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亟需冲破陈旧思想观念论文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亟需冲破陈旧思想观念论文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亟需冲破陈旧思想观念

沈 毅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公共与社会管理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13)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工作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东北振兴中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随着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目标的确立,以及东北经济、人口、环境的变化影响,新时代东北民生工作任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亟待补齐养老金发放、脱贫攻坚、社会救助体系、公共基础设施等短板,冲破陈旧民生建设思想误区,以新视野新理念新方法推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东北振兴;民生保障;思想误区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考察黑龙江、吉林、辽宁,并在沈阳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吹响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号角,提出了 “四个短板”和 “六项要求”[1],为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其中,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是实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推动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到吉林查干湖,再到辽宁抚顺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的东华园社区陈玉芳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惦念的就是民生工作,体现出真挚的为民情怀和高瞻远瞩的治理智慧,把民生工作在东北振兴大局中推向了新高度和新境界。落实好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工作,必须全面把握新时代东北振兴中民生建设的形势与任务,率先冲破陈旧民生建设思想误区,以新视野新理念新方法推进民生事业全面振兴。

健美操动作多样且动作与动作之间可以灵活的组合,使之具有很高的观赏性,给予人健美操的特有的美感。而且健美操动作中不仅包含基本的动作,也包含高难度动作,这就需要提供安全且完善的场地设备,以保证教师与学生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和伤害发生。因此河南省高校健美操课程场地设施的缺乏也是影响河南省高校健美操课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新时代东北振兴中民生建设的形势与任务

(一)形势

1.民生保障是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指标。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振兴、产业发展的振兴,还包括民生领域的振兴。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是东北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关键指标,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成果是东北振兴落脚点和根本目的。从发展顺序和逻辑上看,民生建设不再局限在经济发展的 “后半篇文章”,而是成为推进振兴发展的 “先手棋”。民生建设既是发展目的,也是发展手段,推进民生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还有利于稳定消费、培育新动能和促进经济增长。

2.东北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民生挑战。东北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转轨过程中,面临新旧动能转换、政府债务消化、扶贫开发攻坚、历史遗留问题凸显等挑战。需求上,新增结构性失业、深度贫困人口脱贫、厂办大集体社会保障等民生新需求扩张。供给上,经济波动和财政收入增幅收窄,财政经费 “三保” (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压力增大,社保资金缺口风险上升,财政民生兜底能力面临较大挑战。民生需求扩张与供给能力不足造成的供求缺口使民生工作难度上升。

高职院校从事跨语言文化教学的教师很多不具备跨文化背景和交流经验,深入开展跨文化教学时显得力不从心,有些教师在处理跨文化教学上缺乏一定的经验、方法和技巧。

3.人口变化对民生保障工作的持续影响。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率下滑、人口外流、人口城市化进程等对民生工作持续影响加大。其中,最急迫的人口问题是生育率下滑及带来的人口结构性缩减,冲击劳动力供给,拉低潜在经济增长率。东北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占全国比例从1981年的10.1%降至2018年的7.2%,到2035年还可能降至5.5%。东北劳动力减少的真实原因是低生育率,1989年、2000年、2010年、2015年东北的总和生育率分别只有1.68、0.90、0.75、0.55,而全国则是2.30、1.22、1.18、1.05[2]。更为严峻的是,东北一孩出生率持续下降,同时二孩生育政策释放效应递减,二孩生育率也明显下滑。人口可持续发展是东北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使得养老、医疗、妇幼保健、入托入学、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等民生需求加速增长。

4.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推动民生需求升级。和全国一样,东北地区随着生产力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演进,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东北是资源型地区、生态富足区域和特色文化发祥地,伴随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资源环境枯竭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乡土文化传承等诉求迅速上升,这些民生领域新生需求折射在日常居民生活消费升级和矛盾焦点上。

5.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提供了推动民生建设、实现共建共享的重大机遇期。东北全面振兴任务的提出,让民生工作直接成为全面振兴的主要对象和关键内容,有利于纠正部分存在的民生建设 “口头重视” “让位经济”等偏见,对于推动民生建设、创新共建共享治理机制是重大机遇。民生政策投入和发展地位将大幅上升,民生作为发展目标和评价指标,既是发展目的,又是发展手段,这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民生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推进民生建设 “解放思想”,深化民生建设规律的认识。立足东北现实经济发展基础,全面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必须依靠社会协同治理,不能只靠政府和有限的财政收入,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主体积极性,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开创民生事业新局面。

(二)任务

要对以上传统思想误区进行辨析,关键是要学懂弄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系列重要论述。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长春座谈会”提出“四个着力”振兴要求,其中在论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时就提到了强调,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要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6]

二是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脱贫到了冲刺期,难啃的都是硬骨头,深度贫困的脱贫难度是比较大的,必须依靠社会机制全方位协同投入才能高质量完成任务。脱贫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不能仅停留在脱贫数量比率上,更重要的是要看返贫数据表现,还要看2020年后贫困率的稳定状况及其动态改善的情况,要以前瞻性、系统性思维去优化扶贫开发政策。

临床试验的高风险及不确定性使受试者常暴露于高风险中,应提高对临床试验的风险管理认识,当受试者承担的风险高于最小风险时,应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保护受试者。临床试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受试者管理风险大部分是可控的,因此,研究各责任方应在遵守和完成各自职责的前提下,鼎力合作,提高受试者管理中风险识别水平,通过人为干预、受试者风险管理、科学化的决策来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实现风险最小化,保护受试者权益。

三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兜住民生底线的最后一张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要紧密结合城乡生活困难人员需求,提供公平可靠有尊严的保障待遇及服务。在社会救助体系中,低保制度、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最为关键,为提高制度运行效率,还需要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上不断完善,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一体、动态管理。

7.“民生要是真重视就应该城市农村、市内区县一个样”。辨析:城乡一体化的民生保障是发展的目标和理想追求,但是由于城乡现实存在的二元差距和民生需求差异,使得短期内实现城市农村,市内区县一个样还是很有困难的。为此,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路径,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市区县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和社会保障差距。

2.共建共享。一是共同建设。发挥不同主体力量,协同参与民生治理,提供多元民生资金和服务供给,满足美好生活向往中的居民自治需求。共建强调共同参与社会建设,需要创新民生领域的社会治理机制。人民群众既是社会需求主体,也是社会建设主体。民生保障建设要有 “社会共同体”意识,实现 “社会管社会”,建立人人爱护社会环境、人人参与社会供给、人人相互扶助的共建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民生建设的社会化程度和水平。

二是共享。共享就是要突出公平,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首先,就是要突出底线公平,让社会弱势群体能够有机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依靠制度保障生存条件和发展权利,织牢织密社会生活安全网,优先解决好住房、就业、扶贫、就医、养老、环境、安全等生存底线领域突出问题,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群体差距。同时,还要突出劳动公平,不搞 “大锅饭”,不搞“平均主义”,健全多劳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让贡献和所得、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 [4]

二、东北振兴中的 “民生短板”与 “思想误区”

(一)民生短板

1.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层次水平不高。从全国区域比较上看,东北地区公共服务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和南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分项指标看,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公共服务相对较好,但生活垃圾处理、环境资源保护利用、公共文化供给、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较为滞后。和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目标相比、和东北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和东北人口发展形势相比,养老、医疗、教育、妇幼保健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2.社会保障待遇偏低,且面临资金可持续支付挑战。从全国区域比较上看,东北社会保障水平整体上不算过低,但是和东北的人口老龄化态势、高城市化率等指标相比,社会保障待遇就存在偏低的问题,供给满足不了需求。一是社会保障给付水平亟待提高。养老、低保、医保等关键制度给付待遇还没有满足需求、尚未全面发挥制度功能。二是社会保障服务严重滞后。养老服务、孕育幼服务和人口发展形势不相匹配。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三支柱体系普遍存在问题。第一支柱面临资金收支平衡压力风险,第二支柱覆盖面偏低,私营部门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面和水平远低于公共部门的职业年金,产生了新的双轨制剪刀差,第三支柱商业保险发展很不充分。四是社会保障资金支付风险较大,社会保障账户资金累计结余基本花完,养老金发放高度依赖财政补贴或银行借贷,一些中小城市和县域地区问题更加严峻,本级财政 “三保”困难,依靠自身力量恐难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支付,需要推进体制制度改革。

3.脱贫长效机制和抑制返贫制度不完善。脱贫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和抑制返贫制度。产业、就业是最重要的脱贫工程,脱贫的关键是重塑东北全面的产业优势和提升就业吸纳能力,不仅要解决好大城市产业发展问题,还要解决好中小城市、城镇产业发展问题,特别是要厘清中小城市产业发展定位。这方面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主张 “去空心化”,鼓励支持发展中小城市产业,有的主张 “大城市集聚化”,中小城市产业向大城市转移,深化分工,吸纳就业。这些理论上的不同观点,需要在实践上明确思路和定位。符合实际的应该是去空心化,只有把县城、乡镇村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真正构建脱贫长效机制,才能摆脱财政脱贫路径依赖。

相比传统的横道图技术,利用基于BIM的施工可视化技术进行施工模拟不仅可以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发现问题,还可以帮助项目各参与方分析和解决问题。利用3D建筑信息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进行施工模拟,可针对不同的施工计划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选择最优方案;同时,在分析施工方案中质量偏差以及进度拖延等施工问题的根本原因时更加方便,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模拟施工过程如图1。

6.“主城区搞搞民生可以,先导区主要是发展经济”。辨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城市在发展中形成了 “主城区+先导区”拓宽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先导区日益成为主要产业承接地和就业人口集聚地,在产业发展中要破除 “先产业、后民生”陈旧观念,树立 “见人才见物”思想,只有创造拴心留人的优越社会民生发展环境与条件,才能集聚产业发展的大量人才,吸引在先导区就业和生活。一旦民生严重滞后,就会出现产业人才外流或产业人才就业与生活的分离,工作在先导区,生活在主城区,将带来严峻的交通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就业人口的城市生活幸福指数。

6.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 “新时代东北振兴,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抓住机遇、跟上时代”。其中, “跟上时代”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内发展大局对东北振兴建设的关键指示之一。从基础设施角度看,东北都没有很好跟上时代。传统基础设施,特别是综合路网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东北在全国起步早 (日本侵华时期已经开始建立较早铁路网)、发展快,但是这些路网和城市基础设施已到了升级换代阶段,传统铁路轨道跑不了高速列车,齐齐哈尔以北冻土层还需突破技术难题,大中城市地下管网老化严重,这些基础设施都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实施。伴随东北产业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对新型基础设施应适当超前布局,在5G、网络宽带、智能系统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7.民生产业发展滞后。民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民生的制度保障主要靠政府,民生的产品保障主要靠市场,当然在各自优势项目供给上,也不是传统的单一主体大包大揽,也需要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发展PPP项目,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地提供全面民生保障供给。东北民生产业发展非常滞后,和民生需求、产业基础很不相称。老年市场、幼儿市场是商业蓝海,不仅有传统的商品服务项目,也有智能化高端商品需求,但是这些需求却并没有产生产业发展动力,民生服务领域商业氛围不浓厚,招商引资发展不力,创新性、品牌化民生项目过少,民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还未形成。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放权不够。

(二)思想误区

补齐民生短板,首先要破除思想误区,进行思想解放,确立 “改善民生也是发展生产力”思想,才能在地方发展大局中真正把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根据广泛调查研究,关于民生建设重要性可以达成广泛共识,但是关于民生建设和经济建设比较分析时,存在过度的经济优先思想,常见的思想误区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本次试验研究,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案较原方案有所改进但对该飑线系统的预报依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原因可能是误差的机制分析只选取了降水量单个因子,下一步考虑分析其他因子如对流有效位能与误差传播的关系,进而综合各因子进一步改进BGM方法。另外,模式物理过程扰动仍很重要,对飑线集合预报的影响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民生就是花钱的事”。辨析:民生当然依赖财政投入,但是民生可不仅是花钱,也需要投入服务。而且民生投资是一种社会投资,对于政府主体来说,通过加大民生投入,带动社会投资,有利于拉升投资水平,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促进民生服务业发展。

2.“民生主要用于维护社会稳定”。辨析:民生具有多重功能,社会功能是其中一个,还有经济功能,这常常被忽视。民生保障具有逆周期调节作用,稳定提升民生水平,能够确保经济下行阶段民生收入稳定,进而稳定社会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3.“民生从属于经济建设中心任务”。辨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高度统一的。在地区改革实践中,民生既是经济建设的目的,也是提高经济质量的手段。从经济转型逻辑上看,经济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市场的背后就是社会[5],社会结构决定产业结构。推动东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归根结底是要依赖于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如果消费市场停留在低品质商品的大众消费时代,新生产升级的高品质商品就缺乏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不足的不良反应就是企业没有创新的动力。而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主要依赖于稳定的收入预期及健全的社会保障。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要同步释放,才能产生强大的市场购买力,这样才能形成市场自发的创新供给机制。这样来看,民生升级、收入提高、中产扩大是促进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非常重要的条件要件。

4.“抓民生,还怎么同时抓经济抓改革”。辨析:抓民生恰好可作为新时代东北振兴和营商环境改革的突破口。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方法论也需要优化,亟待扭转 “先易后难” “先经济后社会”传统改革路径依赖,打破改革顺序,直接从最根本、最关键、已经严重制约经济改革深入的相关领域和有关环节改起,优先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建设、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领域推进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带动全面深化改革破冰和深入。

从商业人像角度来看,这一届的获奖作品在气氛的营造、画面的经营以及技法的创新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摄影者运用镜头的手段丰富而有效。不少摄影师在拍摄中融入了个性化元素和创新的元素。电影般的镜头语言,纪实感觉的时尚人像,影像中有情节有故事,给人以独特的感受。既能看到扎实的黑白光影基本功,又不乏浪漫的想象力。

4.食品药品及产业等公共安全挑战较大。近年来,东北地区食品药品产业安全问题频发,公共安全感下降,给公共安全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一是环境安全问题。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形势较为严峻,特别是朝鲜半岛核试验给边境居民带来安全困扰和担心,也间接影响边境地区农业生产安全及销售口碑。二是吉林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影响恶劣,对卫生事业带来巨大冲击。三是辽宁等地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及部分地区农作物、乳制品等生产不合格事件,对食品安全的考验与挑战加剧。四是传统支柱产业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产业空间面临“低端转移、高端不足”双重挤压。

5.“民生建设为什么就不能和发达地区看齐”。辨析:民生建设要坚持量力而行的方针,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民生保障水平具有刚性特征,一旦上去了,就不容易下来。要保持适度水平策略发展,既不能过低,也不能太高。财政支出、社保缴费、企业税收都要在一定合理范围,可以探索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和划拨国有收益补充财力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8]规定专门用于农业生产的拖拉机免征车船使用税。现实中农业生产者劳作需要的交通工具除了拖拉机还有其他车辆,如农业运输机械(农业运输机械是将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生活资料等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交通工具),包括各种农用车辆、农用船舶和农用索道等,均应实现免征车船使用税,并给予使用者免费进行工具的检测、保养,提供服务的机构能够享受相应税费的减税,这样可以降低使用事故率,给农业生产者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5.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居民生活的最大难题,而且由此加剧的城市空气污染备受关注。在现有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条件下,推倒重来式交通治理已经基本不可能,如何在现有城市地理环境条件下,作出根本性的交通治理决策考验智慧和格局。城市交通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城市产业布局和生活功能布局失衡的问题,产业就业承载集聚地往往与教育医疗养老生活功能优势地区不统一,每天职工需要往返奔波造成拥堵。因此,解决交通拥堵不能仅仅在“路”方面下功夫,还要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布局和优化生产生活空间分布方面努力,让人们不需要刻意奔波是最好的交通节约。

四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改善民生状况、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新时代基础设施建设与以前的“大基建”时代已经有所不同,盲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依赖政府举债投资拉动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基础设施包括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东北传统基础设施的投资领域重点在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网络宽带等重大急迫民生需求方面。新型基础设施主要面向赶上时代的产业升级型基础设施,如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

1.补齐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针对 “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提出四个方面的民生重点工作。一是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东北人口老龄化严重,在全国属于高老龄化地区,整体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对我国一二线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比较,我国10大老龄化城市东北占4城,第1名位于江苏,最年轻的在珠三角 [3] (排名依次为:南通、沈阳、长春、成都、绍兴、嘉兴、济南、大连、青岛、哈尔滨)。东北地区处于深度人口老龄化阶段及快速上升区间,养老金刚性需求给养老金长期支付带来很大压力。再加上东北人口结构中年轻人口比重下降、外流以及计划经济历史包袱等因素,养老金统筹账户、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均面临巨大风险,依赖财政补贴的发放模式缺乏可持续保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需要加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力度,引入制度外变量 (如养老金全国统筹、划拨国有资产收益补充社保资金等),多管齐下,化解养老金支付风险。

三、让振兴发展成果可持续地惠及城乡群众

(一)夯实民生保障的经济基础

1.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客观评价人口、资源、环境等经济增长要素变化及约束,对东北地区经济潜在增长率阶段性下降规律有充分认识,这样才能形成战略定力,而不是 “经济一下降就刺激,一刺激又出现新问题”的发展老路,推动东北经济振兴进入科学轨道。只要经济增速趋近潜在增长率、保证一定的财政收入增速和较为充分的就业,就可以加大改革力度,用改革提升潜在增长率空间,为经济增长激发活力动力,把 “稳增长、促改革”统一起来。

二是积极推进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结合东北发展实际,不盲目跟风上马新项目,在扬长避短方面多下功夫,重点在智能制造、精细化工、海洋科技、绿色农业、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新动能和独角兽企业。

三是优化经济增长结构。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启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工程计划,采用创新型指标评判经济增长质量,在科技、投资、人才、营商环境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把人的智慧劳动价值和积极性激发出来。

(2)发展分层化。发展分层要求管理人员要有长远眼光,要迎合时代发展,做好长远规划,从而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优势干果品种上,努力把干果经济林开发优势提升到产业化发展层面。

提升居民收入要在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实施东北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优化初次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存在密切关联。依靠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和依赖人力资本的产业结构,才能把更多的生产价值分配给劳动者。二是实施东北居民消费降成本计划。收入的高低主要是与消费水平进行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特别是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刚性消费支出过大,居民资产负债过高,挤占了生活消费、品质消费、文化消费空间,不是不愿消费,是不敢消费、不能消费和不放心消费,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形成消费拉动增长模式,进而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基础和市场空间。因此,从逻辑上看,收入提高依赖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依赖消费市场、消费市场依赖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关键在解决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刚性消费“大头”问题,民生问题解决状况直接关系东北振兴的前途命运。

2.扩大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财政收入是民生建设的基础,在当前东北财政收入增长困境条件下,尽快扭转局面,扩大财政收入如是关键问题。从东北的情况来看,财政收入存在 “增长的困境”,一方面财政收入仍然保持增长,尽管增速不高;另一方面大面积城市财政捉襟见肘,甚至出现拖欠工资和依靠银行借贷维持 “三保”支出。显然,这是矛盾的。从根本上看,这是体制机制弊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反映,臃肿的财政供养人员队伍、过度干预微观经济的错位政府职能、沉重的历史包袱以及盲目建设带来的政府债务问题导致财政收支结构性失衡。解决东北财政收入问题,光靠大项目和招商引资是不够的,必须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适当引入制度外因素解决包袱。

(二)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基本需求保障。按照 “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补短板、增幸福”原则,确立阶段性民生建设发展目标,力争在2020年前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保障问题,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自然警戒以下水平,贫困县、低收入村全部摘帽,农村特殊困难群众实现低保兜底,并且与医疗救助全面对接,解决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移动宽带普及率达到90%以上,建成适度均等化、普及化、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文化服务体系。

教育:解决 “大班额”,推进幼儿教育普惠制,增加义务教育有效供给。医疗:推进医疗联合体和三医联动改革,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养老:建立养老保险风险基金预警机制,加快推进划转国有资本和国有股权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住房:坚持 “房住不炒”,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就业: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2.食品药品等公共安全保障。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基础依然脆弱,问题易发多发,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还不高,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任务繁重艰巨。食品药品安全关系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最基本的公共安全。一是理顺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局职能和人员安排,优化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全面提高监管效能。二是优化监管方式,推进 “网格化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信用监管功能。

3.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东北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污染重、生态受损大、环境风险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重点解决工业污染、空气污染、海洋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突出矛盾问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放大环境区位优势。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社会治理格局,不仅要全面促进民众心理健康、满足 “美好生活需要”,而且要在社会治理格局中加强心理建设、营造良好社会心态。2018年11月16日,十部委联合印发 《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 〔2018〕44号)。大连市作为辽宁省唯一一个试点城市将启动试点工作,这将有助于推进大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为东北地区独特转型社会的心理服务建设积累经验。

(三)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社会治理机制

1.加大政府对民生事业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大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用足用活用好财政民生支出资金。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场地、人才等方面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建设。

2.积极推进民生领域 “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在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些行业,也可以率先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引进外资开展民生领域的产业投资与合作,带动本地民生产业发展。另外,要积极培育智能民生产业,将智能制造基础与民生发展需求结合,发展民生产品品牌,加快民生领域服务业发展。

由于收入分配和公共资源分配的社会公平内涵基本相同,因此引进经济学中的洛伦兹曲线法[34],定义为一种反映老年人口累计比例p与对应占有的养老服务设施资源比例间的关系.完全平等线L(p)=p是通过(0,0)和(1,1)的斜率为1的线段,当老年人口和拥有的养老服务设施资源的比例为p时,养老服务设施资源是平等分配的.但在一般情况下,L(p)会位于完全平等线下方,离完全平等线越远,则表示养老服务资源和人口分布之间的空间失配程度越高,区域不平等程度越大,反之越小.

3.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组织参与民生供给。放宽民间资本和社会组织进入民生领域的限制,并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支持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做到同类城市民生领域的社会组织发展高地和民间投资营商环境高地。

伴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及相关通信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与提升,原有的资产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而有效地将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网相互连接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4.坚持保障适度、公平及可持续的发展原则。党的十九大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支付预警机制,采用制度化手段化解养老金、医保资金长期运行安全。进一步突出社会公平,在经济较好城市率先推动实现低保、社会救助、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

由于体育旅游专业的复合属性,现有基础师资构成主要是以体育专业出身和旅游专业出身的师资为主。体育院校类和综合高校的体育院系开设体育旅游方向的专业,师资力量的构成主要是体育学教师,旅游院系则主要是旅游管理类教师,缺乏复合型的师资体系和教学队伍。进一步完善教学师资力量结构体系是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加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专门的培养机构或者在相关高等院校开设长短期的进修班,培养复合应用型的师资队伍。

5.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和壮大民生产业。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7月17日在 “长春座谈会”上提出“四个着力”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东北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工作指南针,要努力实现民生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通过发展民生经济和壮大民生产业推动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养老服务、智能家居、健康服务等产业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N].人民日报,2018-09-29.

[2]易富贤.振兴东北可从人口入手[N].环球时报,2018-08-02.

[3]我国10大老龄化城市东北占4城,第1名位于江苏,最年轻的在珠三角[EB/OL].http://www.sohu.com/a/236554771_100052351.

[4]沈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N].大连日报,2018-09-18.

[5]孙立平.当前中国的经济困境与社会转型[EB/OL].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0248-3.html.

[6]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内生动力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N].人民日报,2015-07-20.

中图分类号: D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183(2019)03-0005-07

收稿日期: 2019-02-26

基金项目: 2016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辽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践研究”(L16CZZ002);大连市社科联2018年一般课题 “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大连营商环境建设对策研究” (2018dlskyb200)。

作者简介: 沈毅 (1986-),男,辽宁盖州人,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大连行政学院、大连市社会主义学院)公共与社会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

[责任编辑:李成林]

标签:;  ;  ;  ;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亟需冲破陈旧思想观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