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方法论文_王静

浅析水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方法论文_王静

身份证号码:41282619910115XXXX

摘要:灌注桩主要被用在地下水位低、防护壁要求高的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浇筑是成桩的最重要的环节。现如今,相关这项工作的技术手段也日趋成熟,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桩子折断、管道堵塞、带有泥水的浆液、偶尔会发现蜂窝、灌水量不达标等,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为了方便浮吊的调控,通常要把船首(尾)与相应的钢管对齐。所以,采用科学实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保证工程质量是十分需要注意的。

关键词:水利;钻孔灌注桩;施工

钻孔灌注桩能够与多种地质条件相适应,在施工中,它也是一项比较容易掌握的方法,并且设备投入不高,因而,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桩基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是一项隐蔽工程。在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个环节不够顺畅,都会使得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受到很大的阻碍。所以,它的工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利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并决定着工程完成后桥梁的性能,对桥梁上部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确保桥梁的施工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有必要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熟悉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

现将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概括如下:首先,确定桩和桩直径的设计,常用的桩直径800毫米,1000毫米,1200毫米,等,然后,再依照所需要掌握的圆锥螺旋钻,振动钻孔,或旋转水钻、等各种钻机设计桩钻头,清理后残留在孔的底部加固,之后一切都安排就绪后,再进行混凝土浇注。上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所以,有必要认真了解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严格按照施工的有关要求,防止出现质量问题,保证及时高效地将桩基的施工任务完成。

1. 施工准备工作

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应科学合理,要严格按照有关国家标准执行,在此基础上,材料的选择也应该按照桥的特殊环境和工程需求操作。例如,为了防止混凝土流动性差造成的管道堵塞,一般选用含泥量不超过2%的卵石和石块。深桩混凝土浇注的,应该添加适量的缓凝剂,因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是3到5个小时,和深桩的浇注时间需要5到7个小时,所以,应该添加适量的缓凝剂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 桩施工过程

按不同的顺序打桩可分为三种方式:从中间到四面,从中间到两边,从一边到一边。不同打桩方法的优缺点不同,桩基的速度和质量也不同。一般来说,打桩作业要经过三个过程:第一灌注,再灌注,最后灌注。在第一个过程中,必须注意灌注量与导管和桩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孔径越大,灌注量越大。随着灌注量的增加,搅拌时间逐渐增加,最容易发生离析。在冲击钻成孔过程中,直径为1.0m铸钢十字冲击钻头,正循环冲击钻进,泥墙成孔工艺。在钻井过程中,在护壳上加一定量的粘土、清水、膨润土和碱面,采用小冲程、高频冲击的方法进行钻井,从而达到泥浆护壁的目的。其技术参数为:冲击行程1.0 m ~ 1.5m,撞击频率l0次/min ~ l5次/min。

二、在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1. 颈部的收缩。桩身浇筑过程中,桩身周围土体膨胀,钻孔不彻底清理,孔内水头下降。孔壁静水压力的减小是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可能引起桩身缩颈。缩颈的处理主要是控制泥浆的比例,采用优质泥浆,减少失水,注意及时、仔细地清理孔,另外,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合金叶片焊接在矫直导轨的外侧。在钻进过程中,起到清扫的作用,这些都能有效地控制颈部收缩的发生。

2. 水进入导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时,由于抬管过度,接头部位漏水。造成混凝土离析、流动等事故时,浇注混凝土前应检查导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泄漏部分应防水,必要时,应复位或更换导管。取出不合格的混凝土,用小泵泵出再灌注前的水。

3.钢笼漂浮。钢笼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在井眼清洗过程中,大量的泥块和泥皮残留在井眼内造成的。这些泥块和泥皮随着混凝土浆体表面的不断上升而上升,导致钢笼底部泥块堵塞。出现钢筋笼起浮现象时的解决办法:成孔前首先注重检查其最低外壳的内壁,如有大量粘着物堆积时,要及时进行清理。如变形现象已得到确认,一定要采取修补措施,由于孔底用大锤反复抓斗提起,扔掉管壁堆积的砂粒,确保孔底处于水平状态。

4.断桩。造成断桩的原因有很多,如,管道抬升过高,管道底部脱离混凝土层;混凝土配合比离析导致桩身中断;浇筑作业时间过长,早一批混凝土已初凝。下部水沿导管壁顶部上升,破坏混凝土表面。如果处理不当,含有泥沙的表面层将被包裹起来形成破碎桩。处理断桩的主要措施是: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导管,能够承受自重和混凝土填充量;施工中避免操作不当,及时处理起管及混凝土卡管现象;合理采用冻结法,在桩周钻孔,放置冷凝管。形成冻土帷幕。治疗部分;浇注前应进行导管水密试验,严格控制导管埋入深度和拔管速度,及时测量混凝土浇注深度,防止打桩。

三、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 偏差控制

钻孔灌注桩施工允许偏差应满足规范要求:群桩基础中单桩、带桩基础沿垂直轴线方向和侧桩的桩位允许偏差控制在d/6,且不超过l00mm;条带基础桩位沿轴向和群桩基础中间桩的允许偏差应控制在d/4,且不应超过150mm。钻孔灌注桩的位置偏差是无法纠正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桩位偏差。基坑开挖后,如发现桩位偏差不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必须采取补救措施。一般情况下,如果偏差不是很大,在设计时会考虑增加顶梁或楼板等技术措施来处理;如果偏差非常大,只能通过桩身修复来处理,并且非常难以补救,因为此时地基已经开挖,这将给机械设备的安装、位移和施工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有效控制桩身位置偏差:

(1)为保证测量准确,每桩位置必须重新检查,避免船员采用“十”法定位钻孔;使用全站仪测量比较好,因为使用经纬仪和钢尺容易出现人为误差或误差。

(2)在放置钢笼时,为了防止钢笼偏移,必须在钢笼顶部设置砂浆垫层4周,因为桩身位置的偏移一般以钢笼中心为桩心进行验收。

2. 加强地质条件调查研究

除了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外,许多事故都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或对地质条件特殊性不够重视造成的。因此,在施工中应加强对地质条件的调查研究。在建设中,应充分调查和研究基础条件:轴承层的强度和深度,是否有砾石层或卵石层和砾石层及其粒度的大小,每个土壤的硬度和柔软层以上轴承层及其特点、是否有地下障碍物等。只有充分了解上述地质条件,才能合理科学地选择施工工艺和参数,同时对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地层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现浇桩施工的浇筑过程和控制要点,与一般混凝土施工有很大的不同。与普通混凝土浇筑相比,现浇桩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对钻孔灌注桩的应用,在水利施工技术的水下混凝土桩后几乎不能复原,如果发生相应的问题,就会对上层建筑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相关技术管控人员有必要对钻孔灌注桩在水利施工技术的应用,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强化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李艳丽,雷学通,胡忠秋. 浅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J]. 内蒙古水利. 2010(04).

[2]潘贵军.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08).

[3]屈星火. 水利施工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探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1).

论文作者: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浅析水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方法论文_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