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内科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王彦成

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内科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王彦成

明水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绥化市 151700

【摘要】目的:对内科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更为高效的内科治疗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秋季腹泻患儿100例,将其按住院病历编号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病毒哇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行抗病毒治疗,将2组患儿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喜炎平应用于秋季腹泻患儿治疗中,其能够发挥出抗菌、抗病毒双重作用,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儿秋季腹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208-01

秋季腹泻因其发病在秋冬季节,因此,临床常将其称为秋季腹泻,其多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临床发现,秋季腹泻具有病情重以及起病急的特征,且婴幼儿是该病的高发人群;患儿常会出现酸中毒以及脱水等症状,如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将可能导致患儿死亡。因此,选取有效、安全药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是临床医生函需解决问题。本文研究了内科治疗对于秋季小儿腹泻的疗效,旨在找出治疗秋季小儿腹泻以及控制病情发展的有效药物,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秋季腹泻患儿100例,将其按住院病历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9个月-4岁,其中47例的年纪低于1岁,23例在1岁到3岁之间,30例在3岁以上。患儿的临床表现是:蛋花样或者稀水样粪便,无脓血,2例伴随粘液,进行细菌培养的结果显示阴性。21例出现恶心与呕吐症状,脱水情况为:13例轻度脱水,8例中度脱水,3例重度脱水。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的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患儿人院治疗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立即进行补液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滴注以及口服药物,以便使脱水体征得以缓解;如存在呕吐现象以及高热症状,则进行止吐退热处理;如患儿体内的电解质出现紊乱现象或者是存在酸中毒症状,则进行对症治疗。当患儿病情变得稳定时,则运用药物思密达以及病毒哇进行内科治疗.

1.3评价指标

(l)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1];大便性状与次数恢复至正常。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及大便性状、次数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一显效率+有效率。(2)观察并统计2组患儿腹泻、呕吐、发热、脱水消失时间。(3)由本科护士负责观察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相关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气士、”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Z检验。P<0.05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在无效、有效、显效、痊愈上,观察组分别有1例、1例、2例、8例。对照组则分别是2例、4例、1例、5例。统计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的有效率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危害婴幼儿生命健康的各种疾病当中,秋季腹泻为一种临床多发疾病以及常见疾病;常见于年纪较小婴幼儿群体。秋季腹泻具有以下特征:发病时,病情较急;呼吸道常被感染或是伴随发热症状;中毒现象不是非常明显,刚发病时,呕吐症状最先出现,随后便开始腹泻;大便性状表现为蛋花样以及黄色水样,大便水分、量以及次数均较多。该病一般起病较急,病情较重,患者的病情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则极易引发严重生命威胁。因而,针对小儿秋季腹泻,务必及时确诊,并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在有效时间内维护患儿的生命健康。

医学研究证实,小儿秋季腹泻最为常见的致病原因是轮状病毒感染[2] ,轮状病毒感染是引发小儿秋季腹泻主要病因,病毒侵人至肠道后,宿主在绒毛顶端柱状上皮细胞处,并大量复制,致使宿主细胞发生坏死与空泡变性,肠孰膜的上皮细胞脱落,导致肠粘膜相继出现裸露病灶,使小肠孰膜吸收功能受损,肠腔内蓄积大量肠液,从而引发腹泻阵习。另外,当肠孰膜正常结构被破坏后,减少了双糖酶分泌量,食物中的糖类不能被完全消化,在细菌作用下使其分解为短链有机酸,从而增加了肠液渗透压,导致多数患儿出现脱水症状。

导致婴幼儿出现秋季腹泻,并加重病情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①小儿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发育,其活性酶的含量较少,在吸收营养的过程中肠道需要承受较大的负担。②感染轮状病毒而引起腹泻。轮状病毒可以通过水以及不洁食物进人到小儿体内,或者是盛放食物的容器被病毒污染,而没有做好消毒工作,也容易导致小儿腹泻。③秋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季节,忽冷忽热现象频繁,温度会发生较大变化;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腹部容易受凉,感冒也容易发生,因此婴幼儿被病毒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自然也就更容易引起腹泻。

目前,应用抗病毒药物行小儿秋季腹泻治疗是临床常用方法[3],病毒哩属广谱抗病毒类药物,但因其过强依赖于病毒腺普激酶,极易产生耐药,致使部分患儿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较差。喜炎平属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醋,其具有抗菌、抗病毒双重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毛细血管局部循环,减少渗出,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在对秋季腹泻进行治疗时,关键在于合理用药以及保证健康饮食,以便将病程缩短;因为秋季腹泻患儿容易出现脱水现象,所以要积极预防脱水;当已经出现脱水症状时,要及时加以纠正。一般而言,对于该病宜采用保守治疗,即内科治疗,以免损伤患儿其他功能器官或系统。

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其与其他相关人士的研究结果相似,这一结果提示出:对于秋季腹泻患儿采用喜炎平行辅助治疗,疗效确切,并且患儿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谢飞燕. 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内科治疗效果分析[J].2015,11(10):1695-1696.

[2]李伟玲. 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2013,06(8):636-637.

[3]黄仁勇. 综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分析 [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0月综合刊,2015,10(20):99-101.

论文作者:王彦成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内科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王彦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