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于子轩1郑曙村2
(1.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日照 276826)
摘 要: 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立足于解决全球治理困局、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促进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营造必要的开放条件。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明确阐释了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体系重塑、发展方向以及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对于“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变革全球治理体系以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习近平提出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一)国内方面: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国梦是立足中国国情做出的重大判断,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是立足于全球发展重要机遇期构想的美好愿景。关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曾提出:“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稳定统一的国内环境为“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内部环境,但是国外环境同样必不可少。中国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下抓住机遇成为关键问题,尤其是当今全球性挑战日益迭起,国际格局有失公正合理,更需要从国情出发,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M200PRO酶标仪(瑞士Tecan集团公司);移液器(德国Eppendorf公司);Nikon ECLIPSE Ti-U奥林巴斯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DYY-2C转移电泳仪、DYY-Ⅲ28A垂直电泳槽及DYY-Ⅲ40B转移电泳槽(浙江省宁波市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noscan 9000F型扫描仪(日本CanoScan公司);D37520型低温超速离心机(德国Thermo公司);VORTEX-5漩涡混合器和TS-8型转移脱色摇床(中国Qilinbeier公司)。
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先后与丹东华日理学电气有限公司、锦州航星集团有限公司、锦州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仪表相关企业合作,先后制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联合指导机制,并实现校内外教师联合指导及考核制度[5]。
(二)国际方面:寻找解决全球治理困局的方法。
1.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态势不会停滞,将会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期。新兴经济体通过战略调整,发展强劲,迫切希望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的代表权和发言权,但实际却长期处于边缘化位置。同时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所下降,以西方为主导的旧的全球治理体系企图维持原有格局,但是这种通过绝对领导和控制解决国际矛盾和纷争的方式已经不完全能适应国际格局的变化。各方力量都积极促进有益于本国核心利益的国际格局的形成,因此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多极化发展,在国际主流的全球治理体系中获得更多的代表权成为新兴经济体的迫切要求。
市场在本周总体呈现出来的是低位震荡的运行特征,特别是在12月27日这个交易日,在外围美国道琼斯指数前夜大幅上涨超过1000点收盘的情况下,A股却出现了高开低走,严重的打击市场了人气。
3.全球性挑战有待解决。日益频繁的全球性挑战不断为全球治理增加难度。第一,全球性挑战数量多。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爆发日益频繁,这些顽疾致使全球性挑战不断积累。第二,全球性挑战规模大。全球性挑战本身牵涉的利益广,影响由一国蔓延到多国,迫使各国在多领域多层次共同应对。第三,全球性挑战程度深。全球性挑战的生成和扩散越来越复杂,比如说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传染性疾病越来越不易有效解决,这些都加大了各国的沟通协调和作参与全球治理的难度。
全球治理困局使中国的发展面临考验,但是也为我们提供了时代机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同时参与全球治理,为建设强国争夺发展制高点,为全球治理走出困境提供出路。
2.全球治理体系有失公正合理。传统全球治理体系存在制度漏洞和责任逃避的倾向,以西方为首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占绝对优势。第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有失公正合理。发达国家垄断核心科技,南北差距继续扩大;金融风险、贸易摩擦以及投资低迷,各国大力奉行保护主义,致使全球治理低效。第二,传统地缘政治因素突出。地缘政治是指一些国家借助武力进行控制和扩张。主张利用暴力手段进行外交和国防,目的是巩固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控制地位。主要表现为日益凸显的民族主义、霸权主义以及强权政治,越来越难以满足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治理需求。
二、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内容
(一)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全球治理核心要义。
魏金枝:《回忆“五四”时期的学生生活》,新民晚报副刊部著《夜光杯文粹(1946~1966)》,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466页。
5.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由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日趋紧张的矛盾正超越国家和国际生态治理平台的能力,“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7],要极构筑有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共同体。第一,加强生态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国将生态治理引入国际秩序语境,以切实可行的生态举措为切入点,以绿色发展方式和循环治理为途径,为全球生态体系提供中国理念。第二,加强国际合作化解生态难题。中国积极带头批准历史性文件《巴黎协定》,设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展现出中国政府推动全球生态治理的理念和决心,共同构筑清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共同体”。
3.坚持共享原则,做到普遍受益。共享原则是指全球治理的受益者是否更多更公平的享受到治理结果。第一,加大对外帮扶。在本国力所能及范围内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援款及实施各类援外项目,加强公共产品供给和基础设施供给,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第二,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新型国际和多边机制框架倡议和建议,让沿线成为搭乘中国“顺风车”的受益者,共享全球化带来的益处。
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组织起草《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继续深化国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加快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逐步规范,预算管理机制更加健全。水价改革全面深化。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丰硕。水利扶贫、水库移民、水利援疆和援藏工作稳步推进。
从对访谈的分析中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环境下,教师、学习内容和学习者个人的素质(包括性格、情商等)是三个阶段都存在的影响学习者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三个要素都积极发挥作用,则学习效果会好。教师在学生入门阶段的作用尤其重要,一名好的英语教师是学生顺利入门的关键。学习者个人的素质(包括性格、情商等)则在每个阶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英语学习者不仅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还要有高的情商,即清楚地知道自己各个阶段应该怎么做才能取得进步。
1.共同书写公认准则,促进规则平等。书写规则,制定公约。习近平谈到,在改革方案生效后“要践行承诺、遵守规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取舍或选择”[3]。要通过和平协商来共同制定公认的全球治理准则,为形成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提供制度保障。履行公约,执行公约。拒绝停留在国际公约和准则的制定等形式层面,各国要积极落实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公认的准则,确保公约在各国的平等统一适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变革全球的合力。
3.合理分配发展成果,促进权利平等。全球利益均衡分配是全球治理体系公正合理现实的表现,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和水平,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部分国家政策的内顾倾向使当前运行的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发挥出真正的效益和定位,习近平表示,将中国改革经验、治理模式和战略机遇同各国分享,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促进各国互联互通,结合当地特色通过具体的合作项目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的创新,达到双赢、多赢和共赢的新局面。“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同周边携手发展、共享成果的现实实践。
2.共同治理全球事务,促进机会平等。全球事务的解决离不开各国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经济治理体系这一重点领域中,鼓励各国积极参与跨国性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习近平强调,全球经济治理在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多边贸易体制、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全球发展治理格局以上几个重点方面进行改革。充分把握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新兴多边机制平台创造的发展机遇,根据各成员国的实力合理分配彼此在全球治理中地位和作用,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份额为改善失衡结构创造有利条件。
各国应树立世界眼光,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为推动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
1.坚持共商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共商原则是指各国政府和人民通过共同商量来处理全球性挑战以及国际合作事务。第一,妥善解决分歧摩擦。敦促各方要在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前提下,“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2]让互商互谅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方法。第二,共商全球发展大计。保持高层对话交流,特别是在共同关注的发展问题上,需要协调各民族国家利益,充分肯定各国建议和诉求,为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共同勾画发展愿景。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全球治理发展方向。
1.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全球性争端,这是几代共产党人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一直坚持的基本立场。第一,大国要平等对待小国,习近平强调,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敦促各方不能不顾他国利益随意“拆台”“搭台”,应该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第二,通过互商互谅加强合作,以往历史证明传统的政治结盟行不通,中国积极做出表率,走出一条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相互尊重和求同存异的新路。通过“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建立多层次交往关系,“建设一种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4],不断扩大“朋友圈”。
2.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长期以来,个别地区的动荡与不安使得各国之间的“安全合作长期滞后于经济合作”[5]。习近平强调变革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实现普遍安全是当务之急。第一,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提高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着眼于各国安全利益。第二,建立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历史的反面教训告诉我们,“安全应该是普遍的”[6]。新安全观要求我们要摈弃冷战思维,拒绝牺牲他国安全维护本国安全的“绝对安全”,实现安全上的共建共享,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安全格局和安全保障。
3.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格局越来越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中,要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第一,通过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提高国际治理能力。要通过科技创新,转变本国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变革国际金融体系,为共同发展提高重要引擎。第二,坚定不移推进合作包容,秉承开放精神,利用多边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各国经济优势,增强经济互补性,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4.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文明多样性是各民族文化价值的重要表现,习近平认为,通过文化渗透企图建立单一世界,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第一,尊重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都存在独特价值,以学习借鉴的态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以秉持包容精神,夯实各国长远发展的民意基础,化解文明冲突。第二,利用公共平台和产品增强文化交流。“一带一路”为周边地区加深理解、增进信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文明载体;利用新媒体打造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打破精神隔阂,形成维系命运共同体的坚固纽带,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塑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重塑全球治理体系。
2.坚持共建原则,推动广泛参与。共建原则是指各国结合自身优势和潜能,为建设开放世界出谋划策,为应对全球性问题共同行动。第一,共同建设开放世界。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担当国与国之间的桥梁作用,找到各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形成符合时代潮流和各方利益的全球治理模式。第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突出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树立全球视野,权责共担,建设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提高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反之,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狭隘思维,这种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思想会阻碍全球的长远利益。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日前决定全面清理各类证明事项,更多地消除群众和企业办事烦恼。一是对国务院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设定的证明事项,可直接取消的要立即停止执行,并抓紧修改或废止规章、文件;二是对法律法规有规定,但可通过法定证照、书面告知承诺、政府部门间核查等涵盖或替代的证明事项,要提请修法,依托信息共享和信用体系予以取消;三是对各地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除地方性法规规定外,最晚应于年底前取消;四是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公布取消和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对确需保留的要逐项列明设定依据、办理指南等。清单之外,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不得索要证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是一个较为复杂和长期性的过程,是在未来人与人之间具体的存在形式,但是这不应该只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设想和期待,更多的是作为努力的方向不断去实践,在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指导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一带一路”合作主体:周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是“首要合作伙伴”和“首要受益对象”。“一带一路”横贯亚欧大陆,沿线大都是新兴经济体,缺乏建设资金和经验。以“一带一路”的实施为契机,中国积极对沿线进行资金援助和项目合作,形成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优化合作环境。“一带一路”顺应了新兴经济体力量上升的发展趋势,在不断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中促进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增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规则制定和事物协商中的影响力。
2.“一带一路”的实施模式:由周边到全球是逐步达成“全球最大公约数”的重要途径。全球共识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各国的核心利益和关切尽不相同,欧盟、北美贸易组织等区域合作组织致力于本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一系列的发展,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8],由单一的发展过渡为整体发展的空间布局。通过“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带动沿线国家持续发展,通过沿线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为全球发展寻找着力点,保障沿线参与“一带一路”的包容性,这是需要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为新型区域合作带来活力。
3.“一带一路”的对接方式:与各国合作发展是“战略对接、优势互补”。[9]“一带一路”不是基于新议题形成的双边合作,而是在充分尊重沿线国家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对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的跨境整合。就战略对接的实体来说,促进各国高层和政府间的国际对接,促进企业实践与政府服务的国内对接,最大限度发挥地缘优势;就战略对接的内容来说,“一带一路”充分考虑到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整合沿线国家的资源,通过具体的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对接,为推动合作共赢、革新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新的合作路径。
三、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国内实践价值。
1.增强中国全球治理能力,更好的参与全球治理。十九大以来,中国坚持将对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全球治理改革相结合,寻找走出全球治理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与世界的互动也不断增强。中国现已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多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战略合作实现全球覆盖,“一带一路”由国内延及周边,由愿景变成现实;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员;亚投行由初始的57 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扩展到现今86个正式成员国等...由中国倡导成立、主动参与全球治理而贡献的多边合作架构,这些探索性的实践不断为中国开创大国外交布局。
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的外部保障。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进一步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国洞察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习近平指出,“努力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10],通过对话协商化解与其他国家的冲突和对抗,减少前行的外部压力和阻力,维护多边关系稳定,同时,全球要求中国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国际公共产品,要求中国对外的全球治理机制的变革创新,特别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清除阻碍体制机制变革的因素,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前进方向,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国际实践价值。
1.解决全球性问题,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全球性挑战和威胁与日俱增,不公正不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制约着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有一整套国际规则和体系予以支撑”[11]。应对国际热点问题,中国劝和促谈,坚持在不结盟原则下积极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习近平在多个场合传递中国话语的全球治理理念,“合作是必然选择”“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指明了方向。使所有国家和地区意识到,建立全球治理新秩序要为世界提供制度性保障为基点,以促进世界合作共赢为目的,助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理念本质的延续和创新,也是对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念和西方现代化全球治理理论的超越和发展,应当成为国际社会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目标,在实践中获得丰富和发展的同时被越来越多国家所认可,必将对本国发展和国际秩序产生显著影响。中国在与各国一起构建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表率作用。应对经济发展问题,中国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带动周边和地区发展;应对网络空间治理难题,中国举行世界互联网大会,共同商讨全球互联网发展大计;不断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合作常态化,习近平强调,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重建中提供系统方案和务实举措,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内部控制工作中有许多问题,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缺少内外监督机制,这些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进行宣传,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内外部的审计,促进工作有效开展。
为了对本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进行研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级、2016级和2017级研究生40名,其中32名为跨专业、无教育学学科学习背景。本次调查共发出40份问卷,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100%。虽然本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但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培养职教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有典型的代表性,加之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是本校的重点培育学科,在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生培养方面具有别具一格的培养方式,因此该被试研究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对判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发言权。
结语
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的理念与实践,以实际行动证明只有中国的发展来带动世界的发展,才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治理参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在与世界互利合作的格局中,不断为内部发展提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1).
[2]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3-4-7(3).
[3]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N].人民日报,2017-1-18(3).
[4]石云霞.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科学体系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2):18-24.
[5]习近平.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N].人民日报,2015-11-8(2).
[6]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14-6-28(2).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8]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3-9-8(3).
[9]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7-5-15(3).
[10]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人民[N].人民日报,2018-8-28(1).
[11]刘方平,全球治理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4):175-182.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438(2019)06-0004-04
收稿日期: 2019-02-28
作者简介: 于子轩(1994-),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郑曙村(1963-),男,山东安丘人,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当代:民主政治研究。
[责任编辑 靳开宇]
标签:习近平论文; 全球治理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