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郊区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郊区职业技术教育是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有中等专业学校22所,中等职业学校28所,郊县工业局所属技工学校5所,在校学生达3万人。虽然办学历史不长,但已为农村输送了10多万中等专业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进程,成为农村中等技术人员和各种专门人才的重要来源。
办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从上海郊区的实际出发,探索改革发展城郊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路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郊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背景
上海郊区是我国农村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随着郊区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将向高层次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所以,了解和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是研究构建郊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条件和依据。
郊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背景:
上海的战略目标是建成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郊区要建成现代化的城郊型农村,建成城市副食品基地、大工业扩散基地、科研测试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同时还应建成城市人口疏散和旅游、休息的场所。可见,郊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的辐射为依托,以城市的需求为导向。
上海在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中,将大大推进郊区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近郊6区县将率先发展成为与中心城融为一体的城市化新区域,其中浦东新区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区,六个郊区县将建成二级市,而且将建成卫星城镇群体。
上海郊区依托大城市,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十个区县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之列,1978年至1992年,工农业总产值从50亿增加到719.5亿元,增长了14.4倍。工业总产值从35.2亿元增加到648.8亿元,增长了18.4倍;农业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外贸出口从2.93亿元增加到122.9亿元,增加了41.9倍,这其中,尤其是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已成为上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后,上海郊区经济要适应全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加快实现“五个一流”的目标,即一流农业、一流乡镇工业、一流第三产业、一流农民生活、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目前,上海郊区乡镇企业正向技术密集型、外向型、集团型方向转化,正在规划建设的县级工业小区16个,乡级小区196个。
那么,如何使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协调、高速的发展,经济学界认为,通过教育手段把科学技术转化为优质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可见,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促进上海郊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这是郊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背景。
二、发展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路
发展改革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农村办学,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农村各类专业人才;第二,必须按科学办事。发展郊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规律,就是既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遵循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第三,发展郊区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出发,从普、职、成三教的各层次教育的整体来考虑,整个教育都要围绕为实现郊区农村的整体目标;第四,必须从郊区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出发。目前郊区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着两个共同性的问题:一是财力紧张,办学经费相对不足,学校底子又薄,同办好教育是对矛盾;二是教育力量不足,队伍素质不高同培养合格人才的矛盾。
鉴于以上分析,发展和改革郊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路是:
1.加快速度,大力发展郊区职业技术教育。
(1)基础教育要进一步转轨。首先基础教育要根本转变办学指导思想,从升学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改变普通教育从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转变为经济建设服务;二是从单纯的普通教育转变为普教与职教相结合,这种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融合是当前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三要创造条件,举办职业班。教育对象是初中毕业生或初中、高中各年级分流的学生,通过举办职业班,发挥基础教育学校的综合效益,促进普通教育的改革。
(2)职业技术教育要大力发展。郊区职业技术教育是个薄弱环节。1994年郊区六县初中毕业生能升入高中、中专、技校和职校的学生,占60%左右,有4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直接回到农村,他们又大部分被吸收进乡镇企业,造成乡镇企业人员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影响了企业经营发展和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中学入学高峰的到来,郊区初中毕业生逐步大幅度增加,1997年郊区六县初中毕业生达6.5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扩大招生规模。1997年以后,初中毕业生逐年回落,到2000年初中毕业生为3.73万人。因此,1997年以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主要从内涵上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同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有较大的发展。但是,目前郊区各县职校普遍存在规模小、条件差,跟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很不适应。为此,应当亟待研究扩大郊区现有职校的发展规模,加强职业学校的规模化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2000年前每县办好2-3所示范性的骨干学校,以利于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2.优化教育结构,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上海郊区向现代化发展,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结构呈行业型、集团型、外向型的趋势。目前,郊区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顺序调整产业结构,采取优化提高第一产业,调整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开拓第三产业。到“八·五”期末,郊区外向型经济所占比重将由目前的18%提高到30%,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6.5%提高到35%左右。同时,乡镇企业向高层次发展,变加工依赖型为生产经营型,应用高科技,增加技术密集型产品,创办集团公司、跨国公司。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宾馆农业、绿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八·五”期间,郊区商业的中级管理人员、商业会计、营销人员和仓储运输人员在原有人才基础上将分别增长34.97%、16.62%、30.81%和37.58%。据调查,目前最缺的是集团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对外贸易人才、懂业务的外语人才、营销人才、工程项目管理人才、计算机管理和操作人才、市场研究和信息人才、法律人才、证券人才、信托和房地产人才、咨询服务人才等。这就使整个郊区的职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的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对教育结构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结构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对有些专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从整个郊区乃至整个城市进行总体规划,合理布局,这就要求突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开展跨系统、跨区县、跨城乡的合作办学,以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专业的稳定,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强化政府管理,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体系和运行机制。
强化政府管理,就要加强政府对整个区县职业技术教育的统筹管理。强化政府管理要加强政策导向、信息服务、评估督导等手段,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通过强化政府管理,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体系和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
(1)建立“普、职、成三教”新体系。“三教”新体系是以“三教”的独立性为前提,以教育的连续性和共同性为基础,是发挥教育整体功能的宏观调控机制。对普教应当是高质量的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尽快达到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的标准;职业技术教育要以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主,适当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要巩固提高扫盲成果,把重点放在初、中等文化技术教育和参与高中阶段分流教育。建立“三教”新体系的关键是把农村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当地培养人才,并兼顾升学教育的轨道上来。
(2)实施“经科教”三结合。“经科教”结合,就是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职业技术教育为载体,把人才培养和科技推广结合起来,把经济开发和智力开发结合起来。实施“经科教”结合的根本目的是“科教兴农”提高农村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要使“经科教”结合好,必须要运用政府的统筹协调手段,建立运行机制,首先要选择好项目;其次要有专业服务体系,最后确定结合点,以保证“经科教”结合的落实。
(3)搞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要围绕为当地培养合格劳动者这一主要任务来改革教育思想、结构、内容和管理体制。因此搞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验,就要从上海郊区形成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出发,建立教育与社会经济相互促进的机制,使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以适应郊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4.健全教育功能,郊区职业技术学校应强调综合性、多功能。
办好职业技术教育,应以农村的全局出发。当前农村的实际是: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形式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同时并存;二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三是社会分工、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科学技术不够普及;四是农村人才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相对不发达。因此,郊区职业技术学校应办成综合性学校,发挥多功能的作用。
(1)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形成多种办学模式。一是培养宽工种复合型的模式。这主要适应乡镇企业需要知识面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二是亦工亦农的模式。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扎根农村的专业人才,他们既要务工,也要务农,尤其是不转户口的农村学生,必须培养成能工能农的人才;三是培养专业经营者的模式。这是适应农村家庭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化的人才需求;四是培养综合经营的模式。这是适应农村从事多种经营立体农业需要培养人才的模式。
(2)学制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农村职业技术学校除了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至四年的班级作为办学的主渠道外,还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师资优势,采取多渠道、多种学制、多种办学形式,兼办职工中专、岗位培训及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办学形式可以是代培、合作联办、自费等;学习时间可以全日制、半日制和夜校等;学制有长有短,可以几年、几月、几天,以社会需要为原则。
(3)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的综合化。郊区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既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当地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又要适应经济基础和各种经营形式的需要,不能照搬城市的做法都搞单科性的专业。一般来说,凡面向县、乡镇企业的专业,可拓宽知识面,如电机一体、建筑产业专业、加工业专业等;凡面向农副业,面向村、农户的专业,以综合性专业为宜,如中等卫生学校面向村一级的乡村医生专业,应培养能防、能治、能医、能药的卫技人员,而不是设置医士、护士、药剂、检验等专业。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有改革课程结构,增加综合性的教学内容,现在有的学校在探索模块式复合型的课程结构,应当给予支持,并不断总结经验。
5.拓宽办学路子,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城乡一体化是为了充分发挥上海大城市对郊区职业技术教育的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
(1)依靠大城市发挥对郊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指导作用。上海是我国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在办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优势,应当充分发挥上海大城市对郊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指导作用,这一作用主要通过办学经验的传播和业务的指导,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各种活动,建立一定的制度和形式,通过行政和民间的开展各类业务指导,还可通过市区职业技术学校和郊区职业技术学校挂钩的形式,经常进行交流和协作。
(2)大城市对郊区职业技术学校的服务作用。要依靠市区人才、技术密集的优势,加强对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的培训和辅导,有条件的也可提供学生实验和实习的方便,担任农村兼职教师,同郊区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等形式,充分发挥市区师资力量的雄厚和教学设备先进的优势。
(3)直接为农村培养专门人才。郊区农村人才需求和门类是“百科大全”,什么专业都由郊区职业技术学校自己办,这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对于一些农村迫切需要,而当地又难以培养的专门人才,尤其是稀有专业,更应由城市来辐射,可以实行定向招生、委托培养等办法,市区中专要扩大对郊区的招生数,要采取多种措施,打开人才通向农村的渠道,直接为农村服务。
6.改革微观教育,不断提高郊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郊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除了需要宏观改革,不断优化教育的外部环境外,微观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才素质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质量,首先反映在思想素质上,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是培养农村建设有用人才的保证。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尤其要进行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的教育,引导学生立志为建设家乡,为振兴农村经济而刻苦学习。
(2)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校教育改革的落脚点,应当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在学校管理上,应当逐步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协调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基本技能训练大纲,用以指导实践教学,以改革过去实践教学不系统、不规范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