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的哲学之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艰苦奋斗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可是,一谈到艰苦奋斗,不少人总是习惯性地想到吃糠咽菜、啼饥号寒的苦日子。这样一来,似乎现在艰苦奋斗的环境已经没有了。于是,一些人可能会认为,提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意义仅仅在于提倡爱惜物力、勤俭节约。固然,生活上的勤俭节约是艰苦奋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其意义绝不仅限于此。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骄奢淫逸,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倡导一种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一、理想使艰苦奋斗得以可能
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人生的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们常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讲的是艰难困苦的环境可以帮助一个人取得成功。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艰难的环境并不能总是起到这种激励作用。有些人可以在逆境之中,生出万丈豪情、愈战愈勇,最终走上成功的彼岸;而有些人面对逆境,却怨天尤人、颓废消沉,甚至郁郁而终。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说到底,是在于是否具有高远的理想。只有坚定的理想和志向,才能够使人具备不惧艰险、顽强拼搏的持久动力。毕竟,外因只是成功的条件,内因才是成功的根据。
这里的内因,指的就是作为目的的坚定的理想。理想、目的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所必备的,因为,“如果历史上的英雄仅单凭一些主观的兴趣支配行动,那么他们将不会完成他们所完成的伟大事业。如果我们重视内外统一的根本原则,那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伟大人物曾志其所行,亦曾行其所志”。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仅对于学习、修身来说,高远的理想和志向是成功的前提,对于日常的生活来说,要造就完美的、有意义的人生,理想与志向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坚定的理想,才能给予我们战胜各种逆境的信心与勇气。
二、自强不息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
理想,如果仅仅停留在思想中,那只不过是主观的意见甚至是无益的幻想。要真正发挥作用,理想就必须实现出来。艰苦奋斗,落脚点在奋斗上。坚定的理想和志向为奋斗提供了目的,奋斗的过程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克服一切阻力,始终坚守心中的信念不动摇。
人们太容易从物质条件方面来理解艰苦的含义,其实,一切有生命之物,一切能够自我保存、自我发展,从而自身具有必然性的事物,在其展开的过程中,无一不需要克服种种的阻力。这些阻碍生命之花绽放的外在因素,都可以说是生命所要面对的痛苦。由此可见,艰苦奋斗,作为生命的自强不息,可以体现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也正是艰苦奋斗的全过程,才使自强不息的精神得以完整的展现。
事实上,在艰苦奋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正体现了人类生活的实践本质,体现了人类的自由。
自由决不等于放纵,也不仅仅是对于必然性的把握。自由是一种活动,是把握自身命运、创造自身命运的奋斗历程,这只有对于人类才是可能的。我们知道,个体(个人、民族、国家等)的意义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关系整体,这种整体提供了个体生存的种种可能性。而这个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历史形成的,因此,也是不断变化的。个体的奋斗历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选择自身命运、自身意义的过程,也就是说,生存意义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服从现有的状态,它正是一种能动的创造过程。不断地创造才能使个体不断超越自我、造就新我,才体现了人的自由。
所以,黑格尔说:“只有自我意识才具有自己特殊的命运;因为它在其自我的个别性中是自由的,从而是自在自为的,并且可以和它的客观普遍性对立,而使自身在与客观普遍性对立之下异化。但它由于这种分离本身,便引起一种命运的机械关系与自身对立。于是为了这种命运对自我意识具有强力,自我意识就必须供给自己以某种与本质的普遍性相对立的规定性,必须有所作为。这样一来,自我意识就把自己造成是一个特殊的东西,而且这个实有作为抽象的普遍性,又是对它的与自己异化了的本质的传达敞开的方面;在这个方面里,它就被卷入过程之中。”由此可见,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要敢于有所作为,如果不思进取,听天由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就没有自身的命运可言。
相反,骄奢淫逸的危害不仅体现在使人放纵自身的物质欲望以及跋扈骄横上,更主要在于,这些行为可以使人安于享乐、满足现状,从而不思进取。这最终会使人意志消沉,经不起任何的风雨。更有甚者,还会使人忘善行恶。毕竟,如《国语·鲁语下》所说,“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那些自满自足的人们,从来也不能真正保全现状,反而会在这种温柔富贵乡中,落得个丧身、败家乃至于亡国的悲惨下场。古往今来的种种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丧失,恰恰会使人受外在环境的摆布,人若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又有何自由可言?
三、践行是艰苦奋斗的关键
要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重在践行。《荀子·儒效》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又说:“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明白道理而不按照去做,虽然知之深厚,也必然效果贫乏。荀子说的很有道理。具体来说,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生活上要做到勤俭朴素。
在物质生活上,中国的传统美德一直是在强调知足长乐、淡泊明志。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理想可以使人不以恶劣的物质生活为意。更进一步说,俭朴的生活也能增进人的品德修养。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在诸葛亮看来,要学有所成,必须要先具备坚定的志向。然而,一个人如果纵情于物质欲望,心情浮躁,必然不能志向专一,也不会做到静心学习以增长才干。只有在生活上勤俭朴素、淡泊清心才能够养成高尚的品德,最终才能有所成就,不枉度一生。恰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通过艰苦奋斗的历练,一个人才能够增进才能,坚韧性情,养成良好的品格。而骄奢淫逸是永远也做不到这一点的。
其次,思想上要做到心正意诚。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保持,有赖于明白其中的道理,更有赖于在思想上的时时坚持。道德行为的根本特点在于自律,而自律就意味着自觉地按照道德的法则行事。人的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实践的,这是就实践的最古老的含义来说的。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总是在某种善的指引下的生成。道德对象不具有自然的必然性,它依赖于遵从道德法则的人的意志。因此,将艰苦奋斗的道理转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以指导每个人的具体的行为,这是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良好价值观的关键。
最后,努力践行。
胡锦涛指出:“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可以使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力戒浮华奢侈之风,并把自己的理想和道德观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道德规范,如果不成为自觉的道德行为,那就会沦为夸夸其谈的教条,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在这方面,中国传统思想一直强调知行统一的重要性。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在修身。只有努力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实现道德规范的目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也是强调发挥人的实践的能动性,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证明思想的正确性,同时,也在自觉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人的主观方面的改造。
而今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国家、民族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因此,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对于每个人努力造就富有意义的人生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艰苦奋斗精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