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数学课“活”而有效论文_李广潇

怎样让数学课“活”而有效论文_李广潇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磁村镇中学 255100

有人曾做过一项2000人的调查统计,说如果把数学、物理、化学、历史、体育等老师扔到河里,你最想扔谁,结果有75.6%的学生选择数学老师。这个调查统计说明的问题主要是对“数学”的不欢迎。数学为什么会令多数人头疼?怎样将传统的数学课变得“活”而有效呢?现浅谈如下:

一、数学课不受欢迎的原因

1.数学课的特点。(1)数学科目的特点:枯燥。(2)数学太难,要动脑筋思考,而学生宁愿去背也不愿去思考。(3)课程自身的特点,不比其他学科,老师再怎么讲也很难讲出彩来。(4)抽象性高,要使劲地思考,更是学生所不愿。(5)逻辑严谨,对于喜欢跳跃性思考问题的学生来说,苦啊!

2.教学现状使得数学教学手段太少,导致学生缺乏兴趣,效率低下。

3.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兴趣的重要方面,学生喜欢你也就喜欢你教的课,“亲其师,信其道”,反之亦然。

4.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的选拔制度造成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材内容相脱节:幼儿园学小学知识、小学学初中知识、初中渗透高中知识,急功近利、无序竞争、拔苗助长,导致学生疲于奔命,也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厌学情绪。

5.缺铁。《最家长》上一篇文章说有些学生数学不好,不是方法不对、努力不够,也不是意志力不强,而可能是缺铁。

二、怎样“活”而有效

1.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所以教学手段一定要多样化、科学化,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结果。

2.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感情效应”,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亲其师,信其道”,引发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与此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遵循“表扬+鼓励”的原则,避免批评与训斥。平时,与学生打成一片,常和他们谈心、聊天、活动,了解各自的爱好特长,努力为他们学习的成功创设条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端庄亲切的仪表、简练幽默的谈吐、富于形象的体态语言、生动有趣的游戏——不断提高学生对你所任学科的学习兴趣。

另外,“受到尊重,得到肯定”是人的重要的心理特点。可点头表示肯定,说“好”或者“对”表示赞许;也可以说句鼓励的话“真好”、“真会动脑筋”;还可以要求大家鼓掌或贴上小红花等形式,对学习上的进步表示祝贺,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学会思考、发展兴趣、有成功的体验。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在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点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兴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3)重视操作,既能鼓励,又能发展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有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是不够的,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另外,要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也就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我们的教学首先是要“保底”,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学会基本的知识,训练基本的能力。其次还要“拔高”,让一部分有潜能的学生数学突出。让班内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对我们是个课题,也是个挑战。

论文作者:李广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怎样让数学课“活”而有效论文_李广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