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高校模式建设企业文化_校园文化论文

借鉴高校模式建设企业文化_校园文化论文

借鉴高校模式建设企业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高校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文化是高校精神、行为的综合表现,其内容主要有: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道德文化、形象文化。微观方面涵盖了包括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和服务人员在内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价值观、知识能力结构以及人际关系等。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在提升其文化水平及品味、凝聚师生力量共同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借助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熏陶,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也可以促进高校文化精神进一步的升华,使高校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一、企业文化的界定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之中创造的具备了企业自身特色的一种精神财富以及物质形态的总称。著名文化研究者沙因的观点是:“文化是一种极为复杂而且深奥的现象,并且不容易去深入理解。然而,对于企业的管理层而言,下定决心,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与认识、理解企业文化是十分值得的。”在真正对企业文化有所了解之后,对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看上去不尽合理,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现象,一旦对其深入理解之后,就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鉴于此,人们觉得企业文化可以说是决定了企业的效率是高还是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假如企业能够真正地重视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将会大大促进其生产经营及管理效率。由于企业文化对外进行传播的方式是要把企业创业过程之中的各种基本的观念传递给本单位的各位职工,所以,在这一过程之中,也就能够整合与形成一整套独特而且完整的现代企业价值管理体系,其中包含了创业者个人进行全面社会化的进程之中所产生的关于人性的各种基本假设,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价值观,同时包含其经营理念在内的一系列适应市场的策略及处理内部矛盾,化解冲突的行为方式及准则。以上所提到的价值观以及各类表现形式,均可运用各种活动与形式加以对外表现,由此而构建起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现代企业文化观念。

在校园文化发展迅速的今天,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碰撞具有必要性及有益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学校也随之逐渐社会化,这就难以避免的要与社会中的其他各类企业进行相互之间的影响。以上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当面:企业往往注重于生产实际,但是因为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量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因此,保留下来的企业往往都能严格遵循市场规则办事,其效率极高。反之,高等院校一直比较稳定,其内部的各种关系相对而言非常地简单,缺乏企业那种急于求生的需要,所以说办事的效率相对而言就显得比较低。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一直以来始终为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所同化的人能够全盘接受企业的鲜明文化,不是那么容易转变,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但这个问题并不是校园文化会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产生不良影响,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基础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二者还是可以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

二、高校文化和企业文化之对比

第一,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科学性以及实践性,因此,这项工程需要认真去建设发展,要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仔细而全面地考察,为高校文化的建设铺好“地基”。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传承,要求学校对其所拥有的优质资源进行提炼升华,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因此,高校文化的建设重在建设的过程,重在积淀与开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不断累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将文化精神与实际情况结合发展。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态度,耐心且细心的将校园文化做好。

第二,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一样,“校园文化”也已经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考察和评价一所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要在不断丰富发展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保持校园文化的时代性与先进性,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稳固而持久的动力。

第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补充,相互协调。高校企业的高管人员,大多来自高校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由于他们长期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已经形成了与校园文化精神相符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其在企业中的行为也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实践,比如:清华紫光集团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矢志不渝地坚持清华大学那种自强不息的人文责任感,时时刻刻将承担、探索和超越等价值观视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因此,该企业在其实践过程之中,创设出了一种独具自身特色的鲜明企业文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该集团公司进入了二次创业攻坚阶段,企业员工在此过程中万众一心,使企业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他们将紫光的企业文化概括成对大事业执著追求,拥有大舞台之胸怀、大舰队之精神以及大家庭之感受,而以上这些均与清华大学的高校校园文化息息相通。

第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别,体现出了差异性。一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讲究计划和规范,是一种程序文化,而企业文化的计划并不那么绝对,更加讲求与实际相连,随机应变,强调速度与灵活性。二是校园文化偏向于使命文化,而企业则侧重于责任文化。使命与责任两者有着不同的行为出发点,文化所影响的人们的处理事情的态度也不同。比如,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的陈春花教授从本世纪初就担任了山东某家大型集团企业的总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该企业将销售额从原来的40多亿增加到如今的60多亿。在这一过程之中,她始终没有脱离开自己在高校时就开展的企业管理研究,她觉得企业和高校校园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责任感的不同。身处企业之中,每一位员工的责任是十分清晰而明确的,而责任感的作用真的是极为重要的,自己无法实施就是要明确提出自己是难以做到的,但是,一旦自己承担了下来,就不能再次选择回避。在高等院校开展研究,所依靠的主要是使命感,大量的专家学者都是依靠自身的使命感去大力传播各类知识的,都是依靠于使命感去启迪大学生们的智慧的,都是依靠使命感去认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三是高等院校是事业单位,十分注重于个人的资历、人脉资源等,具有强烈的尊师、重教之传统,然而,企业与之相比起来,则更加注重业绩与效率,现代企业中大部分人的业绩已经成为决定人员晋升与薪酬的重要依据。最后,校园文化从本质上来看,是研究型文化;企业文化则偏向于实践文化。无论什么样的管理理念,都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才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积累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高校的科研人员间的利益关系较之企业中的来讲比较简单,利益冲突相对较少,但相比企业来说,人员之间的竞争意识也较弱。企业文化主要服务于本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其主要内核是要追求一种创新性,一种竞争性以及一种客户的导向性。北大方正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明显带有北大文化的影子。但由于校园与企业的宗旨不一样,方正从较为浓厚的校园文化色彩逐步转变成长为注重核心竞争力的顾客导向型企业规划,重视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金融管理的加强。

第五,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比较时需要把握三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鉴于不同的学校之间的培养目标、历史传统、自然地域环境等办学实力的差别,自然会使校园的文化建设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因此要利用好发掘好这一点特色,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闪光点。二是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不能将文化建设的任务归结到校园景观、建筑物等较为表象的装饰性的物质目标上,而应该从深层去发掘其内涵,也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校园的实际教育功能,通过文化的引导来育人,通过精神的熏陶来育才。要时刻注重所建设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其外表,避免华而不实的建设成果。三是积极主动,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归根结底还是要为校园内的师生服务的,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为师生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与平台,需要师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集思广益,凝聚力量,从实际行动中践行校园文化宗旨,提高校园活动的参与活力与动力。

三、高校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

在新的历史时期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不仅要去有选择性的吸纳与进入各类外来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并在此基础之上去其糟粕,从而构建起更加适合于我国实际国情的,具备中国特色的一种新型文化,而且要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塑造更高水平的文化自觉性,以求推动中华民族的整体文明发展进程。大学可以说是当代精英文化的汇聚之地,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构建新型文化、培养现代文明人士的伟大使命。其一,大学是各种文化产生交融结合的舞台。一方面从外部吸收接纳兼容并包各种文化思潮与文化信息,形成了与民族文化差异较大的文化传播环境,各种新文化新思潮在校园里激烈论战,碰撞出更多有利于新文化发展的火花。其二,校园中师生文化圈的知识汇集度、思想丰富度、大学生之间的年龄等均存在趋同化的倾向,这是高等院校有别于其他组织的一种鲜明特征。其三,高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培养人才。我们要求高校培养企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高校的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其先决条件,通过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对其教师素质队伍的要求,更加积极地倡导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深入贯彻实施集体主义这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积极推进当前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家庭美德建设等各类教育性活动,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较高素质的现代人才队伍,从而促进培养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是一个动态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稳步前进。在此过程中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充分展示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此同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博采各国文化,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一定要积极建设高等院校中广大师生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和富于创新活力的校园文化。

四、企业文化和高校文化之间的相互结合

第一,树立起与本组织发展目标一致的人才观,这是高校、企业文化相互结合的一大基础。在建设高校文化以备为企业文化做准备之时,要明确树立人才价值高于一切的财富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企业文化价值观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是第一位的。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的主观性、自觉性、能动性。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高校的目标既是培养人才,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衡量一个国家贫富与否,已不再像从前那样以物质资源和财富充裕与否为其评判标准,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评价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人才资源的丰富程度。人力资源对企业和国家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日益成为企业和国家富裕强盛的关键因素。优秀企业的管理哲学也是如此,要把员工的素质提升与文化水平的提高,这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本质保障。人才培养的目的正在于此,企业的目的当然还是利润最大化,而优秀的人才资源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只有将优秀的员工组成集体,在企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带领下才能够为企业文化的进步提供必要条件。

第二,树立起正确的指导思想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结合的一大关键。要想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良好的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完美对接,观念的更新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就需要在大学这个企业人才摇篮中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将高等院校的产学研相互结合。但是,这并不代表每一位教师同时都应当兼负三个甚至更多的角色,或者必须要把以上三个过程均在高校校内加以完成。要摆正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各界的能力,为高校文化的建设提供帮助,这也是高校是否能够成功建设出高科技企业,实现技术成果往市场进行转移的重要出发点。

第三,切合当前市场的规律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与借鉴的必要条件。在校园文化发展要求日益明确的今天,更应该注重市场规律的导向与决定作用,要结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为高校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结合创设出更好的条件。当然,代表了本单位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是十分巨大的,而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员工个人未来发展之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企业的文化与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相吻合,相应的就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市场投资者或创业者的加盟与合作,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力量,同时,新加入的人员所携带的文化价值观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文化价值发展。此外,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可以为员工的稳定性与合作精神创造条件,员工更关注的往往是个人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非企业的需求,这就涉及到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而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导,可以使员工形成普通一致的心理、情感、价值观,强化员工个人素质的同时也为企业的民主精神和大局精神、团队精神的形成和强化做出了相应的准备。

总的来说,身处如今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下,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各类条件均为高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相互融合创设出了很好的舞台,而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则已成为了我们当前社会生活的重要主题之一。一旦我们能够将资源优势实实在在地转换成为经济上的优势之后,就应当及时地将经济上的优势再度转换为文化上的优势,从而让文化优势能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全新力量,促进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企业文化与高校文化都是具备了高素质人才和团队意识的产物,两者的整合不仅仅是两种文化中的共同部分在起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其兼容并包、相辅相成的影响因素逐渐深化成为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日益塑造成为企业的精神价值范例,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对于那些并不是二者共同所有的文化因素,应尽最大努力来实现其融合。将其有益的资源挖掘出来,为二者服务,实现高校和企业双赢的目标。

标签:;  ;  ;  ;  

借鉴高校模式建设企业文化_校园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