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锁经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2646(2000)02—55—04
连锁经营方式起步于美国,19世纪50年代末,第一家连锁店在纽约创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连锁经营在本世纪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较晚,随着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现代连锁经营方式也传入我国。进入90年代,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的部分国有商业企业开始探索这一新型的现代经营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制约了这一形式的健康发展。
一、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
自1987年我国出现第一家外资连锁店肯德基快餐店以来,连锁经营在许多城市迅速兴起,我国的连锁经营多种多样,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中外合资等形式,国有流通企业成为连锁经营的主体,集体、私营、股份制、外资等其他资产主体的连锁企业所占比例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国的连锁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我国零售企业中最具潜力的部分。
从地区分布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连锁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均高于其他地区。优势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在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上海占7家。1998年, 上海联华超市公司上半年销售额18.6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利润1905万元,同比增长46%。 上海华联销售额13.23亿元,利润1450.2万元,同比增长52.03%。
在业态结构上,着重发展以便利店、超级市场为主要业态的连锁经营,专业店、仓储式商店等其他业态、以及餐饮业、服务业连锁也逐步兴起。另外,以大型商业企业为龙头的百货及餐饮连锁经营企业发展迅速,带动小企业加盟,以其独特的企业形象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受到消费者的认同。
在组织形式上,大部分企业主要以正规连锁发展,特许连锁只作为一种辅助形式。但是特许经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企业扩大规模的有效方式。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一项调查显示,特许经营企业数占该会会员总数的1/3,其中包括北京王府井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全聚德烤鸭集团、“狗不理”包子集团等。
二、我国连锁经营面临的问题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连锁经营的这种客观要求与商业企业的现状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1.大多数连锁经营规模小,发展速度慢
据有关资料表明,肯德基快餐店已在我国30多个城市开设了百多家分店。一般认为,连锁分店到14个时,才开始盈利,才能发挥规模优势。世界上销售额排序前4 位零售连锁公司其分店数目分别为:①沃尔玛(美国)2561个,②西尔斯(美国)1940个,③麦德龙(德国)2387个,④凯玛特(美国)4000个。相比之下,我国一部分连锁企业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点,处于亏损状态的国内连锁企业在规模上与国际连锁公司相比差距甚远,发展较慢。规模不大的连锁,得不到规模效益所带来的利润,而连锁经营的实质就是规模效益。
2.规模不经济,企业效益差
连锁企业规模的扩张应该是有效益的扩张,是通过规模扩大而降低单位成本,从而增加收益的经济模式。因此,企业的店铺数量多并不能完全和效益划等号。目前,各家连锁经营公司在同一城市或同一区域,副食店、粮店、菜店自成系统,各开各的连锁店,各编各的连锁网,经营品种重复的连锁店左右为邻,盲目竞争,虽然店铺数量达到了理论上的盈利规模,但这样的店铺开得越多,规模越不经济。有些企业开了几家店铺赔钱,不是及时总结经验,而是一味认为规模不够,店铺数量增加了效益反而下降,结果包袱越背越沉。
3.规范化程度低,管理水平滞后
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开始了连锁,而经营方式上却没有达到统一的标准,使得顾客在统一商号连锁店里,得不到一样标准的服务。一般来说,连锁经营要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这些“统一”都是连锁经营规范化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已经发展起来的连锁店中,除部分中外合资的连锁店和少数几个国内连锁公司比较规范外,大部分都存在着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明确,总店和分店之间关系复杂,责权利不清晰;连锁公司对连锁经营的基本要求和内在规律,缺乏深入的专门研究,照搬单体商店管理模式,难以适应连锁经营多分店发展的需要。
4.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改变连锁企业“雷同化”格局
目前连锁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必须以独特的企业形象去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连锁企业应通过寻找和挖掘消费需求的潜力,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身的优势、竞争者状况和消费者心理变化情况,选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目标市场。国外著名连锁集团之所以能够很快地发展和渗透,关键就在于它能针对目标市场,策划独特的经营风络,形成整个组织及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从而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和接受。我国连锁企业必须改变当前“雷同化”经营的倾向与现状,充分考虑消费者关心的利益点,塑造自己独特的经营风貌,树立富有个性经营的企业形象,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加盟,不断壮大连锁企业的规模。
5.配送中心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连锁企业的发展
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是连锁经营的中心环节,它一端连着厂商,另一端连着店铺,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理论上讲,各连锁店不设仓库,由统一配送中心按每日售货品种进行补给。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①统一配送率不高;②配送规模较小;③配送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多数连锁企业机械化水平低,计算机应用很有限,离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无纸化为主要特征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相差甚远。有的店连集中进货也做不到,经营上相当分散;多数店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或既有的配送中心难以高效运作;机送中心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配送中心的配送率低,仓储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等硬件问题还普遍存在。
三、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
1.政府应当大力支持
连锁经营发展涉及面广、投资大、审批手续复杂,特别是筹集足够的资金难度大,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对连锁企业的支持主要表现在管理政策和税收。在管理政策方面,要建立连锁经营的标准体系,防止出现管理环节的脱节与空白,实现连锁经营的规范化运作。在税收管理上,对连锁企业的课税实行法人申报纳税制,由总店统一核算和纳税,需返还的增值税由税务部门根据税收共享办法,分级返还原税收管理部门。政府的支持重点应放在创造有利于连锁经营发展的外部条件上。如:促进生产部门大力推行条形码,研究开发商业应用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协调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关系等。
2.扩大规模,走跨部门、跨地区之路
中国连锁企业必须加速扩大连锁规模,走集约型发展之路,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点基础,通过企业法人之间的相互参股、控股以及兼并、租赁、合资、合作等方式,打破行政隶属和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格局,消除财税体制的行政壁垒、行业壁垒,构筑开放竞争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运行体系。
3.提高赢利能力,进行效益扩张
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赢利能力的关键。管理手段必须现代化。连锁企业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应当提高员工基本素质,特别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另外,实行买断经营也可以提高连锁企业赢利能力。买断经营可以大大地降低进货价格,又能杜绝“关系商品”的侵入。上海华联和联华营业资料显示,采取买断经营,连锁企业的毛利率提高15%~20%。这要求连锁企业必须按照市场需求来制订精密的采购计划,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经营管理,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4.加强经营的规范化管理
连锁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管理规范的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和规模效益的基本保证。通过连锁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能够形成严密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统一形象,形成独特的经营特色和风格。在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可从五个方面建立规范和标准。①企业形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②编写标准化的信息资料、培训教材和经营手册;③建立标准店,为培训和开放新的连锁店提供实体样板;④制定标准化的商品布置和陈列模式;⑤制定统一的商用文件及表格的形式。此外,还要做到总部、分店和配送中心三者之间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责权利统一。
5.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
对于众多的中、小型企业,通过联营,建立多个企业服务的共同配送中心,由共同配送中心向厂家和批发商统一采购,然后向多个企业的连锁店配货。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应根据各地区物流水平因地制宜,适时发展。具体运筹应把握如下几点:(1)统一规划、集中部署,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建设配送中心;(2 )政府部门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在仓库、码头、货场、公路、铁路、航道的规划与建设方面,为配送中心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3 )连锁企业应该重视配送中心设备设施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和现代的机械设备,加强配送中心信息网的建设,不断推进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管理;(4 )实行连锁经营配送的共同化与社会化。
虽然我国的连锁经营还存在资金、管理和体制上的问题,但它正在成为零售业的重要的经营形式,迅猛地发展和壮大。连锁企业正通过市场做大、联大、靠大,实现规模化经营。连锁企业已经开始用市场经济的办法,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实现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存量资产的重组,走跨地区、跨行业、跨系统联合发展之路。
收稿日期:199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