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适宜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探讨论文_周迎欢

社区适宜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探讨论文_周迎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医科 上海 200061)

【摘要】脑卒中后一般会伴随有肢体功能障碍,甚至肢体痉挛性偏瘫,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针对肢体痉挛进行有效治疗,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在患者脑卒中后康复环节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10数年来国内外关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康复治疗的文献,并对其中适合于社区的治疗技术及其效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指导社区治疗。

【关键词】社区适宜技术;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61-02

脑卒中致死、致残率均较高,随着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该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由于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该病死亡率下降,但随之而来的,则是越来越高的长期运动功能障碍[1]。曾有调查发现,脑卒中后的群体中约70~80%存在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而其中残留有肢体痉挛的发病更是高达41%[2]。卒中后患者往往需面临着长期的肢体功能康复,沉重的经济负担与精神负担。为此,国内外学者纷纷就如何改善痉挛性偏瘫作出了大量研究,也切实取得了一定成果[3]。笔者就近十余年来相关文献中适合于社区开展的治疗手段进行归纳与总结,现综述如下。

1.脑卒中后痉挛

正常情况下,α和γ这两类运动神经元之间呈相互制约关系,但在卒中后,中枢性运动抑制系统无法发挥正常作用,γ运动神经元占优势,低级中枢兴奋性增强,而患侧上肢屈肌群、下肢伸肌群的肌张力均明显升高,在体征上呈肢体痉挛状态,也就是常见的Wernicke-Mann体位[4]。这种情况下,患侧肢体肌肉会出现不自主收缩,伴有牵张反射亢进和协调异常。一般在脑卒中后出现偏瘫时的3周内出现,痉挛一般维持约3月,但在临床上,往往由于未能及时诊治导致这种状态被永久固定[5]。

2.相关社区治疗技术

对于脑卒中后的肢体后续康复治疗,在社区开展的一般为中医中药、针灸、康复理疗等治疗手段。

2.1 中医中药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也是国粹之一,特别在疾病调理、养生等方面,拥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肢体痉挛在中医中属于“拘挛”范畴,病机为肝肾亏损导致气血不足,遇风邪而伤于筋,精血损耗,肢体失养,最终导致四肢拘挛。因此,在治疗上,以滋养肝肾、温经散寒为总则,而具体治疗,则根据各人认知而略有不同[6]。

陈朝俊等,认为对于肢体痉挛的处理需知调阴阳,泻阴补阳,参照以往陈德仁的熄风解痉汤及张颖等的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的治疗原则和效果,予患者服用由熟地、白芍、鸡血藤、伸筋草等方药组成的解痉颗粒,结合由黄芪、当归、红花、川草乌等方药组成的中药熏蒸后发现,在降低患者肢体肌张力、恢复运动功能等方面疗效较巴氯芬更佳[7-9]。孙立满等,根据《伤寒论》等医书中对芍药、甘草功效定义,自拟“芍药甘草加减组方”,辅以鸡血藤、桂枝、生姜、大枣等,以达到滋阴柔肝、舒筋缓急的效果。结果发现,在减轻肌痉挛方面基本与巴氯芬相当,并更有利于改善生活能力,不良反应也少[10]。蔡文岚等,选用川乌、制草乌、伸筋草、鸡血藤、肉桂、生姜、艾叶、桂枝等温经通络、舒筋活络、补充血气的方药组成“克筋方湿热敷”,趁热湿敷于患肢,利用热透的作用,改善局部血循环,减轻肌张力,亦取得较佳效果[11]。李英,用桂枝、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效果较强的中药磨成粉后,湿敷于患肢穴位,外部用热毛巾包裹,促进药物透过皮肤,由经络血脉进入脏腑,而且,适宜的温度有助于血液循环,起到温经散寒祛风作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结果显示,接受中药湿敷的患者,Ashworth评分普遍降低,躯体功能恢复更快,患者也更为满意。研究结果也提示,对卒中后患者治疗的同时实施相应的中医护理,能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疗效也就更佳。

2.2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同样也是中医治疗中较常用的手段,是根据疏通瘀阻的脉络,以及针刺穴位时产生的信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等原理,来刺激高级中枢的调控作用,以最终减轻肌痉挛。针灸分为体针、头针、电针、灸法、温针灸等,具有操作方便,选穴丰富等优势[12]。

张璐等,选取上肢的曲池、尺泽、内关、外关等穴,下肢选环跳、血海、丘墟、阳陵泉等穴,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手指伸屈不利、言语不利、足内翻等症状,增加合谷、廉泉、丘墟透照海等穴,连续治疗2疗程(即20天),患者的肢体痉挛及运动功能明显好转[13]。春冬,通过针刺太冲、手三里、风市、阳陵泉等穴,患侧补法,健侧泻法,同时结合艾灸,每穴3壮,连续治疗3疗程(即30天),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和生活自理能力[14]。张海燕等,采用头针疗法,取患侧头皮针运动区,将头顶到颞部即前神聪穴至悬厘穴连线5等分,选上1/5和2/5两段予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共治疗4周,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和生活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15]。龚君君,上肢取穴极泉、尺泽、内关,下肢取穴鼠蹊、阴陵泉、血海,进行针刺,辅以艾灸,予平补平泻法施温针灸,能有效改善肢体痉挛[16]。高海松等,对脑卒中后出现偏瘫患者,采取中药方剂养阴通痹汤结合针刺的手段。其中,针刺选穴上肢合谷、尺泽等4处,下肢血海、三阴交等4处,并根据是否有吞咽困难、二便不调以适当增加穴位,均予泻阳补阴法行针;中药方剂,则以黄芪、天花粉、赤芍、桃仁、红花等为主方,根据患者有无二便不调或上、下肢不遂更明显的情况予以增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别于8w、12w、24w进行Fugl-Meyer、Ash-worth、中医积分等评分后发现,随着疗程推移,针刺结合方剂组患者上述指标好转程度逐渐优于对照组。

2.3 康复理疗

康复理疗方面,主要包括有推拿按摩、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等用非药物的方式帮助患肢功能恢复的手段。推拿也属于中医特色疗法,通过手法帮助患肢被动运动,以诱发弱势肌群的收缩,从而改善肌肉痉挛状态。运动疗法中的被动运动有助于舒展痉挛的肌肉,而主动运动则有助于静脉回流,增加肌内张力。物理治疗则是通过刺激神经来帮助肢体功能的康复[17]。体外冲击波也是近年来运用较多的理疗项目,是一种超短波,操作简单,经济实惠,没有辐射危害,在机体内不同密度组织产生物理、生物效应,从而缓解痉挛,配合运动疗法则效果更佳。

王桂茂等,通过对脑卒中后患者上、下肢采用不同手法的推拿按摩,可明显改善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18]。许健等,运用基于Bobath技术穿插推拿手法,分别对患者实施全身放松训练、上肢训练和下肢训练,连续4周后进行MAS、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采取推拿手法的患者上述评分改善情况较常规运动疗法更好[19]。孟祥民等,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患者MEP皮质潜伏期、CMCT、FMA、MAS,也取得较好效果[20]。段琼等,对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实施运动疗法结合DolorClast治疗仪对痉挛肌肉进行体外冲击波,强度2.0~2.5Bar,频率8Hz。治疗4周后评价MAS、FMA及Barthel指数,结果提示痉挛缓解、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大大提升。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采取限制健肢、监督练习患肢的强制性运动(CIMT),结合大型加压氧舱行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效果,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FMA、BBS、Barthel指数等各项指标均可明显好转。

总之,中医中药、针灸、康复理疗等,均为适合于社区开展的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技术,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吴海博,秦茵.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康复治疗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1):8-10.

[2]李宁,滕飞,陈玉辉,等.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6):443-8.

[3]于明江·木拉提,李和平.中医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0):47-49.

[4]翁贤君,叶一卫,黄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风动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评价[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9):504-507.

[5]卢柳梅,田帅,张圣浛.卒中后痉挛状态的评价和治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7):552-8.

[6]张艳秀,李和平.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中医治疗[J].新疆中医药,2018,36(1):130-132.

[7]陈朝俊,胡建芳,刘媛.解痉颗粒联合中药熏蒸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1420-1421.

[8]陈德仁.熄风解痉汤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572-573.

[9]张颖,高宁沁,陈浩.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1):26-28.

[10]孙立满,刘冬梅.复阴舒筋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J].吉林中医药,2015,35(9):921-923.

[11]蔡文岚,苏文理,刘欣,等.克痉方湿热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10):9-11.

[12]于川,申斌,许世闻.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的系统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2):12-5.

[13]张璐,方剑乔.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9(37):4222-4223.

[14]沈春冬.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4(7):66-67.

[15]张海燕,严玲,满慧静,等.头针同步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J].健康前沿,2016,(9):14-15.

[16]龚君君.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9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26):243.

[17]吴冰洁,郭记宏,岳崴,等.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3):2751-2753.

[18]王桂茂,纪清,齐瑞.康复推拿对脑卒中痉挛期患者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作用的评价[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2,27(2):32-33.

[19]许健,黄秀清,周纯,等.基于Bobath理论技术穿插中医推拿手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5):387-390.

[20]孟祥民,赵字阳,杨传美,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6):664-669.

论文作者:周迎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  ;  ;  ;  ;  ;  ;  ;  

社区适宜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探讨论文_周迎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