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务实路线的英国工党--工党维护大党地位的历史经验_政治论文

坚持务实路线的英国工党--工党维护大党地位的历史经验_政治论文

坚持实用主义路线的英国工党——工党保持大党地位的历史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党论文,实用主义论文,英国论文,路线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国工党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阵营中一个特点鲜明、政治地位相对稳定的政党。从20世纪20年代超越英国传统大党自由党、成为与保守党抗衡的英国两大政党之一以来,它在国内选举中一直保持了这一地位。①期间,除二战期间参与战时内阁以外,工党先后执政33年。百年来,工党虽经历起伏,并多次陷入政治危机,但终能走出困境,长期保持在英国两党政治中的大党地位。回顾工党的历史经验,实用主义的路线一直主导了党的政治战略,这也是它保持其政治地位一个重要的成功经验。

以选举政治为中心的实用主义路线主导了工党发展历程

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早期都曾经历过一个激进的、带有革命倾向的时代,后来才逐步走向以选举政治为中心的改良道路不同,英国工党自始就是一个以议会政治为中心的政府参与型政党。在工党整个百年历史中,选举政治是其发展演变的最重要动力。

英国工党始于1900年2月在伦敦成立的劳工代表委员会(LRC)。它是工会及一些早期社会主义团体如独立工党、费边社等联合的产物,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议会中建立一个单一的工人代表集团,其活动主要是资助工人的候选人参与议会选举。1906年劳工代表委员会在议会中赢得29个席位,该集团正式命名为“工党”。不过,当时的工党还算不上一个现代意义的政党,只是一个议会压力集团。最初它只有集体会员组织,没有个人党员,既缺乏选举基础,也没有能够体现自己独立政治立场的党纲党章。政治上它主要是通过在竞选运动中和在议会中与激进的自由党合作,推进一些有利于工人及工会组织地位改善的立法。

1918年工党有了自己的党纲党章,尤其是党章第四条关于“共同所有权”的表述被视为工党明确的“社会主义承诺”的表示,工党也由此真正走上了独立的发展之路。它很快就在20年代初取代自由党,成为与保守党抗衡的两大政党之一,并在1924年和1929—1931年两次组成以麦克唐纳为首相的工党少数政府。但工党的两次执政业绩令人失望,尤其是面对1929年的经济危机,工党政府的政策乏力,其削减公共开支政策更是引起工会的反对和自身的分裂。麦克唐纳不顾党内的反对,执意与保守党和自由党组成了一个“国民政府”,结果麦克唐纳被开除出工党,工党由此陷入内部分裂,在1931年10月大选中失去了80%的席位。1932年,独立工党分离,工党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

此后,工党在艾德礼任党领袖后逐渐恢复力量。二战期间工党参加了丘吉尔领导的战时内阁,并在一系列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1945年,艾德礼领导的工党以绝对的议席优势战胜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赢得战后的首次大选。在1945—1951年工党执政期间,英国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福利体制。但在50年代,工党连续失去了三次大选(1951年、1955年和1959年大选)。败选刺激了工党内部改革力量的发展。尤其是在盖茨凯尔任党领袖时期,致力于工党改革的修正主义路线主导了工党。1964年,工党重回执政,并分别在1964—1970年和1974—1979年间执政。

从1979年大选撒切尔夫人领导保守党战胜工党开始到1997年大选前,工党连续四届大选失利。接连的政治打击促使工党对自己传统定位及政治立场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改革。在两任党领袖金诺克和史密斯改革的基础上,1994年布莱尔出任党领袖后进一步致力于塑造一个不同于老工党的“新工党”形象,并以“第三条道路”来阐述这一新的政治议程,这一改革为工党带来了政治回报。从1997年新工党以绝对多数议席地位重回执政开始,工党历史上第一次连续三届执政。不过,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2010年大选工党失利,重新沦为了反对党。

在工党的百年历史发展中,选举的需要始终是其政治战略的出发点。在此前提下,实用主义的路线长期主导了工党的政策,尤其是当党的政治理念与现实政治需求发生矛盾时,工党的实际政策选择往往是后者。工党战后对待国有化的态度突出显示了这一点。20世纪50年代,围绕着国有化问题,工党内部发生严重分歧。以党领袖盖茨凯尔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主张并提出修改党章第四条,但未能获得党内通过。显然,作为一种身份象征,第四条对工党传统主持者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尽管如此,在此后工党的政治议程中,国有化并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在大部分时期,党的领导层并没有把它作为政策目标。长期以来,工党一直保持了党的决策体系与议会党团决策体系并行的特点。前者是通过党的代表大会决定、执行委员会领导执行的方式运行,而后者则是由工党的议会代表组成的议会党团进行。一般来说,党的决策要受制于党的主要构成集团尤其是工会的影响,政治意识形态的色彩往往较浓,而议会党团的立场则更为现实,因为他们要直接面对选民。很长一个时期里,工党呈现为左派控制党而右派控制议会党团的格局。实用主义路线一直主导了党的议会斗争。

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定位和政治战略

百年来,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工党也历经挫折。但在实用主义的路线之下,工党根据政治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和政治方向。通过几次大的调整,工党已由一个早期工人代表组织发展为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可选举的政党。

如其名称所示,工党最初是一个鲜明的以议会选举为目标的工人代表组织。在政治意识方面,早期工党深受费边社会主义的影响,1918年的党章和党纲是其集中体现,尤其是党章第四条关于共同所有权的表述一直是工党的一个身份象征。当时那样一个大众政治迅速发展的时代,工党的工人阶级定位及身份特征是它能够作为激进政治的代表迅速超越自由党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当执政成为一种现实后,工党却发现自己的身份特征往往令其处境尴尬。作为一个工人代表组织,它不仅无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承诺”(即实现国有化),甚至也无力推进一些进步的社会改革。早期的执政经历显示,工党的政治理念与现实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工党也明显缺乏执政经验。此后工党开始了调整,尤其是在艾德礼任党领袖后,工党在一些问题上采取了务实的政策。例如,面对纳粹德国的威胁,工党放弃了早期的和平主义立场,转而支持重新武装,并反对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二战爆发后,工党参加了丘吉尔领导的战时联合内阁,主要负责一些经济和社会事务,从中积累了执政经验,也为自己赢得了声誉。工党尤其抓住了战后重建的机遇,在贝弗里奇委员会提出战后重建方案——即有关社会保险的贝弗里奇计划——后,工党立刻作出积极回应,这与保守党的消极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这些使得工党能够在战后的第一次大选中一举击败由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

接受贝弗里奇计划并积极致力于福利国家的建设是工党调整党的政治战略的一个重要起点。长期以来,工党一直难于将其“社会主义承诺”与现实的政治需求相调和,而现在,工党敏锐地认识到,可以从福利国家的建设及凯恩斯主义政策方式中找到与其社会主义理念的结合点。在此思想指导下,战后的艾德里政府在英国建立起了一整套被人称之为“从摇篮到墓地”的“典型的福利国家”体制。其中,工党在主要继承和执行贝弗里奇方案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一些理念融入到了这一体制的建设之中,尤其是其国民保健制度。

不过,短暂成功后的工党很快又遭受了政治上新的重挫。1950年,英国工党以微弱多数②赢得了大选。1951年10月,为了赢得更大的多数,自信满满的工党决定提前举行大选,但却遭遇了其百年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次失败:它赢得了更多选票,但却失去了政府,而保守党则以较低的得票率赢得了多数席位。③更令工党痛苦的是,它不仅在接下来的1955和1959年的大选中相继失利,而且得票率接连下降。政治上的失利促使工党的领导层及理论家开始反思早期工党的定位和政治方向。工党的政治失利一定意义上源自于它的成功:当福利国家、混合经济和凯恩斯主义这些一度作为工党标志性政策和政治手段的主张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以致保守党人也不得不认可它们的时候,作为激进政治代表的工党也就失去了其政治优势,并不得不寻找新的政治方向。在此问题上,工党陷入内部分歧。传统的力量认为应该进一步推进国有化,实现工党的“社会主义承诺”。但随着国有化政策中的一些问题的暴露,这一政策成为工党政治上的软肋,并成为保守党人的主要攻击目标。在接连选举失利的打击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聚集在党领袖盖茨凯尔周围的修正主义者主张放弃国有化的政策目标,并提出修改党章第四条关于共同所有权的条款。工党理论家安东尼·克罗斯兰以目标手段说来为这种要求辩护。他认为,生产的社会化只是社会主义的“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工党应该把政策的重点放在推进体现左翼政治特色的福利国家的建设上而非专注于国有化。尽管盖茨凯尔修改党章第四条的提议未能在党内获得通过,以致后来的工党改革者也不再轻易提出类似的建议,但在此后工党的政治议程中,国有化事实上不再是其主要政策目标。工党将更大的精力转向了财富的再分配,包括推进普遍的福利国家政策。60年代高举现代化旗帜的威尔逊领导工党重新赢得了执政,并在此后十多年里与保守党的竞争中占了上风。

20世纪70年代以后,工党再次陷入政治危机。危机的端倪在70年代工党卡拉汉政府时期就已显现。一方面,面对持续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失灵,使英国出现了经济滞涨的形势;另一方面,工党与其传统主要支持力量——工会之间的裂缝显露。为控制通货膨胀,工党政府希望工会能够克制工资的增长目标,这引起了工会的不满。1979年大选中,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利用这一形势夺回政府,并在此后开始全面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改革。面对失利,工党内部的分歧加大。在福特任党领袖时期,左翼控制了工党并使工党的政策进一步左倾。一些对其不满的工党议员脱离工党并组建了社会民主党,后来它与自由党合并。1983年大选中,工党提出了一个更带有左倾色彩的竞选纲领,结果惨败,并创下了战后最低得票率,这刺激了工党的改革。金诺克就任工党领袖后,工党开始了两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在政策上反思工党的传统政策,以务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传统政策和保守党的改革;二是有意识地改革党的组织结构,约束工会的影响,扶植改革力量。在其影响下,工党的政策变得更为现实灵活,主张改革传统左翼方式的现代化力量在党内迅速发展。1992年大选的再次失利进一步刺激了工党的改革,以布莱尔、布朗为代表的主张放弃传统左翼政治包袱的现代化力量被推向了前台。布莱尔就任党领袖以后,第一个重要的政治表示即是修改了工党党章第四条这一象征传统工党身份特征的条款,意在显示其“新工党”的形象。借助于新工党的形象,布莱尔领导工党赢得了1997年大选,并进一步打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旗帜,表示出一种既不同于老左派政治也不同于新右派政治的新的激进主义政治议程。第三条道路意在实现工党的一种转型,一种从传统的工人政党向一个基于中间道路的可选举的政党的转型。在政策方面,它放弃了传统的大政府主张,而更多地引入了市场机制;在社会政策方面致力于改革传统的福利体制。工党连续三届执政的结果显示了90年代新工党改革的政治成效。不过,这种改革也给人以更多向新自由主义妥协的印象,并由此疏远了传统的工人力量。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在谴责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同时,也对新工党改革的方向产生了怀疑。2010年大选,工党只获得了29%的选票,是战后以来第二低得票率(仅高于1983年大选)。这一失利也促使工党对90年代以来的新工党改革道路进行新的反思。现任党领袖米利班德就任后的一系列取向,尤其是对“蓝工党”的支持态度显示,工党有意识地调整了战略,意图通过更为保守的价值观念和政策重新赢得传统工人阶级的支持。这一调整在近年来的一些地方选举中已经见成效。目前工党正力图稳步扩大这一成果,以期在新的大选中重回执政地位。

保持稳定的大众支持和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吸引力

同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一样,工党的成功还在于它适应了20世纪大众型政党的发展趋势。依托于庞大的工人队伍及其工会组织,同时保持对中产阶级精英的吸引力,这是工党迅速崛起并能长期保持其政治地位的一个关键。

工党是从19世纪末的工人运动中产生的,工人阶级队伍的迅速扩大是其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庞大的工会就是其最根本的基础。比之欧洲其他国家的社会民主党,英国工党与工会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很长一个时期里,英国工党实际就是工会在议会中的政治代表,工会是工党最主要也是最稳定的社会基础,同时它也是工党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因此,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会在工党的领导和决策体系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它一度拥有80%的集体投票权。90年代以后,由于产业工人队伍的萎缩,工党开始寻求一种中间化道路,以保持对日趋庞大的中间阶级的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它与传统工人阶级的关系。不过,工人队伍依然是其主要基础之一,尤其是在2010年大选失利后,新的工党领导层正试图通过一些保守的价值观来重塑与传统工人队伍的关系。

不过,工党并不因此仅仅只是一个依赖工人的组织。从工党的历史中人们看到,实际上工党始终保持了对来自中间阶级的进步精英人士的吸引力。这方面,费边社在工党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影响力。费边社成立于19世纪80年代,主要由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组成,如早期代表萧伯纳、韦伯夫妇等。作为工党成立时的发起者和成员之一,费边社及其费边社会主义思想对早期工党影响深远。费边社会主义坚持一种民主主义的、渐进的、被人民大众认为是合乎道德的和平变革,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早期工党。悉尼·韦伯参与制定的1918年工党党章也由此被烙上了费边社会主义的印记。尤为重要的是,费边社对一些来自中间阶级的社会精英有很大的吸引力,受其影响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参加工党,并成为艾德礼时代工党的中坚力量。从早期的麦克唐纳、艾德礼到当代的布莱尔、布朗,历代的工党领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费边社的影响。今天,作为智囊库的费边社依然是工党发展变革中的一支建设性力量。

稳定的大众支持与知识精英领导的结合,这是工党的一个成功经验。也正是由于这一结合,实用主义的路线才得以长期主导工党的基本政策。

总之,以选举政治为中心的实用主义路线主导、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定位和政治战略,以及在保持稳定的大众支持与中间阶级的知识精英领导的结合,这些是工党保持其百年地位的重要经验。

注释:

①但在200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工党得票率低于英国独立党,位居第三。

②1950年大选工党虽赢得了选举,但在议会中的多数地位缩减到五个多数席位。

③英国工党历史上最高的得票率记录是1945年大选,获得了49.7%的选票,1950年大选的得票率为46.1%(315个席位),1951年大选得票率为48.8%,但却只获得295个议席,而保守党则以44%的得票率获得了302个席位,从而赢得了选举。此后至今,工党的历次选举得票率从未超过1951年的大选记录。

标签:;  ;  ;  ;  ;  ;  ;  ;  ;  ;  ;  

坚持务实路线的英国工党--工党维护大党地位的历史经验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