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工作的分析与思考_档案学通讯论文

档案编研工作的分析与思考_档案学通讯论文

对档案编研的分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档案编研是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档案发挥利用效益的一部分。在开展档案编研过程中,对档案编研状况的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更好地开展研究。近来,笔者从1986年至2005年近二十年来发表在《档案学通讯》上有关档案编研的论文入手,对档案编研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选题范围

论文数量(篇)

年鉴

7

史志、厂史 27

大事记 11

立卷说明

3

档案馆 20

企业档案

5

农业档案

1

经济资料

1

科技档案

13

高校档案

1

军事档案

1

自然灾害资料

1

档案专业录像片 1

档案编纂学 28

档案编研质量

7

编研工作

36

利用者需求 3

人物档案资料编纂

2

人员素质及其他 6

总计

174

一、研究成果的分析

1.前段研究成果多,后期成果减少。经统计,这20年间,发表在《档案学通讯》上有关档案编研方面的论文,共174篇。纵观这期间档案编研研究工作的发展,可以说是经过了一个从繁荣到困惑的过程。从研究成果量的分布来看,《档案学通讯》杂志自1989年开辟了“档案编研”专栏。从1986年至1995年这前10年,共刊发了113篇研究文章。关于档案编研的研究逐步进入了高潮时期。而此后的1996年至2005年的后10年,共刊发了61篇研究文章,研究成果呈大幅度减少趋势。1999年以后,对档案编研的研究进入低谷,研究进入了一个停滞阶段。也许是巧合,从1999年开始,《档案学通讯》也调整刊物栏目,取消了“档案编研”栏目,只在年末的第六期“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栏中发了一篇涉及档案编纂的文章。

档案编研的困惑不只反映在《档案学通讯》上。经统计,《中国档案》2001~2005年刊发的论文,涉及档案编研的研究论文也只有两篇。其中一篇是关于文件自动汇编的,一篇是关于档案编研理论的。表面上看,人们对档案编研已不再有兴趣,档案编研的研究似乎已经到位,或者说档案编研走到了“死胡同”。

2.对编研自身研究多,对“外界”研究少。从1986~2005年这20年间已发表的关于档案编研的文章来看,对编研工作自身的研究成果最多,占20.7%,其次相继是对编纂学的研究,占16.1%,紧随其后的是对档案史志、档案馆编研工作的研究。而对教育、医疗、经济等专业领域档案编研的研究相对很少。另外,个人或人物档案在我们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对这类档案编研的研究却很少,且仅限于高等院校的学者或研究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因此,仍有很多的工作可做。

3.学者开展研究较多,基层人员作的研究较少。从研究者的构成来看,开展档案编研科研的主要是高等院校的学者或省、市、县级档案馆的专业人员,而其他单位的档案专业人员的研究很少见。这可能一是与研究者的能力水平有关。作为全国档案专业的核心期刊,《档案学通讯》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在此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的亦需要具备较强研究能力。二是基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实际工作中从事编研的力量有限,加之单位对档案编研尚未予以重视。统计结果表明,1986~2000年这15年间,在《档案学通讯》上发表论文的研究者中,从有作者单位来源的文章看,基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撰写的文章仅有19篇。

二、研究内容的分析

1.研究编研理论的多,探索实用编研的少。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中,研究最多的是关于“编研工作”。1986~1995年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从省、市、县级档案馆出发,以探讨档案编研工作的任务、性质、方法的研究成果居多,其中研究档案编研意义、价值的占64%。其次较多是关于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研究,也比较集中。研究着重于档案文献编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涉及了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学科体系、课程建设及教学,中国及国外的档案文献编纂史的部分,只进行探讨性研究;也有专家对档案编研的历史探源及对我国档案编研的回顾总结。其中也有注意到信息在档案编研中的应用的,将信息与档案编研相联系,重新寻找档案编研的定位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拓宽编研领域的思考。

过去大多做的是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例如,《大事记的编写特点》、《编写大事记的重要意义》等。与此相反,对实用编研的研究很少。像《略谈自然灾害资料的编写》、《利用科技档案信息编制气候图集》这样的成果只占有极少数。1996年以后,这种情况依旧。研究者集中于档案编研工作的价值功能、特点和选题等方面的研究,也有研究者对档案的开放与档案史料的编研作出了思考。近5年,编研工作的研究视角涉及档案编研的主体、档案编研与文化等;有的关注到编研成果的外部,对编研资料的装帧印刷方面作探讨;也有从档案现代化角度进行了数据库在编研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但总体来说档案编研的面仍然较窄。谈编研理论的多,谈编研实践的少,造成编研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这个宝库,去探索贴近经济发展,实用性强,对实际工作有较强指导作用的课题进行研究不多。

2.普通档案编研多,专业性档案编研少。各省、市、县级档案馆有健全的机构,有专职编研人员,也是编研的主力军。而一些专业档案的编研,档案编研资料的开发等还是空白。涉及专业性档案编研方面,科技档案编研的研究相对较活跃。科技档案编研主要是厂矿企业的档案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科技档案信息的开发,基层科技档案工作实践介绍等方面。其中,有研究者从企业的角度对档案文献编研的特点与选题方法进行了探讨;也有研究涉及了对科技档案信息的开发,提出了科技档案编研应当在“活化”信息上下工夫,深化和开拓科技档案特点。此外,现实性的对经济史料、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档案编纂问题的研究欠缺,几乎无人涉足。

3.历史档案编纂研究多,现代档案编研少。已有的成果中,涉及建国前档案史料编研的占史志类选题的48%,涉及建国后档案史料的占12%。与档案史料相联系的编研,像《清代会典和则例的编纂及制度》、《建国后明清档案的编纂》、《制作〈档案里的故事〉的几点思考》,需要在进行了史料研究的基础上获得,所以就显得有血有肉得多。历史档案编纂的研究大多从某个历史时期的档案史料入手,探索其编纂价值、方法、选题或档案编纂思想。但1998年以后,历史档案编研便消失了。我们的革命历史档案是一个宝库,而这么多年来,革命历史档案编研只有一项。今后,随着历史档案的解密,这一部分的研究有很大的空间。

三、对档案编研的思考

1.发挥资源优势,开拓研究领域。应该看到,与丰富的编研资源相比,我们的编研成果却并不多。各单位、部门已有编研成果大多为文字型的,编研成果单一,编研类型(种类)少。相对而言,图片、画册、音像等其他形式的编研研究成果鲜见。即便在研究成果较多的档案编纂学方面,在档案史料的开发、少数民族档案、特色档案等编研方面都还有待探索。我们的档案工作部门、研究者在开展档案编研时,还要及时了解大众的利用需求,要把握好这个需求,通过积极的工作,把更多的档案宝藏向社会介绍,不断满足经济建设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使服务更有意义和富有成效。

2.创新研究理论,改革研究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编研工作及科研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对于诸如档案资源共享后档案编研的理论、方法,档案编研的功能开发等等,都还有待研究。同时,档案编纂学的研究也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克服“闭门造车”的现象。要重视档案编研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开阔视野,开放思路,甚至开放研究领域,与相关专业、学科共同开发档案编研课题,这样才能取得档案编纂学理论的新突破。

3.理论结合实践,讲求研究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倡导的优良学风,也是开展档案编研的必由之路。而且,档案编研本身具有实践性很强的性质,档案编研不能只在书斋里进行,是一定要与档案紧密联系的。档案编研对综合性研究具有很强的要求,而一个好的档案编研成果更须有较高的对档案原始资料的研究和把握。从事档案编研的研究也不例外。所以,我们的研究者只有深入编研工作实践,到实践中去体认编研工作,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把握和创新编研理论。如果脱离编研工作实际,势必导致档案编研言而无物的结果,或陷入无所作为的尴尬境地。

4.发挥团体优势,协同开展编研。要加强档案编研的组织领导。通过充分发挥行政及档案学会等在档案科研和开发中的领导作用,加强档案编研的力量。同时,注重在各级各类档案馆与地方志、党史办、大专院校等有关部门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协作开展课题开发、立项和研究工作。这样既可以解决档案馆编研力量不足的矛盾,又可结合实际有效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收到双赢的效果。

5.坚持编研探索,提升研究水平。档案编研是一项清苦的工作,档案编研也同样来不得浮躁。因此,我们的研究者还需要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只有坚持探索和科研实践,才能取得好成果。

标签:;  

档案编研工作的分析与思考_档案学通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