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及对中国经济与企业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新经济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经济”的含义与特点
近4年来,“新经济”一词由美国传向全球,也传到了中国,沸沸扬扬,甚是热闹。但是,究竟怎么样的经济才算“新经济”?什么又是“旧经济”?对它的理解还不很清楚,也并不一致。
“新经济”一词最初出现于1996年9月美国《商业周刑》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发现了与七八十年代经济不同的特点,提出美国出现了“新经济”。在这之后,不少经济学家也发表了文章,写了书,对新经济表示了认同。2000年4月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讨论新经济问题,会上有政府官员,有经济学家,也有企业家,虽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主流的声音还是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出现了新经济,这是更加注重知识的经济。从此,“新经济”这一名词广泛地被各国政府所接受。
“新经济”的含义,有宽、窄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讲,新经济等于知识经济,即等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交换、流通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已被中国政府所接受,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已提到知识经济。另外,还有像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等之类的名词,其含义不尽相同,但同知识经济是比较接近的。知识经济是比较广泛的一个名词。它在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阶段可以称之为信息经济;它的第二个阶段可能是以生物工程为龙头,那么可以称之为生物经济;第三个阶段可能是航空航天,也可能是新材料,现在还没法预测。但网络是知识经济的手段,是知识经济的基础结构,也就是知识经济的有机组织部分。
狭义的新经济是指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新的发展特点的经济,它与传统的经济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也有许多不同的规律。因此,把9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称之为新经济,把这之前的美国经济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称为“旧经济”。这样的定义在现在可能更为合理。欧盟把它们的经济称为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经济,即知识经济。近10年来,日本经济停滞,恐怕不能称为新经济,而且,“新”和“旧”是相对而言的,目前的事情同10年前相比是新事物,但同10年后的未来相比,则又是“旧事物”了。因此,从严格的科学性来讲,“新经济”这个名词应当是指一个特定阶段内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经济新现象的历史范畴。
既然新经济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新规律的反映,因此,新经济不是对未来的预测,而是对美国近10年来已经存在的经济现象的概括,而知识经济是指未来的社会经济特征。我认为是21世纪的新经济形态,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全具备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美国则是迈向知识经济最快的国家。总之,新经济是美国最近10年经济发展特点的概括,是实际表现。当然也包括一点对未来的预测,同时,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发达或较发达国家,也都正在努力向“新经济”靠拢。新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经济高增长与低失业、低通胀的并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强劲的、持续的增长为首要标志
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资本主义创造了迄今历史上最高的生产率。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繁荣—萧条—危机—复苏这样的波动中不断前进的,而且往往周期比较短,一般只有5~8年,因此,增长期就更短,只有二三年时间。但这次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快10年了,仍然在继续向前发展。美国经济在战后50年代曾出现了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但到了70年代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滞胀”阶段,即经济发展停滞,同时又通货膨胀严重,而正是此时,日本、德国经济迅速发展,抢占了美国的许多市场。在这样的形势下,里根上台,他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特别是提高有效需求,增加有效消费,来刺激经济的恢复,促使了美国经济在80年代出现复苏。但同时有较大的财政赤字和外贸逆差,使美国政府背上了很大的包袱,而且一度失业率相当高。
美国经济在1991年之后进入了持续的增长阶段,到2000年9月已是第114个月,而且它的增长是比较稳定的。在过去近30年中,美国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一般都把2.25%~2.5%的经济增长率和5.5%~6%的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临界点,认为当经济增长率超过2.5%,失业率低于5.5%时,就预示着通货膨胀的危险。但“新经济”的现实打破了这一界限。自1992年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1992~1997年,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2.7%、2.3%、3.5%、2.0%、2.8%、3.5%,1998年在世界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不景气的情况下仍达到3.9%,1999年初估计为4.0%。特别是1999年四季度与前年同期比是增长了7.3%,这是发达国家几乎没出现过的,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还没有走下坡路的迹象。
2.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
经济增长使就业人数增加,这是符合规律的。1991年美国的失业率是6.7%,到1992年达到7.4%,失业总人数达到900多万。1993年开始,由于克林顿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失业率开始下降为6.8%,但到1994年还是有6.8%的人失业,1995、1996年为5.6%和5.4%,直到1997年才降到4.7%,1998年降到了4.3%,1999年为4.1%,处于30年来最低水平。
3.通货膨胀率不断下降
一般的规律是,经济增长,失业下降,但物价要上涨。而1992~1997年,美国的消费指数一直保持在3%以下,分别为2.9%、2.7%、2.7%、2.5%、2.3%和1.7%,1998年甚至只有1.6%,也是30年来最低的。
4.出口大幅度增长
这几年美国出口增长很快,平均每年增长9%~10%,所以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丢掉了市场份额,在90年代又夺回来了。美国一直被称之为自由主义经济,政府的干预即使有也是非常隐蔽的。但在90年代,克林顿政府推行新的干预政策,通过提升税收、减少福利支出以及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手段间接干预经济,特别是利用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强迫其他国家进口其产品,尤其是农产品。中国这次加入WTO的谈判,其中最艰难的一部分也是农产品贸易问题。
5.财政赤字逐年减少,并最终实现财政盈余
克林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增税减支政策。1992年时美国财政赤字达2892亿美元,到1996年时已下降至1168亿美元,1998年财政年度结束时不仅消灭了财政赤字,而且实现盈余728亿美元,1999年盈余1260亿美元。
以上五个新经济的特点,与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是很不一致的。19~20世纪的主流经济学派,包括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都认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四个: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这四个指标不可能同时达到,但10年来美国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的规律,使以上四个指标同时实现。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周期的,即谷底—复苏—繁荣—衰退这样的规律性周期。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的、自发的经济状态的发展规律的反映。但后来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没有周期的,因为是计划组织的经济。果然,经过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周期的,前苏联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周期的,只是周期的特点不同罢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周期很短,而且波幅很大,在改革开放后特点有了不同。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周期更加明显。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9次衰退、8次复苏的周期,平均增长周期约为50个月。此后,复苏从1991年4月开始,到2000年9月进入第104个月,大大超过了平均增长周期50个月的水平,并且从目前来看,这种平衡增长的格局还将持续,它将刷新自19世纪中叶开始进行统计以来的最长记录。同时,此次复苏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5%~4%这样一种中速、稳定的水平。与以前的经济周期相比,经济周期中所呈现的繁荣、过渡、衰退和复苏的四个时期的界限模糊。由于美国经济持续了10年的稳定增长,所以有些美国经济学家认为,新经济是没有周期的经济,是不会出现危机的经济,是可以实现持续繁荣的经济。当然,对这个说法有不同的看法,因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总会形成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总是要爆发的,这样还是会有周期出现。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虽然也赞成新经济的提法,但经常对美国经济敲警钟,最近已连续提高利率,使美国基础利率达到6.5%。
二、新经济出现的原因
出现新经济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二是经济的全球化;三是美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干预政策。
最近,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21世纪经济的两大潮流即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主要标志是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有一项研究表明,1992~1999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信息技术占18.2%、自动化技术占15.4%、航空航天技术占13.2%、生物技术占9.6%、新材料技术占7.3%、新能源技术占6.2%,而传统产业如建筑业占14%、汽车工业占4%左右,这充分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已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1996年OECD国家的一份报告显示,它们的经济增长有50%以上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基础之上的。因此,知识的应用是新经济出现的物质、技术基础。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发达,网络化迅速发展,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为经济全球化开拓了广阔前景。经济的全球化就是资金、技术、商品、服务、人才在世界各国之间的流动增加,交流的速度、规模和质量的提高,都越来越向全球范围内进行。最近几年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快2个百分点。
经济全球化有以下5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许多领域,许多人类的活动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以前叫“入关”,因为服务没有海关的约束,而现在像信息、银行等服务也要全球化,所以成立WTO,把服务贸易也置于控制之下;二是世界各个地区的距离大大缩短了,因而资源有条件在全球化配置;三是全球趋向于一种相同的或相似的生活方式。经济全球化虽然只是经济领域的事,但它导致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文化、音乐、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关系等都在靠近西方的方式,世界各地区的特点越来越淡化;四是随着流动的频繁,两级分化在加剧,富国愈富,穷国更穷;五是国际新的体系、新的制度将会重新制定,即全球化的过程也是新的经济秩序、新的游戏规则建立的过程。现在主要通过WTO、IMF以及世界银行这三个组织,重新构筑世界经济秩序。
关于政府功能的变化,包括政府功能将从单纯弥补市场缺陷转为着重开拓未来、促进技术进步。美国政府实际上不仅通过宏观调控刺激需求和供给,而且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长期平衡,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三、新经济的基本特点
概括说来,新经济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在新经济条件下,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农业社会,第一生产要素是土地,工业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在新经济条件下,第一生产要素是知识,有了知识,就可以有资本,就能创造价值。没有能源的社会是黑暗的社会,没有食物的社会是死亡的社会,没有知识的社会是愚昧的社会、原始的社会。
(2)工业社会是建立在传统的工业技术基础之上的,而新经济则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
(3)新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工业社会的企业最主要的任务是生产和营销,而新经济社会的企业最主要的任务是企业技术创新,而且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电信业的飞速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4)新经济更加注重人的作用。以前是有了钱就能发展,现在虽然权力、金钱还起着一定的作用,但越向新经济发展,金钱和权力的作用就越来越小,而知识的作用、人力资源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人的思想、人的创意,即idea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教育、培训上升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5)新经济条件开始改变工业社会下大批量、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逐步向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个性化,注重生活素质和适应多层次的需求方向发展。
(6)新经济必然建立在强大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新经济或者说知识经济在贫穷的经济基础上建立不起来,只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高新技术才能大发展。世界上已有新经济或知识经济迹象的国家,人均GDP都在2万美元以上,在2万美元以下的国家可以积极准备,但还有不小的距离。
另外,新经济的建立还要有一个社会基础。新经济必须建立在一个有完善的社会结构、社会秩序、法律保障氛围的社会基础之上,知识经济重视人才,我们的社会必须有一个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此外,没有法律的保障,科技技术一出来就被仿冒,怎能发展经济。
四、新经济对世界经济和企业的影响
1.新经济的出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1)新经济的出现和传播将会导致世界经济结构的重新组合。也就是说,新经济的出现将会产生大批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国际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同时也将出现一批衰落的产业,一批产品过分过剩的产业必将走向衰落;另外还将出现一批成熟的稳步发展的产业。因此,我们的企业要给自己定位,自己在哪一个产业,要研究该进入哪一个产业,制定新战略。
(2)新经济的出现将会重新划分市场。由于新经济的出现,世界的和各个地区的市场都将被重新划分,中国的市场在加入WTO后,也将被重新划分,国内企业占据的份额总量会有些下降,有些上升。在国外的产业也一样,我们将要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因此,企业应做好充分准备。
(3)新经济的出现将重新排定企业的位置。世界500强的企业每年都要重新排一次,很多新兴产业的小公司发展很快。美国在线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却把有100多年历史的美国最大的媒介公司——时代华纳公司给兼并了。所以现在只要看准了方向,抓住了机遇,就能很快发展,现在是重新排定企业位次的非常好的时机。
(4)新经济的出现将重新制定游戏规则。世界交易规则、投资规则、人才规则等都在重新制定过程中。现在很多人认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有一条有点不太公平,即商品、资金、服务、技术、人才都可以自由流动,而普通劳动力(非人才)却不可以自由流动。劳动力也是生产要素,也应该是可以自由流动的,但各国都有限制,很多国家都缺劳动力,如日本、德国等。我们中国却有很多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一条能通过,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是很有利的。
2.新经济对城市发展也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1)城市化的速度将加快。城市化的水平一般是同人均GDP的提高同步发展的,新经济大大加强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必将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最终将会出现城乡一体化。
(2)城市布局将出现重新调整,一批新兴城市将会迅速成长,主要是从事高科技的城镇将会崛起。
(3)城市的功能将从主要为生产服务转向主要为人的工作与生活服务。
(4)大城市的主要产业将由第二产业转为第三、第四产业。
五、中国企业如何迎接“新经济”
新经济对企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企业的组织管理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必须立足于创新,企业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新经济对组织和管理两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1)管理的目标会有很大变化。过去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当前的生产经营、当前的策略。而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目标是重视企业的明天,管理的重点是制定战略、制定规划。
(2)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不再是物或钱,而主要是人。以前主要是抓财务、抓设备,对人也抓,但主要是抓人的进出。在新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是抓好人的培养,人的教育。
(3)在管人方面,主要是管知识分子,管人才。提高知识分子的生产力成为首要的任务。知识分子的劳动有几个特点:一是知识分子的劳动自主性强,没有非常严格的工作程式;二是知识分子的劳动需要自我管理,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三是不断创新成为知识分子劳动者的最主要的责任;四是知识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学习是脑力劳动,是工作的一部分;五是对脑力工作者的考核不能偏重数量,而不重质量,必须重视对劳动成果质量的考核。因此,知识分子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必须起决定性作用。以前的企业管理很重视成本控制,对劳动力的成本也必须控制,但以后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不是控制,而是要其增值,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另外,知识分子的工作还有一个特点,即他们的工作手段是凭自己的头脑,而不是传统的要借助于企业的生产工具。因此,对知识分子的管理不能是雇佣,而应视其为伙伴,要更多地尊重他,留住他,并不断培养他,使其尽最大可能地发挥作用。
(4)现代企业管理应重视国际企业竞争,应把管理标准定在国际竞争上。
(5)企业管理要把引导、促进变革和创新作为管理的主要内容。过去的管理强调的是遵守制度、遵循习惯做法。而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必须突破、创新,必须要改革,这可能需要观念上的改变。
(6)要把提高企业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上。企业的素质包括企业的技术素质、人员素质、基础设施的素质、管理的素质、营销素质以及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家的素质有时甚至可以与企业素质划等号。因此,要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
(7)企业的组织形式要有创新。现在一般说企业的组织结构要从金字塔型向扁平式发展,扁平式的结构有利于大家信息共享、地位平等。但实际上企业还要有领导、有决策、有中心。
因此,有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决策有高度的透明度;二是要有一个能决策、能负责的人;三是企业的人员只能受一个人管理、统率,不能多头管理;四是要根据形势不断更新组织形式,不能一成不变。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以前虽然也利用信息技术,但主要是信息的一般处理,如收集、储存等。以后必须更加注重信息这一层面,要把各种类型的信息及时收集、分析并将结果利用到管理中,这对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具有很大作用的。
虽然现在从许多方面讲,我们还比较落后,但应该看到我们也具有迎接新经济的基础,而且有的产业、有的地区基础还是比较好的。例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是非常不错的,有些地区有好多企业已经具备了新经济的基本要求,所以不能等到工业化之后再来搞新经济,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新经济,有些地区甚至可以率先进入。应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同时,努力发展“新经济”,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使中国的企业愈来愈多地具有“新经济”企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