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论文_杜晶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论文_杜晶

杜晶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13002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60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有了一定恢复,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乙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且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也显著低于乙组的96.67%(58/60)(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情况,给予其常规护理与早期肢体康复锻炼,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近些年来,伴随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病率的逐年逐年增加,临床也逐步加大了对其的重视与治疗。而对于这些患者而言,因常规血压升高使得其普遍存在细小脑小动脉坏死与变性情况,有的甚至已经形成了夹层动脉瘤或微动脉瘤。这时,一旦血压突然升高,就有可能造成血管劈裂出血,有着极高的死亡率;另外该病症还会导致患者偏瘫,极大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故我院针对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情况,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了其早期肢体康复锻炼,结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80例,女40例,年龄均在40~77岁间,平均年龄为(53.2±4.2)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且意识清醒,可自主表达自身情况,存在一定精神或语言功能障碍,且出血在24h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同时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伴有全身慢性疾病者与病情逐渐加重者排除在外。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60例,且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被给予常规护理,即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发展情况,合理控制患者血压,动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患者入院健康宣教,给予患者用药护理与基础护理,针对患者心理情况给予其对应心理疏导等;而乙组则在此基础上被给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体为:(1)指导患者养成正确卧位。①侧卧时,引导患者保持躯体正面同床面的垂直,并将软垫放于患者背部与患侧肢下面,以减少患者疼痛感;②平卧时,可引导患者头倾于一侧,于患侧肩关节下垫上软枕,适当抬高肩部,而手指、腕部与肘部等关节则尽量伸直,以减少误吸情况的出现[1];同时,为避免髋关节外旋,也需在患侧髋关节处垫上软枕;(2)指导患者展开偏瘫肢体功能练习;①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正常后,护士就可积极引导患者展开早期肢体功能练习,并具体结合患者情况,合理制定锻炼计划,控制锻炼时间。如早上起床,指导患者在床上翻身,进行髋部摆动,后期则进行躯体移动,以缓解因长期卧床而引导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情况;与此同时,指导患者展开肢体伸张与肌肉收缩练习;②针对是偏瘫侧下肢虽有一定运动功能但无法行走的患者,可积极引导其展开迈步行走、负重与下肢短时间站立等练习;而对存在移动困难者,则要求患者在护士的帮助下坚持展开床上与轮椅两者间的移动练习,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③对长期卧床偏瘫患者,为有效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护士不仅需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还需教会患者翻身、躯体旋转与起坐等办法,并经常训练,让患者能自行完成。

康复指导

急性脑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及混合性失语。而脑出血后的功能恢复,在其病后的前3个月内,特别是最初几周内变化最快。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发病2年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早期的功能锻练,特别是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休息、活动指导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2.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3.抬高床头15度-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使颅内压下降,减轻脑水肿。

4.昏迷病人平卧,头侧卧位,取下活动性假牙,以防误吸,确保呼吸道通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的主动训练,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如无不适,可作2-3次/日,不可过度用力憋气。

二、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食疗,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脑循环。不食刺激性食物,嘱病人戒烟,减少饮酒,避免食用肥肉、猪肉、蛋黄、带鱼和动物内脏等高脂类食物,肉类以鱼虾、瘦肉、禽肉等为佳。为使病人保持大便通畅,可多食雪梨、香蕉、蜂蜜等果品及粗纤维食物。急性期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2800卡/日)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少于3g/日),因钠潴留会加重脑水肿。食物温度适宜,过热可能烫伤口腔黏膜,过冷易致腹泻,影响吸收。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反呛时应暂停休息,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日,200-300 ml/次,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流质应煮沸消毒,消毒冷却后再喂。恢复期病人予以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三、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后遗症,要通过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以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与主动锻炼,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协助病人被动运动,肌力开始恢复时,帮助鼓励病人自主运动。功能锻炼按卧位-坐位-站位-步行,循序渐进,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等。一般上肢麻木灸肩骨禺、曲池、合谷,下肢麻木灸环跳、风市、悬中等穴位。并指导家属帮助按摩,一般病人在起病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只要能坚持锻炼,瘫痪肢体的功能都可以有所恢复。对失语或语言不利的病人,每日上、下午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语言训练,逐步恢复语言功能。语言功能的训练:(1)运动性失语:字-词-短句;(2)感觉性失语: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3)命名性失语:用物品反复教病人说出其名称。另外可让病人跟着预先录制好的标准语进行逐字逐句的语言再训练,但要注意防止病人过度疲劳。

1.3观察指标

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有效判定,总分为4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2]。同时,采取统一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有了一定恢复,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乙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如表1所示。同时,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45/60),乙组为96.67%(5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而言,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不仅可促进患者大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突出得到活化,进而重组大脑功能;而且还能相对提升该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感,使之生理机能免于逐渐衰退。另外,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展开,还能促进患者患侧血液的良好循环,并发挥出神经营养功能,从而有效避免患侧皮肤、骨骼与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3]。故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均结合自身情况,被给予了早期肢体功能练习,结果显示,该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甲组,而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乙组也显著高于甲组。可见,针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在给予其血压控制、心理疏导与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需具体结合患者情况,指导其展开早期肢体功能功能,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逐渐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汪莉,张燕燕,张千,等.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4):890-892.

[2]李留芝,魏红艳.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8,6(4):946-947.

[3]李佩意.脑卒中急性期营养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8,6(5):1366-1367.

论文作者:杜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论文_杜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