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运用的较多。本文主要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要点,并分析了钻孔灌注桩常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房屋;钻孔;灌注桩;施工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由于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施工便捷,在很多房屋建筑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但因为钻孔灌注桩很多施工都属于隐蔽工程,如果施工完后就返工会比较困难,所以,一定要在施工时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并将会影响工程质量的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控制好。
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要点分析
1.1泥浆的制备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整个施工过程都离不开泥浆,且泥浆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相当重要:不但能够保护孔壁,还能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在制备泥浆时必须结合土质条件进行,要是施工区域的土质属于粉质或者黏土,则施工时一定要加入适当的清水,确保排渣泥浆的密度保持在1.1-1.3 g/m3,还要使用原土造浆。如果施工区域是在厚夹砂层中,则泥浆密度应该控制在1.1 g/m3到1.3 g/m3。要是施工土不是上述情况,则重点会不同,制备泥浆时应该选粘土和高塑性膨润土。泥浆密度是施工时一个基础条件和重要问题,应安排技术人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泥浆的密度、含砂率、粘度和胶体率。
应确保泥浆的含砂率在8%之内,并保证粘度处在18s-22s,胶体率应该不小于90%,结合泥浆的质量状况可加进适当的增粘剂或分散剂,以便提升泥浆的质量。完成施工后,还应处理好废弃的泥浆和杂质,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1.2 钻孔
进行钻孔。在钻孔前确保钻机的平整度,并对准孔洞,将钻头慢慢的放到筒内,并对好桩位,开启转盘和泥浆泵,等孔洞中注入适当的泥浆后再进行钻孔操作。
钻进施工。一旦开始钻孔就必须不间断进行,绝对不能中断,根据钻进位置和土壤的品质来决定钻进的速度,还要将具体情况记录在案。还要注意交接班时,必须交代清楚钻进情况,并将注意事项告诉后来人员,还要时不时检验钻进泥浆的情况,当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必须尽快解决。当钻孔到砂层、卵石层、护筒底以及砾石层时必须放慢速度。在实际钻进时,应该保证泥浆水头比孔外水位高出超过O.5m,一旦发现泥浆存在漏失等情况必须尽快补充,并应该采取适当的堵漏措施,每钻进2~3m时,就应该确保孔径和竖直度符合相关规范。在泥浆池捞取钻渣,判明后作好记录,以便和设计地质资料核对。
1.3清孔
当钻孔钻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时,必须及时终孔。并且应该交由现场监理员来验收现场的孔径、孔偏斜度以及孔深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具体的验收方法就是制造一个长度等于4—6 倍桩径,直径等于孔径的钢筋笼,将钢筋笼吊放入孔,并顺利放到设计要求的孔底,说明孔径和偏斜度达到要求。孔深用测绳和钢尺丈量。钢筋笼放不到底时还需要修孔直至孔壁铅直,钢筋笼能顺利放到底为止。
应该使用原浆换浆法清孔,清孔后泥浆指标比重1.15—1.20 之间,含砂量小于4%,粘度20—22,孔底沉渣小于5cm。为了避免孔中的沉渣过大,应该借助抽筒先打掉孔内的泥砂,再换浆。
清孔时应保持钻孔内泥浆面高于地下水位1.5—2.0m 防止塌孔。清孔达到要求,由监理工程师再次验收孔深,泥浆和沉渣厚度。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同意隐蔽,灌注砼,再进行下道工序。
1.4钢筋笼的吊放
工作人员在清孔之后应该立即将钢筋笼安放好,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钢筋笼基本都是在工地制作的,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求主筋环向且均匀布置,而箍筋直径与间距、主筋保护层和加劲箍的间距都应该符合所规定的设计要求。如果采用分段制作的方式来制作钢筋笼,那么其接头应该采用焊接并且需要符合施工与验收规范中的规定。钢筋笼主筋的净距一定要大于三倍骨颗粒径,同时加劲箍设置在主筋的外侧更适宜,而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也不能够小于35 毫米。工作人员可以再主筋的外侧安装钢筋定位器,这样可以确保保护层厚度合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避免钢筋笼出现变形现象,工作人员可以在钢筋笼上每两米处安装一道加强箍。
1.5混凝土的灌注
成孔后孔内混凝土的灌注是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
在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导管法水下灌注混凝土质量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不能象上部结构施工那样逐层振捣;由于导管埋在泥浆和混凝土中,混凝土的灌入阻力是相当大的,要克服很大的灌入阻力保证混凝土桩身质量,必须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冲击力越大,完成混凝土灌注的时间越短,砼桩身越均匀。由于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配制的混合料,不同材料、不同粒径则摩擦系数不一样,因此仅靠静力平衡产生的超压力缓慢流淌,则易造成混凝土粗骨料在桩芯堆积,随半径增大而递减。桩身不匀,则影响桩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桩的承载能力。
2 钻孔灌注桩常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2.1偏孔
在成孔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空位偏移和孔深倾斜的情况,这就是偏孔。导致偏孔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桩架松动;(2)导杆不垂直;(3)土层软硬不均匀。在冲孔成孔方面,偏孔现象可能会因为导向不严格和遇到探头石以及基岩倾斜这些现象引发。如果发生偏孔现象,那么工作人员应该将桩架再重新安装一遍,使其稳定牢固且平稳垂直。如果孔的偏移较大,那么工作人员应该填进新的石子粘土,然后重新成孔。如果有探头石,那么工作人员应该用取岩钻把探头石除去。如果遇到基岩倾斜的情况,工作人员可以将毛石投进低处,然后再开钻或者密打。
2.2孔壁坍塌
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对土层自身的承载力不加以重视和观察,那么在掏渣筒和提升下落的冲击锤以及钢筋骨架与护筒、孔壁碰撞时就有可能导致孔壁土层发生不同程度的坍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孔内泥浆的液面下降;护筒的周围用粘土填实时没有填实紧密;孔内的水压降低。孔壁坍塌的相关处理措施有两种,一种是将混合料填入之后在进行低锤密击,通过冲孔机让孔壁坚固以后再进行冲击,第二种则是在孔壁坍塌的地段投入石子和粘土,然后调整泥浆容重与液面高度,最后重新开钻。
2.3断桩
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造成原因: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浇注混凝土时,没有从导管内灌入,而采用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产生混凝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个别孔段出现疏松、空洞的现象。
防治措施: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一般是采用冲洗液清孔,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冲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
总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我们不要忽视钻孔灌注桩的每个工作环节,更要严格遵守它的规范操作。尽管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但是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来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降低或避免一些质量事故的发生,以保证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欣泉,高振铎.怎样防治钻孔灌注桩的质量事故[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27,110.
[2]李明华,刘智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和质量控制[J].硅谷.2008(12):68,78.
[3]杨栋.钻孔灌注桩断桩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江淮水利科技.2008(2):36-37.
[4]包云祥,叶军.浅析建设工程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分析[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08).
[5]王跃全.港口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法[J].中国港口.2009(14).
[6]董志永,陈展.房屋建筑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2(12).
论文作者:曾家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1
标签:钻孔论文; 泥浆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沉渣论文; 导管论文; 冲孔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