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媒体融合的交互展示设计研究
陈 伟 方梦阳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 “媒体融合”是一种新的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基于网络的各种媒介或传播手段的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交互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迭代与更新,交互展示设计作为深度体验形式的传递媒介在展会、博物馆、商城、展览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现阶段的展示设计大多“以物为本”,展示设计与展品关联度不高,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更无法满足新媒体信息时代的展示设计需求。本文从互动性、虚拟性、网络化和受众体验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基于媒体融合的交互展示设计发展方向,以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 媒体融合;交互展示设计;虚拟现实
随着交互与虚拟技术的飞速发展,展示设计也已经逐步完成了升级和更新换代,现代化的展示方式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新的交互展示形式在其理论研究、交互行为、展出形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信息化时代中基于媒体融合的展示设计中其互动性最为欠缺,为拉进受众与展品的“距离”,展示设计必须更加注重互动环节的设计。
一、交互实现体验的主动性
交互展示模式区别于单向的展示方式,其独特的互动体验能够将展示信息传达得更加全面和具体。随着展示方式和展示理念不停迭代,受众的互动体验成了展示设计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互动技术是受众与展品的纽带,不仅提升了受众在展览活动中的感官体验,也符合现代信息的传播理念,强调与受众沟通与对话。这意味着受众不是被动地欣赏作品,而是主动地体验作品。 “请勿触摸”逐渐被“欢迎体验”的标语所取代,单一的静态展示方式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参观需求,鼓励受众参与其中,理解和体会展品含义。在这样的展示方式中,“人”始终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和设计中心,其互动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更加适合现代的展示形式。2019年8月在北京《国家地理·深蓝》展览中,沉浸式互动体验打破年龄界限,让受众体验现实与虚构、美丽与残酷的情景交织,充分享受“深蓝海底”带来的视觉盛宴。先进的交互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展示设计中,展示设计中交互设计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设计灵感和思路。
二、为实而虚
(一)虚拟现实打破空间束缚
交互展示设计的展示形式由真实场景转向虚拟场景,在交互展示设计中虚拟技术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欢迎,在虚拟现实创造的环境中,展馆的空间得到了新的维度的提升,原本平面墙壁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变成三维空间,小区域空间也可以创作出大空间效果,万事万物几乎都可以被创造出来。你可以骑上一辆摩托在虚拟的场景中风驰电掣,也可以站在虚拟的海边场景中,听着呼啸而来的风声和拍打在岩石岸边的水声,让你感觉身临其境。很多大型商场举办节日活动都会利用虚拟现实设备引起顾客们的注意。2018年广州观鱼展览会中就设计了一个虚拟的池塘,在池塘里有很多鱼在游动,当参观者走入其中,虚拟的水波就会散开,鱼儿好像也能感知到受众的到来,纷纷四散开来,当受众走出鱼池,鱼儿又慢慢地自由游动,鱼儿或聚或散,让人感受非常真实印象深刻。这些虚拟技术的使用让受众更加愿意来体验展品。上海世博会浙江馆的展厅中,名叫《宛若天城》的作品,将青瓷碗和虚拟成像技术相结合,动态的潮水影像和喷水装置的组合使用让受众体验到即真实又奇幻的感觉,很好地表达了“幸福城乡,美好家园”的展示主题。
(二)增强现实的虚实结合
虚拟现实技术成功与否,往往需要看营造出来的氛围和强烈的视觉沉浸感够不够细腻,对画面的分辨率和刷新率都有较高的要求,技术开发难度大。而增强现实技术很好地利用了真实环境,在真实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虚拟化的表现,增强现实技术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它的出现无疑给一些限制条件较高的虚拟展示方式带来了曙光。例如,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设计的电子书籍,将信息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知识,从而降低了阅读和理解难度,使阅读变得轻松有趣。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存在很多难以实现的情境沉浸感,即使加强视听效果,由于缺乏深入互动,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而增强现实技术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些缺陷,可以说它是全新的互动情景沉浸式展示技术。
2012年丽水世博会阿根廷展馆的设计者利用增强现实技术,选择深邃的蓝色为展馆主色调,再利用灯光、声效与曲面墙壁相结合,虚拟出波光粼粼的海面,渲染出大海般空灵的氛围,很好地诠释了世博会的主题——“生机勃勃的海洋和海岸”。
(1)内容展示形象更直观。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所以音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情感教育,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注重情感教育远比传授知识与技能重要。
1.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不够完善。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时候,通常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技巧,要保证相关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当前我国企业发展都是依靠总公司为相关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财政大权基本上是不由企业自主管理的,因此相关企业要是完全依靠总公司来进行财政决策和管理的话,会大大增加总公司的工作压力,也不利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所以需要对整个企业的财政决策进行良好的分配和管理,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一把吉他,轻抚,一腔心思便如春天的气息,在优美的乐声里生发出来。弹指一挥间,鄌郚的琴声,穿过世界间的距离,直通人心……
(2)参观者不需要额外学习任何新的操作知识,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简单直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的展示设计将逐渐成为独立的新学科供人们发掘和探索。现阶段交互展示设计已经涵盖了传统的媒介和多媒体,新的媒介形式具有复合特征同时含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元素,如网页、游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都是结合了多种媒介形式。通过计算机的数字化处理使传统媒介以相同的形式加以融合和互通,一串串二进制数据既能表示文字又能表示图形,信息时代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方式和更开放的创新平台,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打开了人们对信息传播的传统认知。随着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计算机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推广,交互展示设计迎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新时代赋予交互展示设计新的生命力。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性化的交互设计应用到展示设计中,例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完成受众的指令;通过手势识别完成交互动作,取代传统的按钮等设备;利用人脸识别和眼动识别技术实现用户数据输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使受众能够通过肌肉的活动、手指的动作、脑电波的发送等完成信息的传输和交互。人性化的交互展示设计不需要额外的学习,减少了观展过程中的认知负担,使受众在观展时更加轻松、自然。北京2013年智慧城市国际设计展中,有一款游戏产品《意念球场》,程序通过受众佩戴的头戴式监测设备监测脑电波,以此来控制小球穿越高低不同的障碍物,很多受众纷纷涌至此展区进行互动体感。
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交互展示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韩光曙向《中国医院院长》解释道,优质指医疗质量,但非完全是医疗质量的优质,更希望打造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而研究型即是把人文理念引入到科研、教学中;人文医院是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传递鼓楼医院的人文精神。
(2)节约展示成本,减少传统展示材料的污染,便于管理,更加安全。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让受众体验一些比较“危险”的动作,例如2015消防展的危化品展区中,就提供了让青少年学生和受众体验真实的化学药剂的各种化学实验,再通过虚拟的三维影像观察危险品燃烧和爆炸的剧烈程度,有效地将实验的危险性和化学污染降低为零,受众获得了更加真实的体验效果,展馆的管理方也无须聘请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降低了展示成本。今年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理论研究、应用和推广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交互展示设计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网络化实现融合和互通
互联网是电子通信技术快速成长的新兴媒体,它重新构建了世界,娱乐、工商、教育、医疗、军事等各行业几乎都已经嵌入到这样的载体中,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是离不开它,同样,艺术创作也在与时俱进,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艺术的发展。以开放式整合各种资源并以数据形式统一,近乎光速的传播效率,创造多元的网络展示模式,大数据、云服务的运用使得传统的艺术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通过互联网,展示形式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多人异地同时创作成为现实。虚拟现实、计算机智能成为艺术创作的手段和工具。
(3)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改变静态、平面的信息传输方式,让受众全身心沉浸于动态、立体的信息交互中。
(1)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让受众在虚拟和真实环境中随意切换;
四、以人为本的交互展示设计
互动技术的生搬硬套是很多刚刚从事展示设计的设计师对新媒体的误解,一方面是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是没有注重人性化设计。交互展示设计人本化、虚拟化、艺术化、科技化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以人为本”是交互展示设计发展核心。“人”是设计的根本,也是评判设计的主体。“人”有的时候也可以作为设计师的研究和表现对象,对人性进行探讨和研究利用隐喻、解构、变形、夸张等手法诠释“人”的概念是一条非常受欢迎的内容题材。一些国际的展馆十分重视参观流程的设计,关注特殊人群的服务需求,考虑了更多的无障碍设计,有些还设有休息室,不仅需要考虑受众作品观赏感受,还考虑到各种辅助的公众服务,为受众营造一种“场”的氛围。有互动、有交流、有对话才能称之为“场”。“场”创造的是一种亲和力,使受众在参观作品的同时能够体验到作品的关怀。具有了这样的“场”的氛围,作品的造型、材料、质感、图像、声音等设计元素才具有了情感和深度。设备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以人为本,触摸屏替代了传统的键鼠操作,方便受众利用手指触摸即实现信息的获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触摸屏由原来的单点触摸变成了多点触摸,通过自然的手势操控的可方便地实现元素的放大、移动、旋转等操作,利用红外线感应技术或人体动作捕捉实现的隔空操控,受众无须学习,就可以轻易地上手操控。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展示方式可以让受众保持较高的参观热情,节约观展时间,尤其在教育类信息展示的应用中的优势更加显著,其优点有:
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法进行比较,用(%)表示率,X2检验比较组间,有统计意义的P小于0.05。
(一)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
早期的展示设计中大多采用的是静态陈列式展示方式,注重展品信息的直观表达,缺乏受众观展的主动性。展品与展示空间相对独立,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受众处于一种被动信息获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受众的行为。受众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因此受众参与度相对较低,对展品信息的阅读多数流于表面,受众的观感体验也不佳。 在交互展示设计中,往往利用互动的技术使展品与受众的主次关系变得模糊,让受众感觉展示内容与信息自然、生动、有趣。受众的观展体验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改变了受众传统的参观思维,随着科技的发展,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与交互技术的融合,将信息生动、趣味、交互的展示出来。交互展示方式为受众提供了信息检索平台,使受众可以有目的获取自己喜欢的信息,受众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到主动获取信息,还可以收集受众的感受与反馈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使展览中交互展示方式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
2)在60℃时,加入0.021 mol/L的亚铁离子,1.0 mol/L的氨水,恒温搅拌8 min,混合矿赤铁矿的回收率由70.86%提高到83.39%,同时尾矿铁品位由16.59%降低到11.63%。
(二)从单向参与到双向互动
传统的展示方式受众被动地接受和观看信息,信息传递以单向传输为主,展示信息与受众相互独立,受众的观展感受也很难进行量化收集与统计。随着展示设计理念的发展,在交互展示设计上强调人性化设计,开始注重受众的参与和感受体验,所以在交互展示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展示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受众的参展体验,满足不同年龄、文化教育程度,不同兴趣爱好的受众需求,并将受众的参观体验当成一种设计的衡量指标。有先见的展示设计师开始围绕以受众为核心,创作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展示设计方案,有效地调动受众的参与度,受众与展览的关系变得紧密,未来的展示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受众与展示信息的双向信息互通,而展示方式向多维化的、网络的、虚拟的方向发展,增强受众、空间、展品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从一维体验到多维体验
在传统展示设计中信息传达主要以文字、图像和线性的视频为主,受众大多是通过视觉感官接受信息,缺乏互动性,相对于互动信息传播的效率明显不足,受众对内容的理解不如交互展示方式来的记忆深刻。新的展示手段和互动方式的介入,使受众从单一的视觉感知发展到多重感官体验。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方式不断被应用和加强。信息的传播方式从视觉分摊到各种不同的感官中,尤其在展示过程中对声、光、电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受众创造全新的互动体验。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传统展示不太考虑的因素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和提升,带给受众视觉感官刺激,信息形成立体多维的传播方式,传播效率得到了加强,使受众印象深刻。
五、结语
交互展示设计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广泛,技术和艺术表现的完美组合,不断求新求变,基于媒体融合的交互展示设计能够增强参观者的情感体验,这是传统展示方式无法实现的。它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参观体验更自由,设计师的发挥余地更大;展示设计师营造虚拟展示环境,设计不一样的交互展示效果,受众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获取信息,让参观者感到惊艳、快乐和满足。基于媒体融合的交互展示设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真实向虚拟发展,一维向多维互动发展,尤其对空间利用为展示设计赋予了新的变化,增强了参观体验,使信息更具传播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技术、新设计理念还会带来更加震撼的观展体验。
参考文献:
[1]王萍.移动增强现实型学习资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
[2]郭晓燕,高锐涛,汪隽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探索[J].包装工程,2016(4).
[3]姜在新.“虚实相生”——互动艺术创作探析[J].美苑,2009(1)
[4]新媒体艺术中互动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高蕾[J].大众文艺 2012(12)
[5]胡智标.增强教学效果 拓展学习空间——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3).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2019)24-0009-03
作者简介: 陈伟,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课题项目 :2019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双融互促——基于“文旅融合”与“媒体融合”背景的交互艺术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19YB45)。
其他作者简介:
方梦阳,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