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及提升研究
——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马裕华,杨瑞洪
(国际合作交流中心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摘 要: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高校对留学生培养的成效既体现在其汉语水平的进步、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更体现在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本文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外国留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刚入校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适应程度一般,经过三年的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可率达到70.5%,基本认可率达到100%。同时,文章还分析了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和形式,探讨了进一步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措施。
关键词: 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提升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增长,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1]。高校对留学生培养的成效既体现在其汉语水平的进步、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更体现在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我们希望每一个留学生通过学校的培养都能成为汉语水平高、专业知识技能强、认可热爱并能主动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性人才,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2]。本文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外国留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程度进行调查研究,作为推进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方面的重要参考,发挥高校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推广方面的重要作用,促使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不断提升,最终为培养留学生的爱华、知华、亲华情节打好坚实基础。
尽管人们对拮抗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作用机理做了大量研究,但拮抗菌的病害防治效果是由果蔬、拮抗菌和病原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复杂性使得研究进展缓慢。普遍认为的作用机制主要分为四种,一是拮抗菌和病原菌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和空间上的竞争;二是某些拮抗菌可以直接寄生在病原菌上;三是拮抗菌作为激活子诱导提高果蔬抗病能力;四是拮抗菌产生杀菌物质,直接对病原菌造成损伤。
一 展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研究的意义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史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演化的过程中,文化不断地得以充实和丰富,综合了多民族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和观念,其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民族性格都有巨大的形塑力量,不管是个人的处世哲学还是国家的外交原则处处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与世界其它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其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因语言差异、文化障碍、文化教育产品稀少传播形式少等原因,以致于对外传播和推广的成效不显著。近年来,来自于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们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他们来到中国稳定地学习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文化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一方面,留学生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将他们本国的文化带进来并将中国文化带回去,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推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我国文化的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塑造大国形象,提升国际威望和地位;另一方面,对院校来说,培养和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不仅有利于对留学生的管理,促进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也利于校园内多元文化的交流,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吸取融合世界各国的积极文化元素,营造良好的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留学生以及本土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二 调研结果及讨论
(一) 调研对象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以来,共招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包括印尼、缅甸、孟加拉、老挝、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刚果(布)等18个国家469名来华留学生。随着在华学习生活实践的深入,尤其是汉语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接受有多大程度的提高?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有哪些?本文选取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 180 名留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其中18级新生100名,三年级即将毕业学生80名,发放问卷 180 份,收回178份,新生收回100份,三年级学生收回78份,有效回收率为99%,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1 入学新生的汉语水平及毕业班学生SHK通过率
(二) 调研形式及内容
调研形式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调研问卷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一年级新生“对中国文化的适应程度”,第二个方面是经过三年的培养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第三个方面是“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主要探讨留学生通过在中国留学学习后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提升程度和学习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从而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成效,探讨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教育水平的措施。
(三) 调研结果
(2)从生源地区来看,来自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亚洲国家留学生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最高,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学生次之,非洲国家最低。主要原因是,亚洲国家大多与我国比邻,地理位置近,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在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文化传统与我国有较大相似,因此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较高。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基础教育水平整体较高,而且近代以来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也较为频繁,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非洲国家与我国地缘远,交流少,而且文化背景差异大,因此非洲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相对最低,但是随着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以及文化交流的增加,非洲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必定会大大提高。
表2 留学生培养前后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变化
大蒜 大蒜中含有辣素,其杀菌能力可达到青霉素的1/10,能起到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治疗感染性疾病和驱虫的作用。大蒜中所含的大蒜素可与铅结合成为无毒的化合物,能有效防治铅中毒。大蒜还具有降血脂及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作用,并可防止血栓的形成。大蒜还能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
(5)当数据到达入口隧道路由器ITR后,对其实行解封装,并将解封装后的数据发至主机X。至此,端到端的交互过程全部完成。
表3 留学生参加中国文化活动的形式调研表
(1)大部分的留学生能积极主动的与中国同学交往和交流,由起初的不太适应到逐步的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最终部分留学生甚至能很好的融入中国生活。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总结出留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主要特点。
关于留学生参加中国文化活动的形式,此项调查只针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很多留学生参加了多项活动,故此项调查为多选题,统计结果如下。
(四) 调研结果讨论
(2)加设除尘装置。锅炉即使达到完全燃烧,但烟气中仍有大量飞灰,必须除尘,设置麻池除尘器或其他除尘器,能使烟尘达到排放标准。
没错,如果在拎出“离婚”这两个字之前,试着把控情感的走向,让婚姻拥有一个好气场,是不是许多夫妻就不会各行其路,天各一方?婚姻不是恋爱,它是漫长的相处、成熟的合作。如果不想婚姻解体,就请好好学习,慢慢成长。
从表 3 可以看出,为了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学校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形式,如读书、汉语角、中国文化讲座、文化展、中国文化研究小组、公益活动志愿者组织等。调研结果显示外国留学生对各种活动形式都有浓厚的兴趣,可见留学生们普遍愿意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中国文化,其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日常阅读中文报刊,97.4%的留学生会进行阅读;最喜欢的学习形式是到中国各地旅游,参与度100%,在旅行过程中游览中国美丽风景,感受不同地区的中国文化;学校组织的一些中国文化展览、中国文化讲座也很受欢迎,参与率分别达到100%和96.1%;大部分留学生会和中国学生交朋友,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也有部分留学生会参加校内汉语社团、参加中国文化研究小组、志愿者组织等,参与度相对较低。整体上,留学生参与中国文化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的,有利于其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然而,这些活动的质量和发挥的效果需要提高[3,4]。
由表 2 可见,留学生新生对中国文化的适应程度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完全适应”的留学生仅占8%,“比较适应”占比19%,“基本适应”占比35%,“不适应”占比38%。造成这个差异的主要是由其本身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大小决定。如亚洲留学生,尤其是来自印尼、缅甸的留学生,其生活背景就是中华文化圈,在生活习俗以及语言文字方面与中国文化都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适应能力较强。非洲文化和中华文化分属不同文化圈,留学生适应起来相对较难。而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留学生处于二者中间。针对三年级即将毕业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可度调查结果显示, 其中“认可”的留学生占70.5%,“比较认可”占比 21.8%,“基本认可”占比 7.7%,“不认可”为零,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基本认可的比例达100%。该数据表明经过在我校三年来的学习和生活,留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好地学习中国文化,从他们初步接触的不适应到逐渐的适应甚至喜欢,都体现了我校对留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富有成效。
根据调查问卷的汇总,得到如下的结果。一年级新生“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情况”,从“完全适应”到“完全不适应”,列出4个等级;三年级调查“对中国文化的认可程度”,分为“认可”“比较认可”“基本认可”“不认可”得到的结果如表 2 所示。
(3)留学生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形式和途径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读书看报、旅游观光、交友聊天、学习和工作等多方面途径提高。做为高校留学生教学和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要进一步丰富留学生接触中国文化的形式和途径,促进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了解、熟悉、认同、接受、融入中国文化。
三 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措施
留学生是沟通不同文化的纽带,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对我国文化的传播、增进世界对我国的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调研发现留学生在我校学习期间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有较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更加丰富的措施进一步加强:
首先,加强留学生汉语教育,提高汉语水平。汉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掌握程度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解除了语言的障碍才能真正的理解中国文化,才有可能逐步接受中国文化。汉语能力的提高,一是要强化课堂汉语教学:我校留学生汉语水平普遍较低,新生第一年的课程全部为语言学习,以提高汉语水平,以便后续的文化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二是要鼓励留学生广交中国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汉语并灵活应用,也可以成立汉语学习小组,让中外学生加强交流,既提高留学生汉语能力,又促进中国学生了解外国文化。
其次,开设专门的课程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增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对中国文化常识进行理论介绍,让留学生系统的学习中国文化。
再次,在留学生团体中由中国学生辅助开展丰富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留学生在学校与中国学生共同组织并参加、体验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加强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也有利于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认同。
最后,除了强化课堂教学、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等,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主动融入当地城市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利用一些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具有中国特色或当地特色的一些文化类活动。譬如春节期间可以组织留学生开展迎新年活动,包括写春联贴春联、剪窗花、包饺子和赏花灯等;清明前后踏青;端午节观看赛龙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山,也可以加入一些社会志愿者组织并参加相关活动,通过一些社会活动让留学生感受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激发留学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认可,从而提高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生统计[EB/OL].(2019-4-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2] 陈婷婷.跨文化视角下外国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研究[J].西部教育,2018,3:36-37.
[3] 韩瑞霞.国内留学生认同研究的现状、理论与方法——基于CNKI的主题元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4(6):75-83.
[4] 黄慧.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研究[J].教育评论,2017,12:40-43.
本文引用格式: 马裕华 等.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及提升研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57):286-288.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7.098
作者简介: 马裕华,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事管理和留学生管理。
标签:留学生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认同感论文; 提升论文; 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