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江河湖海息息相关,为防范江河洪水泛滥成灾、湖海风浪潮水侵袭之患,依水筑堤、将洪水浪潮约束在设定的水域范围内,以保障江河中、下游沿岸和湖海之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江河湖海沿岸地区的经济活动日益密集起来,因此新建或者加固堤防愈加迫切。本文对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水利堤防;施工技术;分析
1.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防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资源的安全性一直成为社会民众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进行水资源调配以及合理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事实上,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季节性调节,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变,并为社会生产以及生活提供了诸如电能等能源。为了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相关效益的实现,需要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堤防施工技术的应用。作为水利工程质量的监控以及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堤坝的抗震性以及稳定性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加强水利工程堤防技术的使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堤坝整体稳定性的提高,减少外界因素以及压力对其自身的破坏。
2 水利堤防工程的定义及种类
堤防是一种常见的水利设施,一般指的是建设在河流、湖泊、水库及海岸边缘的挡水建筑物,也指在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周围建设的拦水建筑物。堤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防洪,它也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广为分布的水利设施。筑堤的作用是防御洪水泛滥,目的是为了保护堤防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堤防修筑后可以将洪水约束和限制在规定的行洪道内,这样就使得在同等水流量的情况下,水深增加,并且行洪流速增大,海边的堤防也是抵挡风浪、抗御海潮的重要设施。
堤防的分类可以根据其修筑的位置不同进行具体划分,一般可以分为江堤、湖堤、河堤、海堤,以及水库、蓄滞洪区低洼地区的围堤等;也可以按照堤防的功能划分,一般分为干堤、支堤、子堤、遥堤、隔堤、行洪堤、防洪堤、围堤(圩垸)、防浪堤等;按照建设堤防所用材料可以将其分为:土堤、石堤、土石混合堤和混凝土防洪墙等。
3.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
3.1堤身填筑施工技术
堤身填筑施工的主要流程为:
堤身填筑料必须达到含水量的要求,若是填筑料所含水分过高,需要经过翻晒后,并取样试验达标后方可用于堤身夯填。
堤身填筑应分层进行作业,并保证上下层的接缝相互错开,当每一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相关指标的检验,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填。下面对各施工工序进行简要的叙述:
铺料:铺料需要平行于堤轴线,保证摊铺的均匀,及时将超径土块打碎并剔除杂物,摊铺的厚度要保证均匀,并尽量防止高低不平的状况出现。进行分段施工时,要保证每段的长度不少于100m,并应加强对作业面的施工管理,进行统一铺料、统一碾压,严防界沟的出现。相邻的施工段之间要均匀上升,尽量减少施工接缝的出现。若施工段之间无法避免出现高度差,应以斜坡进行连接,接坡坡比一般缓于1:3。在铺筑作业时,应对铺筑厚度进行严格的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采用水准仪进行层层测量,避免出现摊铺过厚或者过薄,在进行摊铺作业前,需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控制桩,用以控制摊铺厚度。
平土洒水:在摊铺作业结束后,必要时还需要对待压土料进行洒水以保证其处于最优含水量,若是含水量过大则需要进行翻晒使其达到最优含水量方可进行使用。
压实:采用进退错距法进行施工,为了保证压实的效果,需要留出足够的叠压宽度,碾压机械行进方向需与管槽轴线平行,行使速度由慢到快,为了确保压实质量可以在试验确定的碾压遍数上增加一到两次。
质检、刨毛:在压实作业完成后,可采用灌水法对土样的压实效果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对表层进行刨毛,然后才可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3.2堤防填筑软基处理措施
3.2.1堤身自重挤淤法
堤身自重挤淤主要是借助于堤身重量的增加将处于流塑状态的淤泥挤出,并通过自身的重量将淤泥中的空隙应力进行消散,使地基的应力得到了增加、地基抗剪切能力得到了加强。这种施工方法容易造成不均匀沉降状况的发生,所以施工速度不宜过快,需要循序渐进,此方法的优势在于节省工程的投资,缺点就是施工工期较长,所以堤身自重挤淤法只适用于地基为淤泥或淤泥质土,并且工程的工期不紧张的状况下。
3.2.2抛石挤淤法
抛石挤淤法主要是利用投加石块的方式,将土中的淤泥挤出,用来提升堤坝的承压性能,主要采取以下施工流程,首先需要挑选强度符合施工标准的石块,然后将石块投入到待处理的地基中,其中要尤为注意投放的方向,若是横坡较陡,则需要从高处向低处填,最后还需要在上层设置反滤层。抛石挤淤法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成本也相对较低,多被用于淤泥或淤泥质地基中。
3.2.3预压砂井法
预压砂井法需要排水和加压的相互配合使地基中的水排出,排水法主要有排水砂沟、排水砂井等方式,而加压法主要有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等方式。
3.3护岸施工技术
3.3.1坡式护岸
坡式护岸就是采用抗冲材料顺着坡脚或岸坡进行一定范围的覆盖,一般采用护岸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往往会对河流的水文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坡式护岸的关键在于护脚工程,其决定了护岸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加以重视。所以护脚工程及所需的建筑材料要具有较高的质量,不仅要抗冲刷、抗磨损,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适应河床的变形,除此之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便于水下进行施工。以下简要介绍两种护脚工程的施工方法:第一种为抛石护脚,适用于平顺坡式岸坡,应于枯水期进行施工,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工序进行作业,并事先确定好抛石的具体位置,遵循着由远而近、由上到下、由点到面的原则进行抛投;第二种为沉枕护脚,这是一种应用相对广泛的护脚形式,具体的施工流程为:首先将柳枝、芦苇制成符合标准的梢把,然后将石块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枕架上,将梢把安放在石块上,最后,采用铅丝将其束紧成枕。
3.3.2墙式护岸
墙式护岸是顺着堤岸建立竖直陡坡式挡墙,广泛的应用于城区河流或者是海岸防护中,尤其在河道狭窄、无河滩堤段,容易受到水流冲刷或者受限于建筑物或者地形条件,墙式护岸凸显其优越性。墙式护岸常常采用直立式,在保证工程稳定性的基础上,要将护岸断面面积最小化,这样可以减小工程量且可以减少占地量。
3.3.3坝式护岸
坝式护岸采用建立顺坝、丁坝的方式将水流引流,防止堤岸受到水流的冲击,坝式护岸往往应用在游荡性河流,坝式防护通常可以分为丁坝、顺坝、丁顺坝、潜坝四种形式,其坝体结构大体一致,其中丁坝护岸属于一种间断性、突出重点的护岸形式,可以对水流进行有效的调整,多用于河道宽阔、水流较缓的河段。
结束语
总之,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是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环节,堤防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着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的经济效果和使用寿命,在设计和施工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执行标准和规范,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确保工程质量,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金远军.水利工程堤防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J].科技展望,2015,34:84.
[2]杨隽丽.水利堤防工程施工中的特点及技术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2:121-122.
论文作者:张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堤防论文; 护岸论文; 水利论文; 作业论文; 淤泥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