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兴化中医院 江苏 泰州 225700)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与CT影像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CT扫描,依照椎间盘突出特点将病例腰椎分型;再对全部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比分析CT分型结果和中医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探寻内在关联。结果:42例患者中,湿热痰滞型5例,风寒湿滞型8例,肝肾亏虚型17例,气滞血瘀型12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1.90%、19.04%、40.78%和28.57%。CT影像提示中央型突出患者以风寒湿滞型居多,椎间盘膨出患者以肝肾亏虚型居多,旁中央突出型患者以气滞血瘀型居多,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突出型患者则无明显中医辨证类型(P>0.05)。结论:各个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CT检查,其结果具有一定规律特征,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和CT影像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性,临床诊断时,两者可互作参考。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CT影像;佐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080-02
辨证分型是中医最常用诊疗标准之一,是我国数千年传统医学的传承。虽然中医理论中的证型没有明确办法向世人展示其科学性,但在治疗某些疾患时,却又真实具有实用性。现阶段,随着医疗科研水平的深入发展,中医辨证分型同现代医学间的佐证关系逐渐被人们发现、认知,文章现以4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一疾病的现代医疗诊断结果和中医辨证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多数患者腰部有慢性劳损史或外物理损伤史,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疼、腿麻、活动受限。入选病例中,男22例,女20例,患者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45.75岁,患者病程4天~9年,平均病程5.32年,腰4~5发病27例,腰5-骶1发病15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以飞利浦MⅩ16层螺旋CT行影像学扫描。扫描范围:3腰椎~1尾椎。扫描时,患者仰卧位,臀部垫高,腰椎尽量拉直,如腰椎曲度难以变小,扫描角度可适当倾斜,以保证X线能垂直透过椎间隙。扫描取侧位定位片,椎间隙平行扫4层,椎体1层。CT扫描完成后,根据扫描结果将患者腰椎分型。分型根据《现代全身CT诊断学》相关诊断标准将入选病例依照CT扫描结果进行,该标准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5种类型:①中央突出型;②外侧突出型;③旁中央突出型;④椎间盘膨出型;⑤其他(上述类型以外的其他类型)。对全部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比分析CT分组结果和中医分型结果的一致性。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本次临床研究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和《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张东友)[2]制定,具体分型如下。
湿热痰滞型:①痰湿滞,久化热;②素体脾虚,乏力发困;③舌质红,苔黄腻;④一侧腰腿重且麻木;⑤脉细数。
风寒湿滞型:①患者有风寒湿邪之感;②经络痹阻,气血失调;③舌质红,苔白腻;④筋络抽出疼痛,行动困难;⑤脉沉缓而弦。
肝肾亏虚型:①素体禀赋不足,肾脏经血亏损;②阳虚者尿余沥,面浮白,胃寒;阴虚者面红烦躁,耳鸣目眩;③舌质淡红、苔少;④腰腿酸重无力;⑤脉细数。
气滞血瘀型:①外伤所致血离经隧,气血瘀阻经络,不通则痛;②舌紫暗有瘀斑;③面憔悴痛苦,插腰走路;④脉涩或弦数。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系统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湿热痰滞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例,占病例总数的11.90%,本组观察椎间盘17组,其中外侧型突出5组,虽然最多,但与其他类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风寒湿滞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例,占病例总数的19.04%,本组观察椎间盘26组,其中中央突出型12组,明显多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7例,占病例总数的40.78%,本组观察椎间盘54组,其中椎间盘膨出型32组,明显多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例,占病例总数的28.57%,本组观察椎间盘33组,其中旁中央突出型15组,明显多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对比结果详见表。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骨外科常见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腰间盘软骨板、纤维环等组成部分退行性改变,在受外力作用下,髓核组织从病变处突出,刺激或压迫相邻脊神经,造成腰痛、下肢放射痛等临床症状[3]。在中医学领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腿痛连膝”范畴,多见于腰部有慢性劳损或外物理损伤的人群,如重体力劳动者等[4]。器械诊断是现阶段西医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如CT、MRI等,中医诊断则多通过辨证论治,两种医学虽诊断方法各有侧重,治疗方法也差之千里,但从本质上来说是殊途同归。
本次临床研究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扫描和中医辨证论治。通过研究发现,现代医学可通过影像技术鉴别腰间盘病理学改变类型,中医学则可以通过辨证论治对上述病理学改变进行份分类,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5]。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除外侧突出型患者则无明显中医辨证类型以外,CT影像提示中央型突出患者以风寒湿滞型居多,椎间盘膨出患者以肝肾亏虚型居多,旁中央突出型患者以气滞血瘀型居多,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诊断存在一定相关性,现代医学可为腰间盘突出的中医证型鉴别提供依据,中医证型鉴别也可作为西医确诊腰间盘突出类型提供重要参考,两者联合诊断利于临床科学制定治疗方案[6]。总之,各个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CT检查,其结果具有一定规律特征,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和CT影像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性,临床诊断时,两者可互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凌云.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6):17-18.
[2]郭彦涛,杨少锋,邓博等.辨证分型定向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6):5-8.
[3]罗换新,赵学文,王长安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参数的对应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3):237-239.
[4]傅礼洪.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9):88-89.
[5]刘永强.浅析腰间盘突出症与CT影像学之间的相关性[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129-129.
[6]刘惠芝,陈美花.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239-240.
论文作者:张惊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中医论文; 影像论文; 相关性论文; 统计学论文; 椎间盘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