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县塔克什肯镇牧业寄宿学校 努尔江.木恩塔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念。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厌学、贪玩、叛逆性强是其典型特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透彻的掌握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这种情况,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其感兴趣。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途径
新课改之后,素质教育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以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方法要新颖且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基本素养,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途径
(一)采用情景式教学法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掌握知识,课堂教学氛围因此活跃,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景式教学法的运用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场景出发。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这一模块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场景出发来讲解。例如,初中生也会经常网购,但有时发生快递损坏和丢失的情况,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教师可以以此来导入课题,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好地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
如今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广泛运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与教学相关的学习情境,由于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抽象单调,所以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有关“交通信号要知道”知识的教学中,其实大多数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交通标志很有限,所以仅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积累交通知识,这种单一的方式会使教学的效率大幅度降低。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媒体视频,以特定的情景给学生展示多种交通标志,不仅丰富了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眼界,同时有助于学生对各种交通标志加深记忆,更有利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平时教学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怎样学习,为其明确学习的方向,提供一些有效地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例如,教师课堂教学中,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只对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做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回归生活,密切联系实际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其知识和理论大部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课堂教学中的案例、考试的材料也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强调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日常生活中要学以致用,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比如,“文明交往礼为先” 这一模块的知识强调学生要懂得礼貌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要做到讲文明、懂礼貌,感受到日常生活中交往的重要性。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自行总结生活中有哪些文明交往情景,然后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具体的文明行为有哪些。学生讨论总结出:如日常生活中和老师同学的交往、向长辈老人问好、邻里间打招呼等都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1]。平时学生在类似于这样的生活情景中,要善于运用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三)情感教育,树立正确观念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性超强,通过情感教育的授课方式有助于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点。所以教师教学中可以适当的结合情感教育,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由内到外真正的把握教材内容。例如,“伴我们一生的权利”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人权和增强维权意识,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引入几个案例: 如人们走路玩手机导致交通事故频发,许多人因此丢掉生命、药家鑫案、虐待儿童等案例[2]。通过了解这些案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权利的重要性,内心也增强了维权意识。
总结:初中生健康成长不仅有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而且对国家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
[2]吴佳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
论文作者:努尔江.木恩塔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学生论文; 法治论文; 教师论文; 道德论文; 初中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