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在运用水利施工中的技术分析论文_朱远彬

钻孔灌注桩在运用水利施工中的技术分析论文_朱远彬

顺德区均安镇国土城建和水利局 广东佛山市 528329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钻孔灌注桩在运用水利施工中的技术,首先概述了水利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工序和混凝土的灌注,进而分析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调制护壁泥浆以及运输钢筋笼,最后给出关于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中存在一些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案,希望为相关领域及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水利;施工;技术;分析

1引言

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无噪音、震害少、承载力强、无挤土效应已成为现今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重要优势,并且成为基础施工中相当普及的一类施工工艺,这种施工通过在施工过程中以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而形成的一套较为成熟并具备体系化施工的施工工艺。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钻孔工艺、地质因素、混凝土灌注以及质量控制等都可能影响到其的施工质量。与此同时,在当前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也难以避免出现各类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升施工质量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本次探讨钻孔灌注桩在运用水利施工中的技术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水利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分析概述

2.1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

(1)一般而言,材料质量的好坏与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质量密切相关,从而在施工开始之前应当保证做到科学合理地检验和选用工程材料。严格依据关法律法规执行,并且在检验合格后相关单位应当根据指定要求的频率开展取样试验,待该项工作合格后再通过监理工程师开展复核试验。

(2)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桥梁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而关系到桥梁工程竣工后的使用质量和性能。因而应当确保桥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确保桥梁使用性能与施工质量,严格把控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同时加以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2.2 混凝土的灌注

(1)首先应当严格检查灌注桩混凝土的塌落度和均匀性,坚决弃用要求不符的(注意在灌注开始之前试灌)。

(2)在进行灌注时,应当对所灌注的泥浆面、混凝土面高度、水面以下的孔深开展探测工作。在灌注时,混凝土受到泥浆挤压的一定反作用,从而造成混凝土与导管间的摩擦阻力,因而要使得孔内泥浆脱离出孔口应当保证混凝土反作用压力最大限度超过泥浆的反作用力才可。导管的慢速提升使得混凝土拥有足够的时间来抵抗摩擦力阻力降低。并且应当预留出充分的排除通道,否则将产生夹泥、缩径等情况。通常而言,导管内的混凝土柱通常为3至4米间,如此是保证在导管提升时混凝土具备足够压力抗衡泥浆的压力以免泥浆进入导管内。

3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

3.1 施工技术

(1)施工方应当对机架枕木基础的密实性和稳定性进行检查,同时在钻孔时及时监测和控制磨盘垂自度和平整度,根据实际情况对偏差数值进行调整。技术操控人员根据之前与设计师协议后的设计图稿,及时进行钢筋笼准确数值各方面的处理。除此之外,钢筋笼应当采用完整的钢筋,若是缺少完整的钢筋,则应当采用搭接和焊接头开展处理,底端搭接不设弯钩。为确保混凝上层厚度达到相关要求,钢筋笼中间和上下的横截面,应当设计为各隔四米在同样位置置放四个水泥砂浆块和钢筋保护层。

(2)柱桩位置是关系到钻孔技术的关键因素。完成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后,应当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对待深水区的区域和施工场地的淤泥,构建一个相对合理、可靠并且完善的工作平台。操作的控制系统,应当对打桩数据进行全面测量,获取准确桩位的有关数据,根据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让桩位符合有关要求,并根据拟定桩位得到具体打桩位置。施工人员应当确保在勘测报告记录中,对比实际钻孔地的等高线和记录数据的钻孔深度,并将钻具的重量、大小等考虑在内,加强检测并实时记录岩土层的有关情况,取样后继续观测工作中地面的反应情况和钻机打孔的持久性,以科学合理的标准,严格操作打桩工作,从而确保桩基在持力层时足够的深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调制护壁泥浆

为充分协调好孔壁内外压力,施工方在钻孔时应当尽量避免发生钻孔内外渗造成塌陷和冒水,在进性施工时,应当同时进行钻孔操作和泥浆注入,在工作时,孔壁表面通常会出现一层泥皮,其可有效保护孔壁。灌入泥浆的基本成分为黏土、水分以及烧碱结合的产物,在调制泥浆时,控制掺入的地下水是极为重要的,应当具体结合施工地的水文情况严格把控泥浆的调制比配。在泥浆混合时,泥浆黏度控制为 22~25s,泥浆比例应当控制在1∶3和1∶4间,确保高于90%的胶体率。

3.3 运输钢筋笼

分段制作钢筋笼,严格要求钢筋焊接规则。监管人员应当严格检查并控制钢筋笼立体焊接质量,确保钢筋笼与孔洞形成垂直,下放钢筋笼时应当慢速下放,不可强制下放入孔,防止导致孔壁的坍陷和钢筋笼的变形。在吊装钢筋笼时,应当事先利用探测器观察钻孔里是否发生塌陷或存在障碍物等。在钢筋笼起吊运输过程中,采用两点起吊;即在安装过程中,将孔的位置进行对准,缓缓垂直放下,遇到阻碍物后,确保缓慢调整至合适位置后放下。

4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中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4.1 塌陷问题

在钻孔灌注桩的孔壁位置,极易出现塌陷,出现这种状况主要由于土质太过疏松或者泥浆加固性不好,或因护筒位置偏移、护筒内部水位不足等。在孔壁钻孔过程中,若出现泥浆疏漏,或出现气泡,即为塌陷预兆,应当实时采取合理举措,密实将旁边土壤填实好,降低疏松性,根据有关要求提升泥浆黏性,尽可能防止护筒内水位下降,以免出现塌陷问题。

4.2 冒水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桩位位置偏差过大、钢筋笼上浮、断桩、钻孔底部沉渣过多等各类质量问题,从而难以满足施工中的各种设计标准问题。待完成灌注桩工作后,一旦出现问题将极难开展补救,从而应在进行施工时就查出各类问题并及时修正,不可待事后检测再进行弥补。在进行钻孔灌注桩工作时,若是在埋设护筒过程中,护筒旁边无密实的土壤,极易造成护筒冒水情况,从而对整个施工过程造成影响,造成护筒位置偏移、地基下沉等问题;造成完工成果未达到设计要求,进而对桥梁质量造成影响,从而在埋设护筒工作时,应当确保旁边土质具有足够的密实性,尽可能减少土壤含水量。在对护筒开洞时,应当保证保护筒内水位低于护筒的五分之一,在控制水量的同时减少护筒冒水。

4.3 膨胀缩颈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若是发生混凝土膨胀情况,极易造成成孔直径由于膨胀极大不符合设计稿成孔,导致缩颈问题。在施工时应当合理防止缩颈问题,保证施工前科学合理选择水泥以及进行质量测评,如此才可切实保证混合泥浆质量,在质量源头确保施工质量。在进行钻孔时应当提升泵的钻孔力度,以尽量快的速度来钻孔,最后防止孔壁侧成为泥皮,进而有效防止并尽量减少混凝土膨胀现象,最终缓解膨胀缩颈现象。

5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越来越多的水下混凝土施工方式,工程规模和应用范围也随之增大,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显然已成为一项极具备发展潜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然而其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工序也比较复杂,这就更有要求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为准确及时地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来尽量防止此类工程质量事故。

参考文献

[1]王利.浅谈钻孔灌注桩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59-62

[2]张桅;张大勇;王俊;余启俊.关于水利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7):331-333

[3]于元康;范以宇;陈加志.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广东科技,2014(04):121-121

[4]陈凯.公路桥梁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分析及其溶洞处理技术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199-200

[5]张庆军.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及实施要点分析[J].门窗,2016(17):232-232

论文作者:朱远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钻孔灌注桩在运用水利施工中的技术分析论文_朱远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