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科学建设”:一个新的重要战略命题_科学论文

“党的科学建设”:一个新的重要战略命题_科学论文

“党的建设科学化”:一个全新而重大的战略命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命题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12-0003-0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命题,将党的建设所蕴含的客观性、规律性作出了深刻揭示和高度概括。这一命题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党的建设在科学化的要求和推动下日臻规范和成熟。

一、党的建设是一门科学

党的建设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实践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原理,马克思主义党建实践体现为自共产党产生以来的曲折而丰富的历史活动。党的建设在理论上既有基本的思想观点确立,又有系统的理论体系支撑;在实践中既有一般政党的建设特征,也有不同于一般政党的建设特色。因此,就理论而言,党的建设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贯穿的思想、观点、论断组成的科学体系,就实践来说,党的建设是通过党对政党建设规律的不断探索、认识与运用而前进发展的。

(一)党的建设是研究和反映工人阶级政党产生发展、自身建设和实现领导作用规律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理论体系而言,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范畴。从共产党创建开始,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就被置于科学的框架体系中,着眼于研究和探索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规律,无产阶级政党实现领导作用的规律,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变化与形势要求,历史地、逻辑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创建、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组织和参与了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总结,阐明了党的性质、党的世界观、党的纲领策略、党的组织原则等党的建设基本问题,回答了无产阶级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如何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开创者,列宁不仅成功地创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而且为执政党建设进行了可贵的理论探索,阐明了执政党建设的一些基本原理,诸如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领导和推动经济建设,执政党要高度重视党员质量,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等等,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确开展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原则。

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围绕党在中国领导革命夺取政权的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确立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领导革命斗争的党的建设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卓有成就的理论探索,对执政党的性质、建设目标、领导体制以及执政纲领、执政基础、执政能力、执政方式和党际关系等作出了更为深入细致的阐述,进一步回答了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开放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

显然,党的建设无论是理论内容的提出,还是理论结构的完善,都是致力于不同时期党的建设规律的探索,都在努力追求并体现理论的科学属性,其理论发展的历史也生动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所具有的科学特征。

(二)党的建设是在不断遵循和运用政党建设规律中前进发展的伟大工程

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具体建设组合而成、保证政党功能充分发挥的有机整体。早在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新时期党的建设称之为“新的伟大工程”。迄今为止,“新的伟大工程”包括了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建设系统更加系统完备。

作为一项极为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党的建设不是无序进行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运行规律。其中,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与基础,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作指导,党的建设会偏离正确方向;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保障,没有组织建设,党的建设难以落到实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外在表现,没有作风建设,其他建设成效无从体现;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没有制度建设,其他建设因缺少载体而流于空泛;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要害,没有反腐倡廉建设,其他建设难以取信于民。同时,作为主线,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五项建设的灵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五项建设的着眼点。没有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贯穿,党的建设将失去动力和目标。这表明,党的各项建设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每一项建设都会牵涉和影响其他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能单一进行,而需作为一个整体,用系统的观念和思路来推动和运行;而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规律不断认识和运用而形成的布局,体现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紧密相联。

(三)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治党理念的高度凝练和重大提升

长期以来,党的建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内在地体现了科学化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正是党的建设的科学化认识成果,而成功的党的建设实践无不是遵循党的建设规律所获得的。然而,认识和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无止境的。已有的成果只代表现实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党的建设必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实践中表现出新的特质,要求全党继续探索和认识、把握党的建设规律。

中国共产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在自身建设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党的建设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虽经多次解决仍反复出现,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诸如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党员理想信念的动摇与缺失,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好人主义的存在,党内腐败现象的蔓延,以民主集中制为主体的组织运行机制至今没能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等等。种种问题的长期存在,反映出我们对新时期党的建设规律认识不足,研究不透,把握不够。遇到问题,还是习惯于用我们以往熟悉的经验和方式来面对和处理,而恰恰忽略了今天的时代变化已使党的建设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这一事实。

恩格斯有句名言:“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所谓科学的看待,就是以历史动态的思维认识社会主义,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推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同样需要这种科学的看待。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提出,正是这种科学看待的本来要义。它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党的建设凝结而成的思想意识,是对蕴含于党的建设之中的规律性要求作出的高度概括,反映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理念的重大提升和党的建设实践的日趋成熟。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与要求

党的建设作为一门科学,早已寓意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中,且已被党的建设实践所证明。然而,正式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命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首次。这一命题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揭示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属性,而且赋予了党的建设新的更高的要求。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科学化,就是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程度及运用水平。把“科学化”的概念引入党的建设领域,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党的建设必须按照政党建设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运行。具体说,就是要求党的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作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

(一)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前提,是保证党的建设科学运行的决定性力量。

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科学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马克思主义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就是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全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逻辑性,科学合理地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又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反映马克思主义自身体系的发展过程,又反映马克思主义置于世界发展中对人类文明成果吸收创新的历史轨迹。通过理论武装,明确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将科学的价值追求与实践品格体现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必须善于运用科学理论开展实践活动。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没有向实践转化与发展的理论是没有价值的。运用理论开展实践活动,需要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与影响。其中,实践主体的理论修养、思维方式、认识水平及应用理论的能力,都决定着科学理论的实践功效及在党内和社会中的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就是运用科学理论所提供的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能动实践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党的建设,及时总结新的经验,用以指导新的实践,产生积极的实践效果。

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必须尊重并体现科学理论的创新品质。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科学理论的重要品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不断地进行理论追问,勇于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敢于接受批评和挑战。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突破自我,开拓思路,充实新的建设内容,寻求新的建设形式,促进党的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提升。

(二)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科学制度是科学理论的固化形式,是党的建设规律的凝结。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邓小平提出制度建党的新路,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载体、依托和保证,从此进入党的建设领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党内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反腐倡廉等方面建立了大量制度,制度的功效有了一定的显现,党内生活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然而,与制度本身的功能相比,制度的实际作用发挥依然有限,党内一些问题不仅长期存在,而且愈演愈烈,以至于制度建设的选择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其实,这里的问题不在于制度建设的路子应不应当选择,而在于制度建设的内容与路径是否科学。总结以往的建设路程,不难发现,虽然我们建立了许多制度,但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制度运行都不够科学完善。突出表现为实体性制度多,程序性制度少;道义性制度多,保障性制度少;要求性制度多,惩戒性制度少。这种状况的存在,导致已有的一些制度因过于笼统抽象而在实践中形同虚设;有些制度看起来明了,运作起来却无所适从;有些制度运作上虽天衣无缝,结果却不能完整体现制度本身所应当体现的原则和精神。由此可见,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比单纯订立制度本身更为重要。制度的科学与否往往决定着制度价值的有无或大小。因而,用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说到底,就是要使建立的制度符合科学化的要求。

这种科学化的要求突出体现在制度的科学设计与机制的完整建立上。制度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一个多层次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党内的根本制度,也有促进党内根本制度得以运行的各种程序性制度,还有确保党内根本制度完整准确体现的各项保障制度。其中,根本制度规定了党的建设的内容、要求和方向,程序制度则是落实和体现党内根本制度的关键环节,保障制度则是完整体现党的建设实质、获得正确民主结果、从而发挥根本制度积极作用的重要条件。没有根本制度,无法产生科学有效的程序性制度;没有程序性制度,党的根本制度难以落实;没有相应的保障制度跟进,根本制度在实践中难免走样,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纠正,制度的作用会因此而大大减弱。同时,单纯的制度本身并不会发生作用,只有将各个制度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动态化地运转,制度才能发挥相应的功效。这样一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就显得尤其重要。社会科学意义上的“机制”,是指把握系统内各种要素功能和互动关系,从动态角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应。如果说,制度所体现的是一个个不可逾越的规矩,重在引导、控制和规范人的行为,那么,机制就是将一个个制度联系起来,对制度发挥作用的各种要素进行有机组合,使制度有效运转。

因此,从制度的整体性要求来看,党的制度建设必须注重制度的全面、完整。在设计时要明确制度的内容、程序和运用的边界,力求细致严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从制度的实效性要求来看,党的制度建设必须考虑制度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制度间的链条体系,保证制度间的相互辅助,实现制度间的有机配合,从而构建起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科学方法是科学理论的实践形态,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键。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科学,直接决定和影响党的建设成效。一般来说,方法并没有固定单一的模式,它总要随着客观环境和工作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因时而定,因事而异,灵活运用。但是,由于方法是为内容而服务的,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使方法的运用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呈现出特定的不变性,并带有那个时代的痕迹。内容决定方法,方法服务于内容。受内容的决定和影响,方法将随着内容的变化而调整和改变。对于党的建设而言,与政治路线紧密相联的规律,决定了党的建设的内容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党的任务的改变及党内成员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与此相适应,党的建设的方法也势必有一个转变和改进。因此,在党的建设领域里,没有僵化的、一成不变的、任何时候都适用的方法。要想提高党的建设成效,党的建设主体就需根据变化了的任务、环境,寻求新途径,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在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从总体上说来,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仍然还有不适应的地方,战争的、计划经济的色彩依然存在。比如,在党内成员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民主意识日渐增强的条件下,思想教育中的民主、平等、互动式的思想沟通交流引导依然比较欠缺,灌输的说教式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再如,面对党内的诸多问题,运动式的解决惯性并未消除,做起来仍习惯于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但由于缺少细节的设计与体系化的制度支撑,结果常常只是控制了问题的表层,而无助于问题的深层次解决,反倒助长了形式主义。这也是党内一些问题反复出现、反复解决却依然存在的重要原因。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武装革命斗争过程中、在计划经济环境中所创造的许多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无疑具有极大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当整个中国已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置于全面开放的环境后,党的建设方式必将随之进行调整和改变。如果不加区别地一味延续、固守过去的做法,势必将曾有的历史合理性推向其反面,使党的建设陷于被动甚至处于某种困境。

显然,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方法探索上需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以往党的建设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甄别、界定,而不是抽象笼统地讲继承,对其中仍然适用于今天党的建设要求的予以肯定和确立,不适应的予以中止和废除。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合新形势需要的新的方法。按照科学化的要求,这些方法应包含现代科技元素,体现民主发展要求,符合开放性社会特点,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而这些方法的运用,将有助于增强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和实效性,实现党的建设新的形态,促进党的建设由单向走向互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全新命题。由于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因此,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也将是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是新形势下全党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需要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效。通常所说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提供给人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而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是用变化、发展、运动的观念去认识和把握变化、发展、运动着的事物,使人的思想、认识、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引领时代前进。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面对许多新的变化,在建设内容与方式上需要作出许多新的调整。调整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必然要突破一些传统观念,触及到某些原有规则和习惯做法,进而要求全党应以动态的、发展的思维去认识和看待。然而,总结以往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在思维方式上尚存在着陈旧、僵化和教条的问题。面对党的建设的新情况,不是从变化的实践中寻求解决的途径,而是从既有的框框中寻找解决的路径;面对党的建设的创新,不是以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基准予以考核和评价,而是以原有的规定予以认识和衡量,甚至阻止、叫停,以至于党的建设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党的建设创新比较艰难。显然,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更深入地解决党的建设问题,提高党的建设水平,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当务之急。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需要进一步拓宽思想视野。当今世界,政党政治是普遍现象。不同属性的政党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既为政党、执政党,彼此之间一定有某种共性的存在,有必须遵循的一般性的规律要求。因此,各个政党的建设确有相互学习、借鉴的必要、条件和可能。近些年来,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各政党的沟通交流以及政党执政规律的相互研究,但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对于世界政党自身建设的研究还比较缺乏,特别是在如何发展党内民主、有效监督制约权力等方面,探讨的思路还不够宽,采用的方式也不到位。由于视野的狭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的建设的创新。应该说,在如何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如何有效监督干部等问题上,国外一些政党的探索和经验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的。在这个问题上,确实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在比较思考中丰富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好地改善党的组织状况,改善党的领导,从而更好地承担起执政的历史重任。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需要进一步发展党建理论。党的建设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推进党的建设,需要我们不断探求、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通过概括、提炼,形成科学的党建理论,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党的建设科学运行。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党的建设置于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里,世界的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以及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无疑为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使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急需党的建设在理论层面作出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得出新的认识,确定新的实践途径,从而使党的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目前党建理论还缺乏对这些新领域新问题进行系统的、带规律性的研究,也缺乏对党的建设实践中潜在问题的关注和超前研究。显然,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需要在实践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努力破解大量复杂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积极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为党的建设新的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标签:;  ;  ;  ;  ;  ;  ;  ;  ;  ;  

“党的科学建设”:一个新的重要战略命题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