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经验论文_郝志鹏 蔡奕欣 付圣灵 张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 湖北省 武汉市 430030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2月-2014 年11月间在我科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资料86例,其中单孔胸腔镜手术(单孔组)46例,三孔胸腔镜手术(三孔组)41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无差异,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单孔组和三孔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比无差异;但单孔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三孔组更短(P<0.05),单孔组术后24h疼痛较三孔组更轻(P<0.05);术后一年随访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青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疗效可靠,能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青年;自发性气胸;

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极大推动了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胸外科的应用,和传统开胸手术相比,VATS创伤更小、美观性更高,能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传统胸腔镜多采取三孔或四孔法手术,近年来单孔胸腔镜(uniportal-VATS)手术逐渐发展并得到大家重视。胸腔镜技术的成熟使其成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措施,我科自2014年7月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现对我们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与三孔胸腔镜(three portal VATS,3P-VATS) 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2月-2014 年11月间手术治疗的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资料86例,入选患者年龄不超过40岁。单孔胸腔镜手术组(单孔组)45例,三孔胸腔镜手术组(三孔组)41例。单孔组男性41例,女性4例,年龄16~38岁(平均24.6±3.2岁),有吸烟史者21例;病变位于左侧者26例,右侧者19例;初发气胸8例,复发性气胸37例。三孔组男性38例,女性3例,年龄17~40岁(平均23.3±4.8岁),有吸烟史者19例;病变位于左侧者22例,右侧者19例;初发气胸6例,复发性气胸3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方法

患者均侧卧位,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单孔组于术侧第5肋间腋前线与腋中线之间作3cm切口进入胸腔,完全在腔镜操作下完成肺大疱切除和或缝扎及胸膜摩擦术。术毕于切口留置两根16F胸管引流。三孔组取腋中线第7肋间1.5cm切口为观察孔,腋前线第3肋间1.5cm切口及肩胛线第8肋间1.0cm切口为操作孔完成手术,术毕经观察孔及前侧操作孔各置16F胸管一根引流。

患者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自主控制静脉镇痛泵。

按胸外科常规处理,术后48h停用镇痛泵,鼓励患者积极咳嗽及早期下床活动,胸管无漏气且引流量≤150ml,胸片提示肺复张良好即拔除胸管,术后一年随访是否复发。

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后24h疼痛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及术后临床资料见表1。单孔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三孔组相似(P>0.05),但单孔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三孔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24h单孔组VAS显著低于三孔组,提示单孔胸腔镜手术更能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术后一年随访,单孔组有2例失访,三孔组1例失访,两组随访病例中均无复发。

三、讨论

肺大疱破裂是导致青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主要原因,初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可采取保守疗法如: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等,而对复发性自发性气胸或或初次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需手术治疗[1]。通过VATS行肺大疱缝扎或切除病灶[2],同时行胸膜摩擦以减少术后复发率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外科手术方法。

VATS因其创伤小,不撑开肋间,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方法[3]。2003年Migliore[4]首次报道单孔胸腔镜技术,随着西班牙人Gonzalez完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并逐渐规模化开展[5],该术式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和传统三孔胸腔镜相比,单孔术式切口更少,微创性更高。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和传统三孔VATS相比,单孔VATS治疗青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且术后随访一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提示单孔术式能达到和三孔术式相同的治疗效果,而单孔VATS能够缩短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更轻,能够促使患者术后更快康复。

单孔胸腔镜术式仅一个切口,更能减少肋间神经受损的概率;术中不使用金属硬质troca避免了其对肋间神经及骨膜的创伤,这些因素的叠加减少了术后疼痛程度。疼痛的减轻更有助于患者配合行有效咳嗽及早期活动,促进肺复张及肺功能恢复,从而缩短胸管留置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并早期出院。

因此,单孔胸腔镜手术可用于青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外科治疗,其短期疗效与传统三孔VATS类似且安全性较高,更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金璐明,黄宇清,陈应泰, et al. 首次发作自发性气胸青年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4, 07(30): 385-387 393.

[2]M. Noppen,T. De Keukeleire. Pneumothorax[J]. Respiration, 2008, 76(2): 121-7.

[3]T. Akiba,H. Marushima,S. Kobayashi, et 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for recurrent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in reoperated chests[J]. Surg Today, 2009, 39(11): 944-6.

[4]M. Miglior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ingle-trocar technique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the chest in the treatment of noncomplex pleural disease[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3, 126(5): 1618-23.

[5]D. Gonzalez,M. Paradela,J. Garcia, et al. 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J]. 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 2011, 12(3): 514-5.

论文作者:郝志鹏 蔡奕欣 付圣灵 张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经验论文_郝志鹏 蔡奕欣 付圣灵 张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