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地区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土地论文,规模论文,经济发达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根本上是因为这种新制度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和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表明“要显著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必须在专业化、基地化、科技化、市场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经营成本。在这方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但是促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也将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流动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充分尊重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开发土地规模经营,将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的温饱问题。但由于经济规模小,农民的农业劳动形式比较分散,耕作技术也比较落后,加上农业效益比较低,影响了农民的经营积极性。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沿海地区,由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与此同时,农业的收益与乡村工业的收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种植业比较效益不高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沿海发达地区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要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明显流动和集中,从政策的角度来看要采取“双管齐下”的政策,一方面改善粮食生产的外部生产环境,另一方面要调整种植业的结构。所谓改善外部环境,就是改革粮食生产和购销管理体制,根据市场的供求结构建立一个既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又能建立比较稳定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所谓调整种植结构,在本质上就是改善土地经营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产出率,提高农业种植效益问题。目前,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把土地的规模经营提到了发展的日程上来,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就应运而生了。当前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组织、积极稳妥地在农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工作。
发展适度经营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载体。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利用最基本的现代技术和要素,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和经营方式的改革,实现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山、水、田等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达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高收益的目的,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产业部门。而小规模分散的农业生产与经营模式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难以形成合理、有效的利用现代化要素,因而带来农业投入不足,物质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农艺规范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等提出了客观要求和实际可能性,因而必将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浙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6亩,人均粮食用地不到0.5亩,一般每户家庭承包地只有2~3亩。劳动力大量转移以后,种植日益趋向于兼业化、副业化,许多农民种田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口粮,并不指望种粮致富。加之种粮的成本比较高,粮食价格体系一直不合理,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种粮户有的甚至于亏本。当前,浙江省正在大力推进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特别是粮食种植品种的调整,目前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在农村经济方面,现在发达地区面临的矛盾主要是农业小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致富的矛盾、小规模经营与二、三产业持续发展的矛盾、小规模经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矛盾。因此,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不仅是稳定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从长远的发展观点来看,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新形势深化农村经济改革、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稳定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是发展农业集约经营、实现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这也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关于农业要实现两个飞跃的论断与预见的正确性。
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第二次飞跃的前夕,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农业第二次飞跃的趋势,人民群众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有许多地方实行了土地承包权股分制的尝试,台州市远景村在全村农民同意的前提下,把农民原承包的土地折成股份,交给农业发展股份公司经营。对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已经出现的新的变化,各级政府要抓住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机遇,总结群众的创新形式,积极加以引导,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以“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为指导,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四个转化”,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家庭经营向企业化经营转化。
二、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与形式
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党中央多年来既定的一条方针,也是农村经济长远的发展方向。农村是否具备开展适度经营的条件,主要把握四点:
1.条件成熟。即农村二、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在没有生活保障的前提下,人们是不会放弃土地经营权的,只有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原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是否大多数已经转移到农村的非农产业中去,转入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是否已经有了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二、三产业为主。
2.集体经济的基础较好。即集体经济有足够的支农建农的实力;有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大规模的商品生产需要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涉农公司、企业以及社会进行广泛的使用合作,为农业经营组织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优良种苗、科学技术、储存、运输、加工、流通、保险等一系列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3.群众自愿。即农民有要求,在农业劳动力实现转移以后,农民有放弃承包地、转让土地的要求;同时农村有一批善于经营的承包大户愿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4.领导有力。乡镇政府,特别是村组织一级的领导力量比较强,有能力引导农民、组织农民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这些条件中,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在沿海发达地区,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1)一种倾向是时机成熟后,没有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在实现农村农业劳动力实现转移以后,一般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农民以兼业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并逐步把种植业当成是一种副业,进而把农业当成是负担和包袱,最后是耕地抛荒,农业生产萎缩。另一种情况是经济发达的农村把原来一家一户的承包地转让给外地农民耕种,从本地农民的“千家万户”转变成外地农民“千家万户”,最终还是分散经营,第一产业的实力没有得到增强和提高,还会错过发展机遇。(2)另一种倾向是把有可能进行规模经营的土地改变用途,用于进行房地产开发,这时土地的开发价值是大大提高了,但发展第一产业的土地资源永远失去了,土地数量的减少使得原本需要集中的土地数量进一步减少,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就更难了。
耕地相对集中以后,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搞规模经营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面对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当前经济发达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形式来看,土地承包使用权股份制是一个值得推行的重要形式。农村基层集体经济的成员把土地使用权进行股分化,使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权分离以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与具体地块的占有已经分离,通过这种分离使得土地的使用与经营权实现流动和集中。台州市远景村的土地使用权的股份制改革是比较好的一个典型。
远景村地处集镇中心,每年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货币资产达到800多万元,村集体兴办了宾馆、停车场、木材市场、毛纺厂、水产制冰厂,二、三产业比较发达。村领导结合本村的实际,在征求全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股份制的方案,其要点是:(1)创办实体,专业经营。将农民承包的土地折股后交给村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下属的农业发展股份合作公司统一管理。股份公司聘请管理人员、经营、开发土地资产,其经营的收支情况每年张榜公布,接受全体股民的监督。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2)明确经营责任和收益范围。村组织从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中提取一部分收入作为农业补贴。股份参与分红的利润,全部来源于土地资产经营所获得的收入,包括柑桔、蔬菜基地、水田的土地承包款、木材市场、停车场、水产品加工场、集体出租房的土地租金收入,但必须是除去股份公司管理人员的工资及费用的净利润。同时规定,如果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户让土地抛荒,则要罚每亩200元。(3)以承包方式实现规模经营。村里抽调整8名生产队长和村两委成员分别组成测算组和丈量组,对村集体资产的经营组织统一管理发包,统一招标。实行股份合作制土地后,全村610亩水田及106亩蔬菜基地实行招标承包,除103亩水田由本村75户愿意耕种的农户分户承包外,其余水田承包给4户外来种田大户,使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了规模经营。村民可以根据他们的土地承包股权取得土地经营的收益,但已不再直接经营土地了。这不仅促进了经营结构的调整,也使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远景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给了我们几点启示:
(1)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以“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与时俱进。
(2)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当紧紧抓住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流转与经营权放开的原则。
(3)必须有强烈的机遇意识,要敢抓机遇,抢抓机遇,善抓机遇。
(4)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这个战斗堡垒。
(5)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
各地的经验表明,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要解决好三个问题:(1)解决好耕地流转。(2)采取适当的经营方式。(3)保证经营的效益。在有条件的地方搞适度规模经营,怎么把群众不愿耕种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规模经营,这也就是一个如何实现耕地的流转问题。这个问题往往会面对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农民不愿种,又愿意放弃承包权,这种情况比较好处理;另一种情况是,农民不愿种,又不愿意放弃承包地,这就需要做好群众工作,对群众进行引导和说明利害。农民不愿放弃的原因主要是担心他们从事的二、三产业将来一旦出现风险和困难,没有承包地就没有退路。温州有一户农民,人在法国经商,承包地早已转让给他人耕种,但得知村里搞二轮土地承包,专程从法国赶回来参加二轮土地承包的事宜,目的是不放弃土地承包权;也有的人宁愿倒贴钱把承包地让给别人经营,就是不肯放弃土地承包权。面对这种情况,浙江省的经验是,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保留村民的土地承包权,转移土地的使用权,承包权与使用权分离,给具有承包资格的村民发土地承包证,给土地经营户发土地使用证。
三、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途径
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建立土地集中机制和流转机制。具体地说,就是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实行“三权”分离,即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使土地使用权能自愿、合法、有偿地流动起来,土地向经营能手集中,形成规模效益。对于土地的流转方式进行规范和引导,使之有利于规模经营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主要有:
一是土地的自发流转。即农户之间相互自发转让土地经营权。这种形式目前比较普遍,由于是自发转让经营权,政府也不需要做什么工作。也正因为没有政府的介入和管理,这种经营权的转让随意性较大,也很不规范,容易引起土地经营的纠纷。同时由于是自发转让,转让的土地空间位置上容易集中在一起,形不成集中连片的规模效应,也不容易进行农田建设,会给经营户在经营和管理上带来诸多不便。另外,这种自发转让也会因为随意性而导致经营期限不固定,出现经营上的短期行为,影响规模经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二是实行“两田制”。这种形式具体说就是把集体的耕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口粮田。这种形式在集体经济发达的地方出现得较早,适应性也较广,这种经营方式的建立需要村集体组织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工作的主动性,能够把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完善农业经营机制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农户把发包的土地划得集中连片,以便于开发规模经营。
三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反租倒包。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较有条件采取这种形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经营性公司,如农业投资公司、农业发展公司等,把农户手中承包田的土地使用权集中起来连片地租赁过来,进行基础设施的服务体系的建设,再通过招标、投标等方式承包给有经营能力的农户。这种形式较好地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但这种方式需要村集体经济管理组织在土地使用的用途上给予把关。
四是采取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办法,把土地集中起来,由村集体经济管理组织对土地的用途、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后,重新承包给有能力的经营户,实现规模经营。这种形式出现在乡镇经济比较发达、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这是因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二、三产业比较发达,非农产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较多的就业门路,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了,经济运行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都比较高,为土地使用权股份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的经济基础。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形式应该从实际出发,允许多种形式的试验,但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要适应和体现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要坚持条件,积极引导,规模适度,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主要是在沿海地区推进具有一定区域优势产业的规模经营,这种规模经营在本质上对一定区域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规模经营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集体经济组织不仅要重视规模经营中耕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注重建立企业化的经营机制,不断提高规模经营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规模经营中还要注意较高素质的经营人才的培养,集体经济组织要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建设有经营管理能力的规模经营中的人才队伍,使土地规模经营向着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标签:农民论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论文; 经济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集体经济论文; 三农论文; 适度原则论文; 农村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