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校长文化领导的构成_学校文化论文

当代校长文化领导的构成_学校文化论文

当代校长的文化领导力构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力论文,校长论文,当代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人的成长,更多的是来自“精神”的影响,同样,一个学校的成长,更多的是取决于“学校精神”的塑造,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核心变量。美国管理学家加利·哈默曾谈到企业经营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手”的经营,经营目标是“劳动力”;第二层次是“人脑”的经营,经营目标是“知识”;第三层次是“人心”的经营,经营目标是员工的道德人格与价值观。因此,对学校文化的领导是校长的重要工作内容。优秀校长的主要标志是不仅要强烈地意识到学校文化的存在,而且要能动地引导学校文化的运行和完善,自觉地领导和管理学校文化,学校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校文化的形成、维护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校长要具有文化领导力。

校长的文化领导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根据校长文化领导所面临的任务和实施的过程,校长的文化领导力的构成应包括如下几种。

一、文化识别能力

主要是指校长要具有能识别隐含在师生员工观念与行为中起支配作用的文化观念及其来源的意识和能力。校长如果连支配师生员工日常思想与行为的文化观念都不了解或了解得不够准确,就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文化领导,至多只能进行盲目的文化宣传和灌输。

学校文化往往是以“日用而不觉”的方式影响人的行为,组织内的人往往因为“身处庐山”,难以“识其真面目”,难以深刻地洞悉其中的优劣。而且人们常常只能自觉地改变他所能认识到的、感觉到的那一部分文化,而对于他未认识和感觉的文化是难以自觉地触动的。因此,校长必须对现有的学校文化做出清醒、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探索学校已有文化的结构、特征、矛盾、规律和趋势。这就要求校长不仅要清楚地了解本校的学生状况、教职工素质、教学设施状况、教学管理水平等因素,而且更应该清楚地了解可以左右这些因素的观念和文化;不仅要了解本校的课程结构、主要教学方式,而且要熟悉这样编排课程、如此进行教学的教育理论依据,以及这样的课程安排与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客观需要;不仅要了解本校历史上涌现的名师、先进工作者、杰出领导人以及在校学生所创造的光辉业绩,更要了解在这些业绩中所凝结的闪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以及这些精神财富对学校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不仅应该了解本校教职员工的人数、构成、情绪、素质、人际关系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情况,更应该了解影响着一切的信念、追求、情感、意志、道德规范、校风……总之,一位优秀校长对学校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不仅表现在对学校的人、财、物、外部环境的透彻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学校的传统习惯、风气、道德、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学校外部文化环境、社会风气、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同时,为了深刻地认识现实的学校文化,只是一般地了解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科学的评价,即认识现实学校文化中哪些部分是优势文化,哪些部分是劣性文化,哪些部分属于中性文化,这些文化是否适应学校内外环境,等等。

二、文化整合能力

学校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亚文化,需要进行整理和引导,形成一个学校主流文化,这就需要校长具备文化整合能力。学校文化不是校长文化,也不是教师文化,无论在学校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学校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学校文化是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适应和改变学校与环境、学校内部各种关系并与之进行“磨合”的产物,这种产物是由以校长为首的全体员工经过选择、提炼、尝试、教育、推广而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价值观,以及受这些学校价值观决定的学校的行为模式、学校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例如:有的教师把工作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有的教师把工作看成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有的教师把工作看成是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等。不同的文化认识,自然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面对这种情况,校长应该明察秋毫,抛开人际关系的因素,站在正确的文化立场上进行文化整合。建立一个平等、开放的文化讨论空间,鼓励师生员工就不同的文化观念,特别是教育文化观念进行交流、讨论。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帮助自己的下属去理解欣赏不同的语言、个性、价值观和传统习惯风俗;澄清每个人的文化立场,寻求基本的文化共识;以校长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管理经营之道、自己的为人之道融合成学校的价值观、学校的使命和目标、学校的服务理念、学校的行为规范,使之逐渐被广大师生认同、遵守。

三、文化培育能力

学校主流文化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有意识的培育、塑造而形成的。它源于现实学校文化,又高于现实学校文化。培育这样一种优良学校文化的过程,是发扬现实学校文化中适用的部分、纠正现实学校文化中非适用部分的过程,是对微观文化的净化和更新过程。每个人都天然地赋予自己所信奉的文化观念以某种程度的合理性、正当性,别人要想让其放弃原有的文化观念,改信其他的文化观念,自然会遭遇其思想的抵触。

在学校文化培育中,一要借助于灌输实现内化。反复灌输,在各种场合进行宣传,使文化理念尽快为全校师生所接受,帮助师生员工充分地了解和认同学校组织文化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二要整合理念。以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管理经营之道、自己的为人之道融合成学校的价值观、学校的使命和目标、学校的服务理念、学校的行为规范,使之逐渐被广大师生认同、遵守,并不断开发师生的精神素材,将师生在实践中悟出的有价值的理念加以提炼,整合成学校价值理念。三是借助于良好风气实现定势化。在培育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违背目标学校文化的不良风气、不良习惯,应坚决反对,逐步消除,瓦解这种有害的心理定势。相反,为了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校长应该抓住师生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将其培育为风气。四是借助模范人物实现人格化。学校文化高度概括的结果,并不是所有学生和员工都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校文化的精神实质,借助于校园英雄人物的典型事迹形象化和人格化,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效仿。五是借助于仪式、器物实现情境化。人格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受周围环境的感染和熏陶。为了培育良好的学校文化,设计一些恰当的仪式、有象征意义的器物,可以使目标学校文化变成可感的、可见的物化的因素,这种情境的感染,可促进人对群体价值观的认同。

四、文化变革能力

由于环境的急剧变化,学校文化领导的问题不仅包括如何获得新的文化动力系统,而且还包括如何革新,抛弃那些不可能很好地为组织、领导服务的陈规陋习文化。要改变现有学校文化的状况,学校领导者必须“有所作为”。依据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加里·哈默的观点,校长需要有五方面的文化变革行动:(1)新的声音,学校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将为学校照亮新的前进道路;(2)新的对话,将以往分散的知识结合起来,往往能有新的发现;(3)新的热情,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但只有当人们有机会参与创造时,人们才会有创造的热情;(4)新的观点,新的视角使人们对同一事件产生新的看法,有助于创新,因此,管理者应该成为新观点的发掘者和传播者;(5)新的试验,不断探究变革的步骤和方法,不断从尝试错误中学习。

标签:;  ;  

当代校长文化领导的构成_学校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