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政治分层教学体念探究论文_张纯国

农村初中政治分层教学体念探究论文_张纯国

张纯国 达川区赵家学校 635000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2-061-01

我在农村从教已经22年,在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深刻感受到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差别特别大,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各方面情况都存在差异性,学生的智力水平、基础层次、学习主动性等方面,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无视这一客观存在,教学中采用“一锅煮”的方式,致使好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使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很多人会说政治是文科大家都能识字,有什么差别呢,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分层合作教学是不错的选择,它可以使优生吃饱,后进生吃好。下面就自己在教学生涯中的一些做法进行分享,以期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个班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同样在我们每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性格、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传统的“一刀切、大一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特征,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使每位学生都受益,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中首先要了解学生,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分层合作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挖掘潜能,使学生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一、分层教学释义

分层合作教学就是将全班学生依据个性化特征、心理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这是教师既注重分层施教,又注重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合作教学有利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班级整体发展,这与当前各校大力推行的教改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这项工作能够普遍实施一定会大大的提高农村学校政治教学的质量.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技巧

(一)教师心中的隐形分层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态度、认知结构、平时成绩的差异,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学生比例约为1:2:1。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把学生分类编成八人一组便于教师管理,不利于学生交流合作,按前后两张桌子的四个人(一个优层学生、两个中层学生、一个差层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更便于组内交流、讨论,也便于组与组之间的竞赛。经过一段时间(每次考试)后,进步明显的学生可以升级,最终达到差层逐步解体,优、中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

备课教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时,必须综合考虑和研究学情,在吃透教材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各类学生作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一般包括三层目标:

1.基础目标:全体学生都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部分,属于低层目标。

2.总体目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与理解的部分,属于中层目标,是优层和中层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

3.奋斗目标: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分析和综合运用,具有创造性的部分,属于高层目标,是优层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的学习目标后,学习并达到更高一层次的目标,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

(三)对不同学生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分层合作教学的开展离不开课堂。根据初中政治课的教学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课堂中开展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1.预习课案,自主学习。“预习课案”进行中,教师要提前一天把“预习课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预习课案”进行预习,在学生对所学内容预习后把“预习学案”上交给教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预习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预习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做到“我要学”,并深入钻研教材使之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前准备还要体现因人而异和因文而异的原则。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时,既要制定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学生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预习要求的难易也应该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把课前准备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我的疑问三部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所有学生可以对“预习学案”中基础部分的题目进行学习,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对有问题或者自己无法理解和解决的问题要记录下来,在第二天与同学共同交流、讨论,或者是向教师请教。

2.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合作学习是“学案导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在课堂上,针对预习学案中学生预习时遗留的问题,教师应让小组分层讨论,充分发挥班委干部与全体同学互动学习的功能,按照平时的学习情况确定不同的学习小组,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疑难问题向上层请教,确实还有疑难提交全班或教师。问题集中的由老师统一讲解,同学展示点评,教师掌握情况。

3.分层实教,区别补偿。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分层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把握不同层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为了缩小不同层次学生的差距,讲课时进行分层补偿。补偿时主要以课内为主,并把重点放在差层学生身上,在补偿内容和要求,差层学生以补知识为主,达到准确地掌握知识,补上授新课所需要的知识;中层学生在补知识的同时,重点指导学习方法和技能性训练;优层学生则主要是帮助他们揭示课程的内部规律,开拓思维,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和独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4.分层检测,反馈小结。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测验。由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分层设计作业,这样既能兼顾学生的共性需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政治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又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内进行互批,查找问题,及时纠错、小结。

(四)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自己的进步,引导学生的发展。要达到评价的目的,应进行分层次评价。一方面,评价的标准应该具有多维性,“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是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形象概括。遵循这一理论,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尤其是差层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评价的方式应该多样化,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如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成长纪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觉得骄傲的一方面,使学生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总之分层教学的原则是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和全面发展,逐步缩小优生与后进生的差距,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渐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后进生的能力和信心,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论文作者:张纯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农村初中政治分层教学体念探究论文_张纯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