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95年中国税务学会专题调研情况和1996年课题安排的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税论文,年中论文,课题论文,意见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12月2日)
一
1995年是我国全面税制改革的第二年。这一年,中国税务学会围绕推行新税制和深化征管改革,开展了调研工作。深圳会议提出研究课题,从税收宏观调控功能、完善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建立合理分权的税收管理体制等四个方面,发动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无论调研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过去有所提高,对于指导实际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995年的税收专题调研活动,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提出专题调研工作重点。为了把税收专题调研活动推向深入,中国税务学会的领导同志邀请在京的专家、学者、教授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司局、科研所的领导,分别对四个专题召开了四次小型座谈会。就各课题组课题研究的意义、重点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意见,指出研究的方向,通过《学会动态》发到各有关单位。这样做,加强了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利于引导专题的深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第二,学术研究小组的成员参加课题调研活动。为了加强税收学术研究,推动群众性科研活动,去年常务理事会决定中国税务学会成立税收学术研究委员会。为了取得经验,先设立学术研究小组开展工作。税收学术研究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群众性学术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工提炼群众性的科研成果,研究一些紧迫的税收理论和税收政策问题。学会领导明确1995年小组成员的活动围绕四个课题开展。学术研究小组成员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选题,分别参加四个课题组的调研活动,协助课题牵头单位,引导和推动课题调研工作的深入发展。小组成员也选定一个调研课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写出一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或调查报告,提交相关课题的研讨会,并协助课题牵头单位整理本课题综述及政策建议。参加课题调研的小组成员都很认真,尽心尽力,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调研组织工作进一步改进。对于今年的调研活动,各课题组作了细致的组织落实工作。在组织、协调课题研究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有了很大的改进。由北京市税务学会和河南省税务学会牵头的征管改革课题是个热门课题,也是个重要课题,参加单位有20多个。为了把调研工作组织好,引导好,课题组成立了以北京市国税局孙志强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他们将参加单位按调研内容分成五个专题小组,选出各专题小组牵头单位。对整个调研工作分三个层次抓,一是开专题小组研讨会进行交流,写出专题小组观点综述。二是开各专题小组牵头单位碰头会,交流各组情况,进行协调推动。三是召开全课题组研讨会,交流整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综述和政策建议。采取这种组织办法,使课题组牵头单位能够及时掌握调研活动的进展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为逐步提高调研质量,获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第四,注意发挥中青年在税收理论研究中的作用。在我们税务系统中,有一大批中青年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承担着税收科研、教学和实务工作的重担,这些同志有较高的学历,有一定实践工作经验,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很高,是税收理论研究的骨干力量。为了激发中青年干部的科研热情,发挥更大的活力,今年七月中国税务学会委托长春税务学院在吉林市召开了“全国中青年税收理论研讨会”。 有来自全国各地22个税务部门、财经院校、科研单位的40多位中青年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会上就关于新税制运行的总体评价,税收中性原则和税收宏观调控,分税制实施后税收管理权的合理划分以及建立税收基本法等热门课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发表了许多新颖有益的观点。实践证明,青年人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又勇于创新,具有许多优势。
二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要求经过15年的努力,使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继续完善税制改革,适当调整有关税率,扩大税源基础,合理开征新的税种,逐步取消税收减免,加强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这是最近一个时期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税收工作的中心,中国税务学会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更好地为税收工作服务。1995年10月召开的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会要求1996年学会工作要根据五中全会精神抓完善税制、深化征管改革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税收学术研究。
1994年开始推行的新税制,经过二年的实际运行,证明这套税制基本上是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但是在新税制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一些问题,税制要完善,征管要加强。随着改革的深化,我们的认识要提高,理论要发展,无论在主观上,客观上,都要求我们加强税收学术研究。当前在深化改革中经常遇到亟需研究的有些什么问题呢?杨崇春副局长在当前税收工作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已经全面讲到了,这里我再补充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税收政策上,现在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少是区域倾斜政策,而且基本上体现在特区、沿海地区,也就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鼓励这些地方先富起来是好的,但与内地的差距拉大,这个问题在战略上应如何对待?与这个问题有联系的是税收上的国民待遇问题,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有利于吸引外资,但对内资的发展带来影响怎么办?能不能取消这种优惠,逐步改变税收待遇上的不平等状况,这个问题是统一外内资企业所得税首先就会碰到的问题。
在税制结构上,经过这次税制改革,流转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占到80%以上。象我们这样经济发展中的国家,流转税比重大具有某些必然性,但是过分集中对经济发展和组织国家财政收入上会不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当前情况下,我们不能指望削减流转税的份额,硬把比重拉下来,但可以考虑如何开辟新的税种,提高直接税的比重,这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一个基本税收理论问题,即税负转嫁的问题,仍然是个没有说清楚的问题,需要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在完善税制上,内外资所得税统一的条件是不是成熟,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提到。再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是分项计征制好,是综合所得制好,还是分项与综合结合税制好,这个问题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加以很好研究。
在税权合理划分问题上,现在分税制已经实施了,中央、地方两套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了,但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管理权的划分问题尚未很好解决。在我们这样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国,税收管理权如何划分好,既能保证中央统一政策的贯彻实施,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这是应当很好研究的。今年虽然对这个问题作了研究,但远远不够深透,亟需加强调查研究。
在深化征管改革方面。税制基本理顺之后,征管工作就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了。今年初,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提出要把税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征管,转移到基层。如何实现这两个转移,要研究实实在在的措施。同时,对当前征管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即增值税发票管理问题,出口退税管理问题,也要结合实际,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以上这些问题,是不是主要的问题,应当重点研究那些问题,请大家提出意见。
三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税收理论、税收政策应当适应这两个转变。我们根据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税收工作中的需要,对1996年税收学术研究提出了五个专题,即:1、关于税收基础理论的研究, 包括如何发挥税收调控经济的作用、强化税收宏观调控力度,如何提高“两个”比重,以及流转税税负转嫁问题的研究。2、 关于税收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研究。3、关于完善税制的研究。4、关于税权划分的研究。5、 关于如何实现税收工作中心“两个”转移的研究。
这五个专题是经过学会、科研所、政策法规司共同研究提出来的,有关专题还同相关司的领导交换意见,征得同意。在最近召开的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上对上述课题作了研究,这次会上又进行讨论,大家原则表示同意。有什么好的意见还可以提出来,以便进行修改补充,定下来后,由中国税务学会、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部署下去。
这里要说明一下,五个课题都是大课题,不很具体。根据多年的经验,眨光里出的题目太细容易受到拘束,题目大一些,各个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分解成若干小题目。落到每个单位,还是应当具体些好。
关于分组。今年仍然采取自由结合的办法。即根据每个单位的兴趣及优势自行选题,在这个基础上组成课题组。一、四两个课题参加的单位较少,准备合并为一个组,请重庆和人民大学牵头。合并一个组主要是为了便于组织交流活动。但研究的两个题目还是独立的。观点综述可以分开写。税收理论这个课题请人民大学抓一下。第二组(税收政策)请辽宁、江苏牵头。第三组(完善税制)请西安、天津财经学院牵头。第五课题参加的单位太多,活动起来不方便,牵头单位组织起来也比较吃力。我们建议这个课题分成南北两个组进行活动。南片由云南牵头,北片由吉林牵头。分组不分课题,分别组织调研和交流,可以产生两个观点综述。每个课题组的牵头单位,既要当好东道主,又要负责把调研工作组织好,对课题调研工作贡献很大,我们表示感谢。学术研究委员会成员,仍然要分别参加五个课题组的调研活动,协助牵头单位做好调研组织、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