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谢德光1,宋雪芹2
(1.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2.合川中学,重庆)
摘 要: 结合具体高职院校的工作,从坚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一个目标,注重课题教学与课外活动两大渠道,教师与学生两支队伍,全员普测与日常排查两种方式,日常访谈与专业辅导两种措施,“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几个方面提出并阐述了高职院校“122224”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并从加强领导重视,加强队伍与课程建设方面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是党中央、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就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制度制定、活动开展、软硬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对于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近十年的工作研究与实践为例,探索构建了“122224”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希望对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一 高职“122224”心理育人工作模式的指导思想与理念
在指导思想上,本模式坚持党和国家基本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充分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7)、《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1]等文件基础上逐渐构建形成。
在工作理念上,该模式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核心[2],注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双渠道,即课题教学与课外活动作用;注重发挥双队伍保障,即教师工作队伍与朋辈工作队伍;注重心理危机预防的双方式,即全员普测建档与全方位日常排查;注重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的双措施,即专业心理干预与日常心理访谈措施;注重全校系统性工作体系建设,即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
图1 学校“12222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二 “12222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内容及实践应用
(一) 一个中心目标: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其中心任务即为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细分为发展性目标、预防性目标以及弥补目标等。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育人工作,无论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还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干预咨询,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发展。
(二)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条渠道,开展心理教育宣传
就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讲,要充分发挥课上与课下两条教育渠道的作用,提升教育效能。本模式即注重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条渠道开展心理教育与宣传。在该校的实践中,一方面,建立了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必修课,以《大学生人际交往》、《爱情心理》等为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该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目前已形成了校内、校外(校内: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心理一起谈、心理沙盘游戏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课比赛等;校外:重庆市大学生成长论坛等)两大活动形式,并通过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QQ等媒介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虽然上述研究都从宏观层面讨论了养老服务政策在几十年跨度中的演变,但是大部分还都是停留在国家角色的调整、服务对象扩大、养老方式变化的层面上,并没有对贯穿其中的主导思想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提法和表现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社会化”的讨论也较少。
(三) 教师与学生两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做好工作保障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工作队伍是基本保障。本模式注重教师队伍与学生朋辈骨干队伍的建设。该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建设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教师队伍。并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专兼职教师的工作能力。对于学生朋辈队伍,该校建设了一支以心理社团、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构成的,由心理教师指导、学生内部自治、多方联动的学生队伍。他们在学校开展的大型心理健康活动、班级心理之家建设、宿舍心理之家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 心理普测与日常排查两种方式,掌握学生心理状况
今天中午,天气晴朗。阳光暖烘烘地烘烤着大地。两只猫咪在阳台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地晒着太阳。但是随着阳光的变化,它们也得时常变换打滚儿的地方。爸爸说:“把它们放出去晒晒太阳吧。”我便很乐意地打开了窗户。
(五) 日常访谈与专业辅导两大措施,开展心理问题干预
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本模式注重以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辅导,加辅导员日常心理访谈干预两大措施来应对。专业心理咨询师工作对象为存在心理问题且需要重点干预的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主要指向心理问题程度较低的学生。两种措施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解决专职心理咨询师数量有限,工作量大的现实问题,也可对学生分类干预,提高辅导效率。实际工作中,对于该校心理普测与日常排查出的心理问题较轻的学生,辅导员首先开展一对一的定期心理访谈,了解学生生活、学习、情感等情况,给予充分的帮助与关心;另一方面,专业心理咨询教师采取心理咨询、沙盘治疗、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对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咨询、辅导与干预。同时,在辅导员与心理中心,心理中心与校外医疗机构间建立有转介机制,学校能够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开展转介。
为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该校健全了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方案。对于入学新生,在入校初即开展全面性心理健康状况普测,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掌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全体在校学生,该校通过每月组织班级开展“心情温度”测试、辅导员、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日常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开展学生日常心理问题排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从工作实践效果来看,心理普测与日常排查两种方式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具有较好效果。
(六) “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全校覆盖
美国“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Timmons)指出,创业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应该着眼于未来几代人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协同作为一种理论或手段,其目的也是取得创新,两者有共通之处。将协同创新理论运用于指导创业教育,是对高校协同创新战略内涵的延伸和拓展,必将对现有创业教育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作为创业教育主体,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紧密围绕创业教育基础性目标、认知情感性目标和创业实践能力目标三层次目标顶层设计创业教育协同体系,并扎实推进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的落实工作,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高等创业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本总量提升。
一是组建扫黑除恶专用微信群,拓宽宣传载体。群内涵盖38个成员单位的主管领导和一名联络员,扫黑办第一时间发布中央和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及时将开展活动的图文发送到群里,大家时时在群里交流经验做法。同时区扫黑办择优编发简报上报市扫黑办并报送区领导,不断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有效营造了一种扫黑除恶众人挑,人人肩上有责任的氛围。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工作平台与载体。本模式中“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即为工作载体。在学校一级,设有负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机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负责完善制度保障,做好经费保障,全面组织协调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院(系),设有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并设有兼职教师负责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班级、宿舍,设有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积极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说,从学校到院系,再到班级宿舍,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做到全校覆盖,本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具有独到的优势,“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立体式、统筹性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也相对突出。
三 加快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受到重视,积极探索适应本校实际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3]。但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仍应从加强工作重视程度,注重工作落实,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逐步探索、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
(一) 加强领导重视,注重工作落实
从当前相关研究来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开展情况与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有些高职校领导高度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便开展得较好,相反,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相对不足。另外,就工作落实层面来看,有研究发现,“近四分之一的教育管理者认为制度的落实情况一般”,这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在制度建设上还存在形式化的倾向,一些高职院校仍存在重专业、轻心理的教育倾向,在实际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规定动作,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走过场[4]。因此,各高职院校要加强教育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责任,同时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管力度,保障各项制度的顺利落实,这对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发展十分关键。
(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而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低龄化、低职称化、低专业化、低专职化的特点[5],这些特点在高职院校中同样存在;还有一定数量的高职院校未能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的要求配备心理专职教师。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加快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并做好心理教师的待遇、培训及发展等问题是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朋辈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学生队伍的选拔、培训与应用,充分发挥好学生队伍的作用。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存在如:未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学时数不达标,课程兼职教师能力不足,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教材良莠不齐,课程形式单一等等问题[6]。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应加强课程建设,建立起规范、有序、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7]。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党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
[2] 张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J].心理科学, 2012,35( 3): 530-536.
[3] 戴晓伟.新形势下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4):61-64.
[4] 俞国良,王浩,罗晓路.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的认知与评价[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7):118-121.
[5] 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0年建设历程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87-91.
[6] 吴霞.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7] 王江,张卫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04-106.
本文引用格式: 谢德光,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27):250-25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7.084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校园文化育人项目“高职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培养研究”阶段成果(X20170704)。
作者简介: 谢德光,男,山东阳谷人,硕士,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标签:高职院校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工作模式论文; 探索与实践论文; 建议论文;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论文; 合川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