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_就业政策论文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_就业政策论文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权论文,事业发展论文,中国论文,就业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就业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工资制度,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强化劳动安全,保障劳动者的工作权利。”

中国有13多亿人口,10亿人力资源,长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并有所增加。就业总量压力主要集中在三大群体上:

一是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繁重。根据统计,中国目前仍有37%的劳动力在农业中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总量仍有1亿人左右,转移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按照《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提出的目标,每年要实现800万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难问题突出。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如何把这部分新成长劳动力安排到就业岗位,并实现合理、有效配置,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难度依然很大。经常处于失业状态或面临失业风险的劳动者群体,具有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就业技能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降低这些就业困难人员面对的失业风险、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做好就业工作,中国政府制定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并在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上升为法律规定。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正式施行,首次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纳入法律,明确了扩大就业的政策规定。中国政府还制定实施了《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这是中国首部国家促进就业专项规划。

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实施以来,中国就业工作取得了巨犬成就:

一是成功解决了数千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使30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先后有28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二是成功化解了新一轮青年就业高峰的压力。由于有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力拉动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效支撑,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有效缓解了就业高峰的压力。

三是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巨大冲击。中国快速扭转了2008年下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下滑的局面,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更是进一步达到了1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内;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也维持在70%以上。

四是显著改善了中国的就业格局。随着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城镇化和二元经济转换取得实质性进展。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中国政府提出尊重经济规律和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并提出“实现更高就业质量”的要求,强调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在就业优先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就业,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重点。

标签:;  ;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_就业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