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银行并购的最新趋势与特点_银行论文

西方银行并购的最新趋势与特点_银行论文

西方银行大兼并的最新趋势与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趋势论文,银行论文,最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以来,在企业大兼并浪潮的席卷下,西方各国各行业皆悉数被冲击,其中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西方银行业的兼并,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斥资之巨实属罕见。由于银行业的重大地位和特殊作用,它的变化与世界经济的稳定运行关系重大,我国经济正向国际市场并轨,所受到的影响也必将是极其深远的。

一、西方银行兼并的特点

1、兼并银行数量多。近年来西方银行业的大规模合并,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特点。1995年,全美有逾1000家银行加入合并行列,大大超过了上年550家的银行合并数。进入1996年更是风起云涌:在美洲,今年年初就刮起以3月31日美国著名的汉华银行和大通银行、富国银行和第一联美银行为代表的大兼并风。在美国银行业大兼并的同时,日本刮起了以3月29日日本樱花银行参股兼并日本老牌的太平洋银行和4月1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日本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为代表的兼并风。在欧洲,瑞士信贷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紧密磋商合并为一;英国骏懋银行兼并了TSB集团;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荷兰银行控股公司等都在兼并其它银行。兼并步伐较慢的西班牙、比利时等国也已吹起银行合并风。由于兼并总比重建新机构效益来得快,所以许多兼并后的银行,多数并未放弃原来的业务。兼并成了银行扩大规模经济的捷径,许多银行乐此不疲。

2.强强合并规模庞大。1995年至今席卷全球的银行兼并(或合并)风,多数着眼于跨世纪的发展,追求的是超大规模效应,强强合并,其规模堪称历史之最:美国排名第四的汉华银行(Chemical bank)与排名第六的大通曼哈顿银行(chase mahatten bank)以高达3040亿美元的总资产,从美国花旗银行(总资产2570亿美元)手中夺下全美最大银行的宝座,并晋升为世界第四强;在日本,排名第三的三菱银行和排名第十的东京银行合并成东京三菱银行后,总资产高达8180亿美元,比1994年世界排名第一位的日本富士银行资产多2800亿美元,强强合并,优势互补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

3、银行经营风险高。目前国际资金流动的规模每年都有较大增长,受技术进步和金融工具创新的双重作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新出现的各种金融工具越来越多,各种短期的货币工具和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不断出现,从而缩短了交易时间,加快了交易速度。但由于各种相应的管理手段难以跟上,银行出现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大,甚至使一些老牌的大银行,也不得不倒闭而被人兼并,给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如英国老牌的巴林银行,由于经营人员对衍生工具操作失误,造成巨额亏空,最后不得不被荷兰的大银行收购吞并。

二、银行兼并带来的问题

1、银行不良债务严重。西方银行推行的是高利率政策,由于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一方面是经济增势受抑,企业资金需求不振,使银行放贷困难,资金周转放慢;另一方面随着银行操作技术手段日趋现代化,在胜者全得的竞争趋势下,银行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设备改造使银行成本增加、效益下降。此外,由于银行与企业关系更为密切走势的影响,使银行不良债务的风险增大了。如日本上市企业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企业大股东是银行,银行除了要向企业派出管理层人员参与企业的决策外,还要向企业提供诸如外汇、交易结算、发行债券担保等广泛的金融服务,如果企业陷入困境,银行还要给予延期还本付息、追加贷款等援助,造成银行大量的不良债权(呆帐、滞帐)问题。以银行不良债权为代表的泡沫经济后遗症,反过来又导致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景气的低迷,尤为突出的是日本银行,据日本大藏省公布,去年日本有不良债权37万亿日元,接近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8%,而据美国等有关专家估计,日本有不良债权起码在70万亿日元以上。在这些不良债务重压之下,不断出现了日本银行金融信用危机,不仅导致在日本国内对日本整个金融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安感,而且在国际上也对日本金融机构产生了信誉危机。

2、银行垄断日趋严重。西方银行兼并风使银行扩大了规模,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但垄断程度也日趋严重。据有关资料,合并后的东京三菱银行将在日本拥有380家分行,在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其控制的存款占日本全国存款的15%。但随着兼并的激烈,垄断程度也日趋严重,加之各国对兼并管制措施的放松,更使兼并、垄断如脱缰野马失去约束机制,因而银行的信贷价格可能提高,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3、借兼并大量裁减人员。银行兼并和现代手段的运用,还使众多的银行人员失业。如美华银行与大通银行合并资产冠于全美银行后,为了获取技术优势,大力投资现代电脑技术,以取代人力,带来了大量员工被裁减,使两家银行合并后7.5万名雇员要被裁掉1.2万人。美国第一商业银行兼并第一州际银行要裁员6000多人。而其它银行也纷纷效尤,大量裁减人员。雇佣形势的恶化,也抑制了个人消费,使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不安感。

4、银行体系脆弱性增大,地位下降。实行金融自由化的改革之后,由于信息不完全性,当金融市场出现一个新的领域时,银行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银行家的魄力和信心。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涌入,出现问题的风险/收益之比也越来越高,其结果是银行资产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此外,竞争会促使银行在这一领域内的利润下降,而与银行利润下降相联系的另一个后果是银行的投机行为的增多,投机活动可能在短期内获得丰厚的利润,但长期来看则会对银行资产产生毁灭性的不利影响,其后果:一方面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大,一个无法弥补的诈骗活动或违约行为会成为一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最终酿成金融体系的危机;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竞争的增强,不仅没有带来实物经济中需要的更多投资资金和生产性贷款,相反造成银行行为的短期化,大量的资金被投向短期性的赢利金融资产或非生产性投资中去,实物经济发展受到抑制。

同时,金融自由化后,银行业所处的间接优势环境也已逐渐被直接金融发展所侵蚀,地位下降。在美国金融总资产中,商业银行所占份额已从60年代的39%降到现在的29%左右,在向业外提供的贷款中,商业银行所占的份额,从1974年的35%降至现在的22%左右。这说明,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正日趋下降,大有今不如昔之势。

三、银行兼并的发展趋势

1、银行经营业务向全球化扩张。在生产和资本流动日趋国际化的条件下,银行兼并成为资本在世界各国之间流动的一种具体形式,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各国银行广泛开展国际贸易投资和客户所需的各种国际银行业务,并在其它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银行业务等。其最基本一个因素是银行资本集团通过国际间企业兼并活动,争夺世界市场,分割势力范围,增强垄断势力,加强集团地位。据欧共体委员会对491起已知动机的跨国兼并的调查资料显示,其中为扩张势力范围的和加强市场地位的有274起,占56%。也就是说银行业扩张已成为资金国际化流动的主要趋势。

2、银行经营多样化。各国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将进一步迫使银行突破专业分工界限,去建立多功能银行,开展多样化的经营业务,以迎合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营业务多样化将成为银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中又以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融合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趋势由于银行资本的新作用不断加强而日益显示出其重要实力。同样,资本集团在国际范围内仅靠工业资本进行渗透,难以实现其扩大势力范围的目的,只有让银行资本深入到世界各国中去,与工业资本溶合在一起,形成国际范围内的金融资本,才能真正扩展势力,占领市场。于是,在国际范围内资金流动大幅度增长的同时,西方国家银行往往采取大规模收购、兼并、股份制等多样化经营间接手段的跨国兼并,最终达到为本国工商企业更加顺利进入东道国,实现势力扩张的目的。

3、提供周到的现代化服务。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为了达到增加利润的目标,各国银行都不得不提高为顾客服务的质量。如90年代开始兴起的“虚拟银行”、“电话银行”的根本动力在于银行业追求能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周到服务。有关调查表明,银行客户除关心银行“硬件”服务外,更关心为其服务的银行是否能做到周到满意。而银行为使其服务更贴近客户,不得不进行高技术、高科技投资,使其经营服务手段电子现代化。如银行业务由电子系统实现、智能自动取款机、销售终端及电子货币——信用卡等在世界各国银行业中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电子收取支付系统及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得以普遍运用,银行业务操作变得简便、安全、可靠、有效率等。

4、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银行表外收入增多。金融交易工具已从80年代的几十种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种,它一方面使银行经营风险加大,另一方面使银行收入来源渠道和机会增多,使其既有传统的表内业务收入,又有新兴的表外业务收入,并且新兴的表外业务收入将明显增多。银行为客户创造一个新的服务项目,就意味着银行有可能增加一个新的收入来源渠道和机会,这有利于其收入趋于稳定。

5、体制股份化。西方国家银行大多采取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管理经营体制,这种体制有一般股份制企业的共性,但因其以货币商品和货币资本为经营对象而具有其特殊性,即除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外,一般还设有监事会,有的还要组建专门委员会,如执行委员会、考评委员会、贴现委员会等,以代表股东大会,对银行全部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促进实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不断增强银行的实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由于股份制银行在市场机制中能有效发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优势,因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银行发展的一种趋势。

标签:;  ;  ;  ;  

西方银行并购的最新趋势与特点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