。其二松静、柔和、缓慢,其理在于:疏松才能通达,稠密则易引起闭塞滞留。柔和、缓慢以不伤气血,无害形体。在太极推手中的粘连粘随、不顶不丢、讲求一个化字。柔和与刚强是万事万物的一种属性,柔则弹性强易变形,刚则性脆易折。太极拳在化字上下功夫,以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对内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神经系统得以梳理、通达,在顺应自然中得以完善和发展,从而起到健身、御敌、治病、益寿之功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阴阳五行学说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是当时人们用以概括和说明自然界以及人事变化规律的科学。它认为万事万物都含有阴阳两面,而阴阳的对立统一活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变化、产生、消亡的根本原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而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互相滋生的关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认为“动静合一,气血通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因此,练静功时要“外静内动、静中有动”,练动功时要“外动内静、动中求静”,以便动静互根,阴平阳秘。太极功理首先就运用了这一学说,太极拳预备式要求:“十趾抓地头顶天,舌顶上颚两垂肩,尾闾中正松腰胯,提肛运气扫丹田”。也就是说在练功的一开始首先要根基牢固,因而十趾抓地,并使涌泉穴接地,头顶天使百会穴通天,从而达到天地相应,阴阳结合,精神内守,气运丹田。舌顶上颚以接通任督两脉。脊柱中正身体不仰不俯,松腰胯、沉肩垂肘达到松,松则通,从而使气血流通,起到阴阳平衡的作用。太极拳全面处理了以上种种阴阳相对的关系,故有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对形体的要求。练习时这三者在一条垂线上,身体不可前倾后仰。内三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意合” 达到精神内守,调节呼吸,导引神气,以张五脏通经络。练习时动作配合呼吸,气力贯达全身。要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太极拳强调虚实分明,上步、后坐、转身等在移动重心中注意虚实的变化,进一步推动气血的运行,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

3.“形神合一”理论的应用

形神合一 就是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也可以说是形态和机能的统一。形体包括一切组织器官,神是精神意识活动。中医《灵枢》说:“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神与气,使神内藏”。“心主神,心者君王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太极拳利用这一理论,要求练习中形神兼备,做动作时要全神贯注。特别强调眼神,要求“眼随手、步随身。运动如抽丝,上步如猫行”。要求动中求静,在运动中神内守,要求调形,调气、调神。在注意姿势形态的同时更应该注意意识的引导。

4.精、气、神理论的应用

《素问》说“积精会神…….精者,生名本也”。“精气足则人的生源充足,生源足则身体强健”。太极拳一开始就要求运气扫丹田,正丹田中藏有“元精”、“元神”、“元气”,精、气、神是人体三大物质要素,气沉丹田也就是藏精、藏气、藏神。太极拳练习中要求调呼吸藏精神。随动作的特点运用意识、调理呼吸。练习时凡送出去的动作,如上步、出拳、推掌、蹬脚时则呼气,当收拳、收掌、收腿时则吸气,大大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导引术,充分体现出一呼一吸细而长,进呼收吸的要方。

综上所述,太极拳符合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便于理解功法的功理。同时便于激发兴趣与潜能,更便于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有效地提高锻炼效果,增强终身健身意识,减少疾病,实现全民健身。

论文作者:黄颖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时代》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黄颖论文_黄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