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的南亚之行_印巴冲突论文

克林顿的南亚之行_印巴冲突论文

评克林顿南亚之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克林顿论文,南亚论文,之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南亚局势紧张,主要表现为:印巴两国因克什米尔问题剑拔弩张,军事冲突不断;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军备竞赛升级;暗杀、爆炸等恐怖活动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美国总统克林顿3月19 日至25日的南亚之行十分引人注目。

冷战后美国的南亚政策

从战后以来的历史看,南亚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不占最重要的地位,但又不是可以忽视的地区。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主要大国,它们的战略地位又很重要,其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举足轻重,因而可以说,美国的南亚政策实际上就是对印巴的政策。

在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巴实行的是平衡的政策,但由于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和巴基斯坦结盟,美印关系比较冷淡;而印度强调不结盟,但后来也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成为事实上的盟友。冷战格局下形成的这种战略态势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80年代末,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大大降低了巴基斯坦在美国南亚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因此美国调整了对南亚的政策。第一,在战略上,美国南亚政策的重点从阻止苏联势力南下印度洋而与巴基斯坦保持战略一致转移到防止南亚核扩散,以保证美国在西南亚的战略安全和能源供应通道的安全和畅通。巴基斯坦在美国南亚政策中的战略地位的降低,促使美国将防止核扩散作为美国南亚政策的战略重点。印度和巴基斯坦早就被美国列入“核门槛国家”名单。美国认为印巴因克什米尔问题长期对立、剑拔弩张,存在核失控的危险。由于战略转移,又由于巴基斯坦对美国的依赖性较大而本身地位也较印度脆弱,因此美国决定拿老朋友开刀。1990年10月,美国援引《普雷斯勒修正案》,突然全部停止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甚至冻结巴基斯坦已付款的武器订货却不退款,还向巴方索要压仓费。这一行动给巴基斯坦军事上和经济上带来严重后果,使它的军备几乎陷于瘫痪。所幸印度也因苏联的巨变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才没有在南亚地区出现力量失衡。第二,突出经济利益。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国际关系的焦点从军事和安全问题向经济和市场争夺转移,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南亚各国都走上了经济自由化道路,把经济和贸易当作外交活动的主要内容。1991年印度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美国看到拥有9亿人口、 幅员广大的印度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印度进行贸易和投资的机会显然大于 巴基斯坦,于是将印度列为世界十大新兴市场之一。经济利益驱使美国修好与印度的关系。目前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冷战后美国的南亚政策已从重巴轻印转向重印轻巴;第二,追求经济利益在美国的南亚政策中占据着显要位置;第三,美国的南亚政策是服从于它的全球战略利益的,一旦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而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美国 就会毫不犹豫地背叛盟友;第四,美国的南亚政策是随着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美国出于战略需要可以说巴基斯坦没有研制核武器的计划,也可以突然改口说它有此计划而对它停止一切援助。

克林顿南亚之行的目的

克林顿访问南亚主要想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防止核扩散,敦促印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8年印巴进行核试验以后,美国参加了国际社会对印巴的经济制裁,要求它们停止核试验,并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美国就核问题同印度举行了10轮会谈,但毫无进展。印度认为,美国拥有十分先进的核武器,却不许别人发展核武器,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十分荒唐的逻辑,况且美国参议院都没有批准核禁试条约,却要求别人签署。印度国内对签署条约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条约的有关条款特别是有关核核查的条款有损国家主权,坚决反对签署条约;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以先签署条约,至于批准问题等以后再说,这样有助于西方国家取消对印度的经济制裁,有利于印度经济的发展。由于美国参议院拒批条约,印巴对国际社会的压力觉得减轻不少,而克林顿在同印巴领导人讨论核问题时显然会底气不足。

第二,打开南亚市场尤其是印度市场。印度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中产阶级人数就有两三亿,是世界重要的新兴市场。亚洲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的影响不大,经济发展速度没有减退。1998~1999年度增长6.8%,1999~2000年度估计为6%~6.5%,2000~2001 年度估计为7%~8%。美国早就看好印度这个广阔市场,如可口可乐公司、百事可乐公司等已在印度投资。2000年4月1日起印度取消了对714 种美国商品进口数额的限制,2001年同期还将取消715 种美国商品进口数额的限制。不久前美国进出口银行宣布将提供10亿美元的贷款保证金,以帮助美国中小型企业向印度出口它们的产品。这说明美印经贸合作势头良好。克林顿访印就是要进一步发展美印经济关系。

第三,敦促印巴双方恢复对话,解决克什米尔争端。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长期对立的根源,由于印巴双方都拥有核武器,美国担心印巴会因为克什米尔问题爆发核战争,因而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对印巴施加影响是克林顿访问的使命之一。但是印度认为,克什米尔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能由印巴两国自己解决,坚决反对第三者插足,特别是美国干预,否则问题会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巴基斯坦则希望国际社会干预。克林顿在这个问题上很难有作为。

第四,向穆沙拉夫施加压力,要求他早日恢复民选政府。美国认为穆沙拉夫通过政变建立军人政权有背于西方“民主”价值观。如果说冷战时期美国可同齐亚·哈克军人政权结盟,那么,在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下降的今天,美国对这种非民主选举的军人政权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克林顿访巴的目的之一是要巴基斯坦恢复民主,还政于民。

第五,促进地区安全,反对恐怖主义。美国认为巴基斯坦国内的原教旨主义势力是一股反美势力,从事恐怖活动,给美国在南亚和中亚的利益造成危害,美国希望巴基斯坦在此问题上有所作为。另外,美国还指望巴基斯坦能对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施加影响,协助美国追捕本·拉登。

第六,发展同孟加拉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孟加拉国对美国有一定的战略价值,因为美国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岛建有导弹和海军基地。随着孟加拉国能源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前景的日益显露,美国重新审视孟加拉国的重要性,意识到发展与孟加拉国的关系将使美国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美国还可以以孟加拉国为立足点,进而开发尼泊尔、不丹的能源资源。克林顿访孟是为了使孟的大门开得更大。

克林顿南亚之行的成果

上面说过,南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不占最重要的地位,因此美国的总统很少访问南亚。1969年尼克松总统访问过南亚,1978年卡特总统访问南亚时,只去了印度,孟加拉国自1972年成立以来,还没有留下哪一位美国总统的足迹。

克林顿这次南亚之行访问了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创下了四个第一的纪录:他是22年来访问印度的第一位美国总统,31年来访问巴基斯坦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孟加拉国建国28年来到访的第一位美国总统,也是冷战结束后访问南亚的第一位美国总统。

克林顿总统之所以在自己八年任期的最后一年访问南亚,主要是因为冷战结束后,南亚地区并不太平,恐怖活动有增无减,印巴在克什米尔的冲突不断,核军备竞赛和常规军备竞赛升级,世界毒源之一的阿富汗的毒品源源外流,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发展迅猛。这些都有损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再也不能无视这些挑战了,必须以一种新的接触政策来维护其在21世纪的美国利益。克林顿这次出访,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也是冷战后美国南亚政策的一次重要实践。

人们不难发现,克林顿总统的7天行程中,有5天是在印度,一天在孟加拉国,而在巴基斯坦只有5个小时,只能算是“稍坐片刻”。 从这里也可看出印度在美国南亚政策中所占的分量。

克林顿访问南亚的成果很有限,美印双方签署了几个有关双边关系的文件与合作协议,但在美国最为关心的核计划、印巴关系、开放市场等问题上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克林顿访印期间,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签署了指导21世纪中美关系的框架文件《印美关系:21世纪进程》,双方还签署了印美对话机制文件和建立双边科技论坛协议,两国同意建立一种“持久的、政治上有成果的”新型伙伴关系。印度舆论认为,这是印美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但同时又指出,两国间的相互猜疑、相互不信任所形成的消极作用,仍将影响双方建设新的关系。

克林顿总统此行更有实际意义的成果,应该算是推动美印双方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贸合作这一共识。随同克林顿总统访问印度的美国官员和工商界人士同印度方面签署了总额为30亿美元的14项信贷和投资协议以及总额为20亿美元的10多项投资和贸易合同。

另一个成果是美孟经贸合作得到加强。在克林顿访孟前两星期,孟加拉国议会批准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作为南亚第一个签署并批准这项条约的国家,孟加拉国得到了美国的高度赞扬。克林顿访孟期间,双方在能源利用、减免债务和食品援助方面达成了几项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国际开发署将向孟加拉国和其他南亚国家提供5000万美元,用于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该署和农业部将向孟提供价值9700万美元的食品援助。双方还在能源合作方面达成了一项战略性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提供3000万美元,帮助孟提高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的决策能力和改善环境。但在天然气出口问题上双方未达成协议。

克林顿南亚之行在几个重大问题上未达到目的。

第一,要求印巴放弃核武器发展计划的努力失败。核不扩散是克林顿政府追求的首要外交目标。在访问中,克林顿要求印巴放弃核武器发展计划,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是印度以“这一问题需要取得各党派和全民的共识”为由予以婉拒,巴基斯坦则坚持认为,它不会向别国输出核技术,考虑到所处的安全环境,巴基斯坦保留最低限度的核威慑还是必要的。印度也认为,出于自身安全考虑,需要保留低限度核威慑。因此,美国所希望的印巴在克林顿访问期间答应签约的目的没有达到。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美印领导人会谈后说,克林顿对印度丝毫不让步感到十分失望。在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与印度外长辛格的会谈中,美方也没有能够说服印度参加停止制造核武器裂变材料的国际会议。这一结果是许多人在事前就已经料到的,因为除了印巴会坚持自己的立场外,美国这个首先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国家却又首先否决这个条约,要求别国签约,这是很滑稽的。

第二,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度不接受美国的调停。50多年来,因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一直对立与敌视。1998年两国相继进行核试验,使军备竞赛升级,1999年双方又在克什米尔的贾吉尔地区大动干戈,导致南亚局势再度紧张。克林顿在与印巴领导人会谈时强调印巴双方应该结束冲突,恢复对话,增进往来,以逐渐消除分歧,最终解决问题。他还表示愿意充当双方的调停人,并宣布了保持克制、尊重控制线、反对暴力和恢复对话的四项原则。但印度表示无意在近期内恢复同巴基斯坦就克什米尔问题进行谈判,并断然拒绝了克林顿充当调停人的意愿。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坚持地区国家间的问题应由有关国家自行解决的立场。巴基斯坦则强调,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冲突的核心,印巴双方都必须在该问题上拿出诚意。穆沙拉夫表示,巴基斯坦愿意与印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级别的对话,但目前尚没有任何可行的方案。最后,克林顿只好表示不会出面斡旋,印巴之间的问题由两国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第三,美国要求印度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愿望被印度婉言拒绝。美国要求印度降低关税,进一步开放印度国内市场,让更多的美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印度则表示,因预算吃紧,现在无法做到。

第四,克林顿访巴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成果。除了上面所说的巴基斯坦在核问题和克什米尔问题上坚持原有立场外,巴基斯坦没有开出向民选政府移交权力的时间表,只是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对美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表示将对阿富汗塔利班施加影响,加速本·拉登问题的解决。

总之,克林顿的南亚之行表明:第一,冷战后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需要,重视印度胜过巴基斯坦,更加重视印度的地区大国地位并加强美印双边合作;第二,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仍占有一席之地,美国还不至于抛弃巴基斯坦;第三,美国仍将在印巴间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以维持南亚地区的稳定和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

标签:;  ;  ;  ;  

克林顿的南亚之行_印巴冲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