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冲淡书面计算_数学论文

如何冲淡书面计算_数学论文

应该怎样淡化笔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淡化笔算”是我们计算教学改革应该坚持的一个方向,新课标对此做了合理的安排.但实际教学中,新课标的安排并没有落到实处,笔算仍在严重加重着学生的学习负担.针对此,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改革考试模式来淡化笔算,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方案.

一、“淡化笔算”是计算教学改革中应该坚持的一个理念和方向

2001年推出的数学新课标中提出了“淡化笔算”的理念,其原因在于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整个社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笔算在科研、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少,而考试中对笔算准确性的追求又严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现在看来,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科研中,超级计算机早已运用;在工作生活中,各行业都已普遍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比如公司财务管理、超市收银等,即使在小商店,也大都是用计算器计算,原来常用的算盘现在已很少看到.现在的手机以及各种电子产品中所带的计算器让原来生活中存在的笔算可能性基本消失.可以设想,一个即使完全不会笔算的成年人,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完全不会感到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花大量精力去练习复杂的笔算,以追求笔算的熟练程度和高准确率就越来越显得没有必要.因此,“淡化笔算”应该是我们计算教学改革中应该坚持的一个理念和方向.

二、新课标中对“淡化笔算”的设计

“淡化笔算”只是一个理念,一个方向,还需要具体的落实.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淡化笔算呢?对于此,新课标提出了两个具体要求.一是要避免复杂的计算,将计算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笔算能力的具体要求是“1.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这里实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将乘除都控制在两位数与三位数的计算之间,四则混合运算控制在三步以内,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大的计算量.二是对笔算的要求是“能笔算”而非“熟练计算”,掌握笔算的方法,会算就行,没有要求达到什么样的速度和正确率,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在解决问题类题目中,复杂计算有时很难避免.这是因为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计算本来计算量就很大,我们不可能在教学中为了减小计算量而更改数据.比如银行利息的计算,银行利率是国家规定的,我们不能改,再比如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计算量特别大,我们也不可能为了计算简便就将圆周率简化为3.再说,既然是解决问题,我们就应该尽量面对真实的实际问题,学生也需要学会处理这些复杂的数据而非回避.实际上教材中对这些数据也没有回避,比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第21页中一道计算圆柱体积的题目,其列式是:3.14×(56÷2)2×87,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是:3.14×784×87=2461.76×87=214173.12,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个三位数乘三位数,一个六位数乘两位数,显然,这种计算量已超出新课标设定标准很多.设想一下,这种题完全用笔算,对于学生来说一节课能做几题?还剩下多长时间来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对于这种不能回避的解决问题中的大计算量计算,新课标提出的第二要求是使用计算器.新课标明确提出“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应该说,新课标中对于笔算的这种设计和安排是合理的.能进行简单的笔算,遇到复杂的计算或大计算量的计算则使用计算器.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实施教学,学生的学习负担应该不会太重,也应该能适应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笔算上仍然需要和几十年前的学生一样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反复练习.很多小学生书包中都有专门进行计算训练的资料书,当然这都是课外做的.这严重加重着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实际教学中的笔算

新课标的理念为什么不能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问题出在两个方面.

一是考试中对笔算高准确率的追求.

在实际的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问题都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理解和掌握.但关键的问题是计算的准确率,很多同学表现得很粗心,不是这里进位点没看到,就是那里乘法口诀念错了,老师一提醒又能很快改正.在数学考试中,计算准确率无论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班的成绩,其影响都至关重要.在现有完全通过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机制下,学生的笔算必须熟练而且正确率高,家长和教师是绝不会容许学生计算有很多失误的.而从新课标中的“能笔算”到“熟练而准确地笔算”的考试要求则需要大量地练习.当然,教师通过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有助于计算正确率的提高,但在现有大班额教学,教学水平不可能突然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练习仍是教师提高学生计算水平采用的普遍手段,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自然就会加重了.

二是计算器基本没有走进课堂.

在新课标的教学中,计算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在解决问题类题目中如果遇到大计算量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二是可以用来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计算器基本没有走进课堂.本来该用计算器计算的题目,学生基本上用的是笔算.那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不引入计算器呢?我们知道,人都是有惰性的,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自控力差.可以预见到,一旦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本该用笔算的地方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算,甚至本该估算、口算的地方也会使用计算器.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不但达不到“准确熟练地笔算”的标准,甚至有的学生连“能笔算”的标准也难达到,“加强口算,重视估算”的理念也会打折扣.也正是出于担心学生滥用的考虑,现在数学考试中是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的.既然考试中不能用,平时教学中当然也就更不能用了,计算器就这样被拒之门外.新课标中为“淡化笔算”所做的努力在实际教学中也就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四、通过改革考试模式来淡化笔算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淡化笔算,一是要防止对笔算正确率和速度的过高追求,当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以后,就没有必要在上面再花很大的精力.二是要合理地、有控制地使用计算器.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用笔算做题,然后用计算器检验是否做对,解决问题中复杂的计算则直接使用计算器,比如百分数、圆的面积周长、各种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内容.无论是考试还是平常教学都应该是这种模式.但正如前所述,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如果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我们怎么能够保证学生就只用其来检验笔算的正确性和复杂数据的计算,而不直接用来代替笔算甚至代替口算呢?这里的关键还在于考试模式.考试模式直接决定着平时的教学模式.以前的英语考试完全是笔试,培养出了很多“哑巴英语”,现在英语考试分成了听力测试和笔试两部分,虽然考试在操作上麻烦了一些,但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大增强.正是因为考试中禁止使用计算器,所以计算器完全进不了课堂.因此,淡化笔算的关键还是在于改革考试模式.

那么在数学考试中,我们要如何防止学生在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上“恶性竞争”,以追求代价太大的100%的正确率?如何有控制、有限度地引进计算器对笔算进行检验和进行复杂计算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向英语考试学习,将高年级的数学考试分为笔算能力测试和综合测试.在笔算测试中,试题可以包括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解方程、估算和简便运算等,在测试中不许使用计算器.笔算测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笔算能力是否达到了新课标所设定的“能笔算”的标准,应该是一种评价性考试而不是一种竞争性考试,因此可以用等级制进行评价,比如正确率达到90%以上可评为优秀,80%以上可以评为合格,80%以下可评为不合格.采用等级制后,师生在平时教学中就没有必要在计算上为了追求100%的正确率而超强度训练了,但也不会完全不重视笔算,否则可能被评为不合格,这样就可以把笔算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上.同时通过笔算测试实际上也考查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优秀的同学口算能力必然也比较强.综合能力测试则可以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运用.因为不用担心计算量,综合测试的题目可以更接近于实际生活,少一些人为编制的痕迹,更能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复杂数据的能力.综合测试用评分制,将笔算测试的等级转换成相应的分数与综合测试的评价相加做为学生的最后得分,以此评价师生的成绩.

五、要注意的问题

这种考试模式在操作上比原来稍微复杂一些,需要准备两份试卷,学生做完笔算测试题交卷后再领取综合测试卷和计算器.但如果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考试操作上麻烦一些也是值得的.但要顺利实施,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要考虑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同时实施,打消学生和家长的顾虑.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只在小学阶段实施这种考试模式,而中考高考时又完全是笔算了,自然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疑虑和担心,这种改革也就很难实施下去.中学物理、化学中的计算属于解决问题类计算,应完全放开使用计算器,但小学中低年级处于计算能力培养起始阶段,不能使用计算器.

二是对计算器的规格要有明确的规定.在小学阶段只能用仅有基本功能的计算器.

三是平时教学中对计算器的使用要严格控制.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是不能使用计算器的,包括解决问题类题目,只有在学习计算量特别大的内容时才能使用,比如形体表面积和体积、百分率的计算等.这个方案防止的是教师为了追求在考试中笔算的高正确率,而在教材外再给学生布置计算题从而增加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而如果在平时教学中,课本中的题目都要使用计算器,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达不到新课标中设定的笔算标准的,在本方案的笔算测试中也是不能合格的.

四是要加强研究,打消各方的疑虑.很多人,包括教师和家长,一直都是把计算能力看做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功,计算能力越强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越有利.学生花在笔算练习上的时间少了一些,计算能力必然会有所下降,由以前的“熟练”下降为新课标设定的“能笔算”,这有可能引起部分家长的疑虑,担心影响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甚至担心学生口算都会依赖计算器,乘法口诀都不会背.但实际上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担心.就好像以前有人担心汽车引入家庭后,人们会因日常运动量变小而引起体质下降,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我们同样相信很少会有学生连口算都会使用计算器,毕竟这样会很麻烦.而且我们可以观察,初中高中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很少是因为计算能力的欠缺,大多是因为跟不上数学思维难度的增加而丧失对数学的兴趣的.有限引入计算器,降低一些笔算的要求,正好可以让学生多花一些时间在数学思维的训练上,这对数学学习反而是有好处的.因此,做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多加强研究和宣传,打消学生和家长的顾虑.

现在学生学习负担很重,教育部门为了减负,提出了很多规定,比如家庭作业不能超过多长时间,书包不能超过多重,在校时间只能是多长等等,实际上这些规定的操作性都不强,只能算是一种呼吁,对减负来说是扬汤止沸,从来没有起过作用.要减负,必须从源头上改革评价方式,改革考试方式.在数学考试中有控制地引入计算器,适当降低对学生笔算能力的要求,可以做为一个方案进行实验和探索.

标签:;  ;  ;  ;  

如何冲淡书面计算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