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创业主体的分类与特征分析_创业论文

日本创业主体的分类与特征分析_创业论文

日本创业主体分类及其特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主体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断有新的中小企业产生是对国民经济注入活力的重要表现,而大量中小企业的诞生又有赖于创业者数量。那么,在人的一生中什么阶段或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我要自己创办企业”的创业意识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剖析整个社会创业主体的状况。

一、创业意识产生的时段与原因

根据日本专门为创业者提供小额融资的政府金融机构——国民生活金融公库下属的综合研究所最新的问卷调查(1998年)发现,平均开始创业的年龄为40.9岁,比1995年调查时的平均创业年龄41.7岁减少了0.8岁;开始创业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49岁, 这几个年龄段所占的比重合计为65.7%;60岁以上开始创业的情况很少(如表1所示)。 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社会的创业年龄基本保持稳定。

表1 日本社会开始创业的年龄分布(单位:%)

调查年份 29岁以下 30-34岁 35-39岁 40-49岁 45-49岁 50-59岁 60岁以上 平均年龄

95年调查N=2156

11.517.0 16.1 18.8 15.814.1 6.741.8

96年调查N=1946

12.419.5 16.8 16.7 17.913.3 3.440.4

97年调查N=1767

15.020.8 16.2 15.2 17.412.8 2.639.6

98年调查N=1592

14.716.6 17.5 15.1 16.515.0 4.640.9

资料来源:日本国民生活金融公库综合研究所编,《新规开业白皮书》,1995-1999年各年。(N为样本数)

然而,创业者要经过创业意识的产生与酝酿以及创业决策等才开始创业。其中,创业意识的产生时期对以后创业的动机、愿望和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年龄段产生创业意识的人,在创业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创业动机和愿望。日本国民生活金融公库综合研究所在1998年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对创业意识产生的时期与原因所作的调查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许多问题与现象:

1.创业意识产生的时期 问卷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创业者中,在高中之前产生创业意识的人占12.6%;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产生创业意识的占7.7%;从大学毕业到29岁这段时间里产生创业意识的占26.5%;30-39岁这一年龄段占25.5%;40-49岁占18.9%;50岁以上占8.8%。所以,大学-39年龄段是创业意识产生的高峰期,合计占59.7%,尤其是学校毕业后步入社会,在工作过程中逐渐认识创业在人生中的意义,是人的一生中创业意识产生的最佳时期。

然而,产生创业意识,并不等于立即开始创业,在这之间还需要具备各种条件。在29岁之前产生创业念头的人,只有少部分人在29岁之前就开始了创业行动,绝大部分人是在以后放弃创业或经过十几年以后,等到条件成熟后才真正开始创业行动。创业意识产生越早的人,创业准备时间越长;相反,创业意识产生越晚,准备时间越短。例如,在高中以前就产生创业意识的人,平均在34岁时才真正开始创业,相隔时间为16年以上;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产生创业意识的人,平均在35岁开始真正创业,相隔时间为13年;在大学毕业至29岁这段时间产生创业意识的人,平均到36岁开始创业行动,相隔时间约10年;在30-39岁年龄段产生创业意识的人,平均在41岁开始创业行动,相隔时间进一步缩短为6年左右;在40-49岁年龄段产生创业意识的人,平均在48.3 岁开始创业,相隔仅为3年左右;在50岁以上产生创业意识的人,平均在58.6岁开始创业,相隔也只有3年左右。 创业意识产生的时期与开始创业年龄之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创业意识产生年龄与开始创业年龄之间的关系

产生创业意识时期 开始创业时期

高中之前 ①<30岁,37.2%;②30-39岁,40.2%;③40-49岁,17.6%;

④50-59岁,3.5%;⑤60岁以上1.5%

大学本科与研究生 ①<30岁,29.2%;②30-39岁,48.3%;③40-49岁,15.8%;

④50-59岁,5.0%;⑤60岁以上1.7%

大学毕业后至29岁 ①<30岁,29.4%;②30-39岁,45.6%;③40-49岁,17.4%;

④50-59岁,5.5%;⑤60岁以上2.1%

30-39岁 ②30-39岁,51.2%;③40-49岁,39.9%;④50-59岁,8.2%;

⑤60岁以上0.7%

40-49岁 ③40-49岁,69.0%;④50-59岁,29.0%;⑤60岁以上2.0%

50岁以上 ④50-59岁,63.8%;⑤60岁以上36.2%

资料来源:日本国民生活金融公库综合研究所编,《新规开业白皮书》, 1999年。

2.创业意识产生的原因 一个人创业意识的产生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偶然的因素刺激而就,也有逐渐积累而引发的慎重决策。日本国民生活金融公库综合研究所的调查显示,一个人的工作经历与所受的教育是产生创业意识的主要原因,其中50.1%的创业者是由于在工作单位掌握了技术和诀窍以后产生自己创业的念头的;14.2%的创业者是在自己家庭经营的企业工作时,受到家庭创业环境的熏陶而产生个人创业意识的;9.7%是受到亲戚、朋友经营企业成功的影响而产生的;9.6%是在工作单位受到老板的生活方式影响而产生的;4.2%是从电视、书报等媒体中看到经营成功的例子而产生的;3.5 %是在大学及各种职业学校受到了相关创业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0.2%是在小学、 初中和高中接受相应教育影响而产生的;2.0 %是受其它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创业意识的。所以,工作单位以及周围的环境对创业者的创业意识产生起到了主导作用。

二、创业主体的分类及其特征

综上所述,创业意识的产生时期对创业行为的影响较大,所以,根据创业意识产生的时期来划分创业者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解剖许多创业主体的特性。如上所述,72.3%的创业者是在39岁以前产生创业意识,再加上从创业意识产生到真正开始创业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所以,40岁作为分界线,可以把创业主体划分为两类,即早熟型和晚熟型。在39岁以前产生创业意识的创业者称为早熟型,在40岁以后产生创业意识的创业者称为晚熟型。日本社会早熟型创业者占72.3%,晚熟型创业者占27.7%。由于两种创业者的工作与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在创业过程、创业动机以及愿望等方面也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表3 两种类型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比较(单位:%)

创业动机早熟型晚熟型

尝试自己的能力

45.6

33.1

能够自由地工作

43.3

40.9

想得到与工作相称的收入

42.4

30.8

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

27.7

31.1

继续干自己喜欢的事

22.4

17.6

想比工薪者收入高 17.3

11.5

品尝自己经营事业的乐趣

16.7

15.4

为社会多作贡献

12.0

12.5

没有退休限制 8.124.0

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企业的新概念 7.7 4.5

有更多的时间和家庭成员在一起 5.2 6.5

没有合适的工作单位

3.6 9.1

利用自己的资产

2.0 9.4

利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7.7 6.8

资料来源:同上。

注:是多项选择,合计超过100%。

1.早熟型创业者的特征

(1)早熟型创业者有积极的创业动机

早熟型与晚熟型创业者之间的动机区别如表3所示。调查结果表明, 晚熟型创业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自己创办企业的比重是早熟型的三倍;因不能享受退休而选择自己创办企业的情况,晚熟型创业者数量是早熟型的三倍;只是想利用自己现有的资产而选择创办企业的创业者,晚熟型是早熟型的四倍以上。可见,在早期产生创业意识的创业者中,他们更加倾向于对人生的理想追求,积极尝试自己的能力,想通过自己创业获取更高的收入,表现出积极的创业动机和主动的意识。而晚熟型创业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创业者,他们更多是出于退休和找工作困难的考虑,表现为一种被动的创业意识。

(2)早熟型创业者对事业的追求、 扩大经营事业的愿望比较强烈

调查表明,对于早熟型创业者来说,由于在年轻时就有创业志向,往往有远大的抱负作为支撑,占78.2%的创业者想把自己的事业发展扩大,不想扩大事业的仅占21.8%;对于晚熟型创业者来说,他们希望扩大事业的比例仅为62.4%,不愿扩大事业的比例占37.6%。想把经营事业扩大的创业者比例,又随着创业意识产生的年龄增大而减少,如表4所示。在高中之前产生创业意识的创业者,82.6%表示要把事业扩大。而在50岁以上产生创业意识的创业者只有53.8%;相反,有46.2%的人表示不想把经营事业扩大。这说明了创业意识产生越早,越有经营大事业的抱负。反之,创业意识产生越晚,把创业作为家庭生计或副业经营的因素越多。这也正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学龄前就开始经济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主要原因。

表4 创业者想扩大经营事业的年龄分布情况(单位:%)

创业意识产生的时期想扩大事业 不想扩大事业

样本总体 N=1554 71.2 28.8

高中之前 N=195 82.6 17.4

本科、研究生阶段 N=122 74.6 25.4

大学毕业至29岁N=419 77.3 22.7

30-39岁

N=396 67.9 32.1

40-49岁

N=292 65.4 34.6

50岁以上 N=130 53.8 46.2

资料来源:同上。

(3)早熟型创业者对新兴产业有较高的创业热情

在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的年龄分布中,早熟型创业者占主要比重。最近利用因特网技术设立SOHO(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居家办公)的创业者主要是年轻一代,早熟型创业者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4)早熟型创业意识的产生主要受工作单位的影响

在影响创业观念的因素中,由于在工作单位学到了技术和诀窍而产生创业意识的占42.7%,在家庭企业工作而产生创业意识的占18.7%。按在开始创业之前的工作性质分,一般工作人员占51.4%;管理职位占31.7%;公司董事会成员占7.9%;其他占9.0%。

表5 创业者原工作企业的分布状况(单位:%)

创业之前工作企业规模 早熟型 晚熟型

1000人以上(N=136)27.2 72.8

300-999人 (N=111)31.5 68.5

100-299人 (N=154)37.7 62.3

50-99人

(N=111)39.6 60.4

20-49人

(N=218)50.0 50.0

5-19人(N-453)56.1 3.9

4人以下

(N=166)63.9 36.1

资料来源:同上。

(5)早熟型创业者主要来自于中小企业的职工

中小企业的工作分工不象大企业那样细致和专业化。对中小企业职工来说,他们要接触各种性质的工作,承担多种任务,这恰好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培育了多种技能。这种工作经历也正是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日本国民生活金融公库调查结果显示,从企业规模分布的角度看,晚熟型创业者出自于大企业的比例最高;相反,早熟型创业者出自于小企业的比例最高(如表5)。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生晚熟型创业者的比重从36.1%上升到72.8%,提高了1倍。相反,早熟型创业者出现的比重则从63.9%下降到了27.2%。可见,中小企业是产生早熟型创业者的摇篮。

2.晚熟型创业者的特征

与早熟型创业者相比,晚熟型创业者由于在40岁以后才产生创业念头,所以,没有青年时期所萌发的创业念头来得强烈。但是,由于人生阅历丰富,对创业的行业选择、创业时机的把握等方面显得更加成熟。所以,晚熟型创业者缺乏创业的冲动和冒险精神,创业原动力显得不足,概括起来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1)消极型创业者不少 晚熟型创业者至少有10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以后才产生了创业意识。从创业动机看,他们中不少人是出于对工作单位退休制度的考虑,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自己创办小企业作为维持家庭生计,或者由于拥有并利用创办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等等。随着创业年龄的上升,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开始降温,因追求理想而选择创业的比重减少,对经营事业的狂热也有所下降,他们更多地考虑生活和某种权衡。所以,把这类创业者归为消极创业者。

(2)把创业作为应付工作变动的一种权宜之计的比例较高

虽然调查表明,晚熟型创业者也有过半是在所工作过的企业里学到了技术和诀窍以后才作出了创业的决定。但是,与早熟型创业者相比,晚熟型创业者由于工作企业的变动。例如,兼并、倒闭、经营内容改变,或在工作企业的地位、人事关系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创业念头的比例较高。

(3)晚熟型创业者主要来自于大中型企业

在大中型企业工作的职工可以接触到较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测试仪器设备,熟悉先进的管理方法,对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技术研究开发动态比较了解,因而,这类创业者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但是,日本大企业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一般都比较优厚,进入大企业的就业门槛较高,所以,大企业的职工有一种优越感,并不轻易放弃工作岗位。只有在技术和诀窍积累到一定程度或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放弃原工作岗位,自己创办中小企业,这就是为什么晚熟型创业者主要出身于大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日本社会创业主体存在的问题

日本国民生活金融公库综合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即对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大学短训生、专修学校学生进行的创业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没有考虑要自己创业的”的占81.1%,回答“想开始创办企业”的占18.9%。而回答“想开始创办企业”的人当中,包括继承父母的事业。如果扣除这部分创业者,仅仅是想自己独立创办企业的人,比例相当少。相反,美国对高中生的一项调查表明,回答将来创办自己事业的人占70%。所以,日本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较低,早熟型创业者的预备军不足,社会创业的原动力不够,影响经济活力。这种状态与日本国民争考名牌大学、进入著名大企业的人生观不无关系。但是,许多专家认为,这种现状与日本学校缺乏创业家教育有较大关系。所以,1995年美国少年成就项目(Junior Achievement)与日本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合作在日本设立了分部,通过对青少年的经济教育,培育更多早熟型创业者,日本许多著名大学也开设了“创业家教育”课程。

收稿日期:2001-02-20

标签:;  ;  

日本创业主体的分类与特征分析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