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篇文章首先简单概括了地下变电站的特点,然后主要对新时期我国地下变电站设计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分重点析了地下变电站实际施工技术。
关键词:地下变电站;设计施工;问题;技术分析;
引 言
电力是非常主要的资源与能源,电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一直都很重视电力设施建设与发展,对于我国地区发展相对缓慢、能源的匾乏现状,我国先后开发了农村电网与西电东送一系列世纪性重大工程。在国家的支持与鼓励下,我国的电力建筑在电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如电力设备、工程建筑水平、电力技术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电力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我国对发现与探讨电力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视,从而努力的给子解决与处理,以促进我国电力行业能够长久的健康发展。
1地下变电站及其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地下变电站主要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位置特殊。全地下变电站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域,建设时要重点考虑变电站整体的电气布置与主体建筑的协调性。此外,由于其特殊性,建设过程中通常不考虑扩建的可能。第二,一切从简。由于室内地方有限,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变电站接线形式要尽可能简化。作为无人站,为了设备维护的方便,站内选用常规的、可用于地下的室内GIS电气设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是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自动化系统。
2 新时期我国地下变电站设计的主要问题
2.1 我国变电站建设前期出现的问题
在论述新时期我国地下变电站建设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时,主要从不同角度,按照地下变电站建设的先后顺序,对电变站建设不同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概要的论述。我国地下变电站建设前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项目建设前期建筑材料的采买、准备工作不充足、施工前期对障碍物清除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在建筑地下电变站前期应该把工作准备充足,从而才能进行下一环节的建设。
2.2 不同设计单位存在的理念不同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存在许多种运营形式的变电站建筑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设计单位以及集团主业性质的电力设计单位等形式多样的电力设计与建筑公司。不同性质的电力公司其设计的理念与公司偏向的设计方向,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导致了有一部分公司在看重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忽视了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这一现象造就了我国地下变电站工程设计上的参差不齐现象时有发生,对我国地下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2.3 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
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会比较重视工程项目的建筑过程,却轻视了对工程项目建筑过程中的科学管理。一部分单位存在工程建筑施工过于粗糙、工程建筑材料质量过于低劣以及单位内部部门权力分工不明等问题,以致出现问题时员工相互推脱、钻空子、责任部门管中间、权力部门管两头的局面,不注重工程施工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因此,在建设变电站之前,施工单位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3 地下变电站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运用分析
3.1 防运用辐射技术
在地下变电站中,经常会出现电子烟雾。这种现象也叫做电磁辐射。在国际卫生组织认可的情况下,这种物质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可能会出现致癌。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下,我们也得知人类的一些疾病和工频电磁场也存在很大的关联。在众多人群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便是老人和儿童。因此,这此类人群对辐射场表现得最为敏感。在居民门口的变电站就如同定时炸弹一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想要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便应该合理运用防辐射技术。在该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工程师便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便要使电压导线和建筑物之间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3.2 防水设计
3.2.1 防水原则
在地下变电站进行防水设计的过程中,便应该积极关注防水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几个防水工程中,应该对相关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和管理。在此,就要对管理、施工和设计环节进行重点分析,让这两个环节得到有效的把握。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遵循“复合使用多种材料,多道设防”的原则。同时,还应该进行综合治理,能够完善堵、排、防和截等多道工序。在此情况下,便更好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3.2.2 防水施工
在进行防水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其要点。在初期应该进行支护和维护,并严格控制和管理每一道工序。随之,根据具体的规范对防水混凝土进行正确配比。在进行防水治理的时候还应该对漏水的具体原因进行重点分析,进而制定出相关的方案。如果出现大面积的渗水,便应该把防水涂料和防水砂浆进行防水处理。
3.3 新技术的引入
各个技术均在科学的发展下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想要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并迎合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便要及时地引进先进技术。在我国,变电站在不断地进行更新与发展。变电站智能化和规范化均得到了有效的引进。其智能化的发展便让变电站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与进步。想要更好地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便应该积极关注智能电网,使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得到更新与完善。因此,新技术的引入是我国智能电网数字化和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展现。
3.4 强化工程相关部门与机构的交流与沟通
一个大型的变电站工程不可能是靠一个电力建筑单位能够完成的,变电站工程建筑涉及的部门甚多,而且职能不一,建筑变电站是需要多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在这个过程与环节中,交流与沟通对于这些职能部门就显得至关重要,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体现在变电站工程建筑的准备阶段,还体现在变电站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因此,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强化组织协调能力,促进部门之间的合作,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与质量。
3.5 加强施工单位对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
施工单位对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是保证变电站工程质量的重要目的,建筑单位应制定科学与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并且在实行变电站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应创建有利的资源条件,促使与工程项目质量要求相符合,实现变电站工程项目建筑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与程序化,不断地强化工程项目建筑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拒绝“豆腐渣项目工程”,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单位的健康发展,确保用最少的工程投人,来获取最大质量的工程项目目标。
结束语
在人流密集的商业中心区域发展地下变电站,能有效解决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未能在合适的位置预留变电站站址的问题,并保证了商业中心区域的供电稳定性。针对性的电气主接线设计对推广地下变电站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使变电站的设计更合理,布局更紧凑。该设计围绕全地下变电站的特殊性展开,既保证了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也能帮助实现远程操控无人变电站,为新型变电站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
[1]周剑.地下变电站设计施工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6(25):28-29.
[2]朱宏声,邬振武,李宾皑等.与地面建筑合建的地下变电站环保优化设计[J].华东电力,2014,42(03):573-576.
[3]袁晓明,朱亚平.地下变电站给排水设计优化措施[J].华东电力,2014,42(03):577-580.
[4]文波,牛荻涛,韩永兴.西安地铁330KV地下变电站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2013,43(07):65-68+58.
论文作者:赵雷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变电站论文; 地下论文; 建筑论文; 电力论文; 我国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