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通过调查国内外污泥处置中心,主要以罐体及反应池等构筑物为主体,建筑房屋量体较少,一般均采用平屋面。它可以放置各种设备,增加了屋顶绿化的可能性。本工程采用斜屋面方式,上部有防水层、找平层、挂瓦等工艺。对于市政工程来说,施工经验较少,因此斜屋面施工是有一定难度。 本文通过在底模标高、抗滑措施、采取隔断建筑混凝土及收面工作的改进措施解决了斜屋面观感质量差的问题。
关键词:斜屋面;底模标高;底模抗滑;隔断浇筑;收面工作
一、工程描述
西安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置中心厂区总占地约144.8亩,整个厂区由生活办公区和生产区两部分组成。生活办公区包含展示办公中心、培训中心、员工食堂及员工宿舍4个构筑物单体,结构均采用斜屋面形式。
本工程斜屋面采用三棱锥立体造型独特,异型较多,坡度范围从3.82%到39.29%,变化大,一般常见坡度为20%。因此斜屋面施工质量好坏影响污泥处置项目整体效果的提升。项目部就斜屋面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向有关行业专家进行了咨询,专家表示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斜屋面混凝土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对现场施工完成斜屋面平整度及外观质量进行了实测实量和调查,发现平整度误差过大(8mm)确实存在外观质量缺陷。抹压收面不到位,培训中心斜屋面收面时间情况现场调查,均超过8小时。收面晚,混凝土不流淌,面层难以收浆,面层表观质量无法保证。调查收面过程中并未采取精细化措施控制混凝土粗平,现场表面质量高低不平。同时后期发现个别工人存在部分区域只收一次面的情况,表面平整度质量较差。检查了45处斜屋面平整度偏差,10处超出偏差范围要求,因此混凝土抹压收面不到位。 收面时间过长、平整度误差过大,本项对症结有实际影响。
二、问题分析
调查浇筑区域划分情况:现场调查培训中心浇筑混凝土工作面长为31.5m,宽为24m,
按照梁位置进行区域划分,间距设置为3.5m-4.5m,共划分区域6个。虽然能够按照区域进行浇筑,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1、接茬留在梁位置,浇筑难度增大,存在漏水、麻面等质量隐患。
2、斜屋面混凝土单侧浇筑,并且一次性浇筑面积过大,浇筑随坡度出现流淌现象。同时调查发现在浇筑过程中整体钢筋网片及保护层处均存在流淌现象,需要操作工人不断进行返工二次填补混凝土缺料。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滑移情况进行了现场的随机抽查,发现均大于要求的5mm误差,现场混凝土未设置抗滑移措施,存在质量缺陷。
3、斜屋面模板支设施工完成后,通过现场调查底模标高情况,超差点数15个,均超出目标值范围。
三、采取的措施
1、展示办公中心斜屋面的支模区域最大支撑高度13.5m,根据屋面结构形式,综合考虑架体安全及稳定性要求,全部采用扣件式支撑体系。优点:具有承载力较大,拆装方便,搭设灵活,加工简单等优势。
2、梁下立杆横纵距0.9×0.9m,板下立杆横纵距1.2×1.2m,横杆步距1.2m,剪刀撑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梁底支设方式采用拖梁方式,充分发挥扣件架优势。
3、底模安装标高控制
先确定底模标高,再支设支架顶托、立杆等,已经确定好的底模标高会因支设下部体系二次扰动造成较大的几何尺寸偏差。根据结构层高计算支架体系,搭设高度,由架子工负责实施(预留顶托、调节撑、木龙骨、胶木板高度)完成后组织验收,确保整体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木工对支架立柱标高进行复测,根据顶托、调节撑调节至龙骨底端,对顶板使用的钢管、方板胶木板进行检查,确保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在顶托上搭设水平钢管及纵向木龙骨,间距严格按照方案落实,最后在木龙骨上铺设胶木板,拼缝严密。标高进行二次复核,误差过大对顶托进行微调,确保误差范围内。
4、施工工序:
计算支架高程实施并验收模架整体稳定性-------复测立杆标高,根据顶托、调节撑调
节至龙骨底端------搭设水平钢管及木龙骨----铺设胶木板----二次复核,并进行微调。首先利用水准仪在24根框架柱上标定出+6m标高点(一层高度为5.6m,便于人员操作。操作木工根据9个标高标定点数据,从+6m向上量取对应的距离(两人配合拉线确定底模高度)
5、加强底模抗滑移构造措施
梁柱节点紧固措施:次龙骨采用50*100mm方木,与柱交底位置加工成倾斜断面,与斜模板吻合。然后采用对拉螺栓进行紧固。 模架抗滑移措施:扣件式斜拉杆设置全部坡向屋面方向,斜屋面范围内满布。经过过程能力计算,指数1.54为1级,(范围 1.67>Cp≥1.33 等级为1级,判定标准为能力充分)过程能力充分,高程控制较好。以屋脊为界左右两侧对称且由低至高逐步进行,减少混凝土的下滑力。参照平面尺寸划分为22个作业区,并明确质量操作要求及责任人。
6、采用钢丝网片进行隔断浇筑,浇筑混凝土前,根据浇筑区域划分图设置钢丝网片,屋面设计板厚为12 cm,则现场采用12cm高钢丝网片(空隙尺寸为10mm×10mm)进行隔离。设置原则:钢丝网片沿隔断方向每隔3m设置一道,并同时设置一道竖向钢筋(∮14高度为12cm),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丝网片破坏发生较大偏移,从而有效抑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随屋面坡度而产生流淌现象。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在屋面瓦设计原有的预留钢筋头上标记混凝土需浇筑高度(原设计屋面预留钢筋头高度为顶板顶面以上10cm,间距为0.9m梅花型布置),浇筑过程中以此来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粗平,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
浇筑完成后,先用铁锹、推板等初步整平,木蟹打平,进行抹平压实,确保斜屋面整体初步粗平。 浇筑区域的精细化划分以及钢筋网片的加强,使混凝土的抗滑移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7、收面工作区域划分 现场收面工作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施工区域进行,调整宽度(作业面宽度≤3m),由下至上逐步进行,划分为11个作业区域,并规定收面作业行进方向。明确作业负责人,严格按照要求控制作业。收面在混凝土处于半硬塑状态进行,能够有效挤压出表面的空隙水,提高混凝土的表面强度和表面平整度,排出过多的水分,边收面边覆盖。
结论
本次实施的斜屋面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采用了先进BIM技术,并开展了标准化、样板引领建设工作,实现工程精细化质量管控。
参考文献
[1]郝涛.卫碧详.坡屋面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与实践 [J].福建建筑. 2017(49):25-17.
[2]鲁勤健.关于提高建筑工程观感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J].浙江建筑. 2012(113):56-46.
[3]万敏,曹城.高峰亭.坡度大于70°屋面施工工艺的探讨 [J].河南科技. 2014(30):12-07.
[4]吴子详,韦连华,虞功平.提高屋面分仓缝施工质量[J].城市理论研究. 2015(111):167-117.
[5]赵应,周忠克.林浩.浅谈弧形坡屋面双层模板施工质量及建筑信息模型应用 [J].工程技术. 2016(87):45-19.
论文作者:张慧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屋面论文; 混凝土论文; 标高论文; 质量论文; 区域论文; 高度论文; 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