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班级社团化的管理模式在逐渐地发展起来,现在的班级教育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新时期班级社团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学生社团日益发展也为班级社团管理提供了正确的方式方法,只有把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和班级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在班级的良好发展。但是班级社团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隐患,本文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社团 班级管理 自我管理
现在的大学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最大程度地进行班级社团化的管理。大学校园的社团组织主要是以活动的开展来表现其特点,不仅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对于学生并不是强制参与,而是采用自主式的参与,因此吸引了很多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其中。如果对班级的管理采用社团化的管理,能够把班级和社团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并且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个性。
一、现今大学生社团的基本特征
大学校园的社团组织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培养和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让大学生在参加社团的时候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样也是在学生自发自愿的背景之下,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批准,并且规定了其组织章程、策划活动的方式、有特定目标的组织。大学校园中的社团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组织,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1.大学生是社团文化的主体。
主体性的含义主要是在文化中的地位方面的内容,组成的部分主要是人在文化中所具备的想象能力、选择的能动性以及价值体现,同样展现了人对于文化调配和共享的基础。社团的核心就是学生,学生能够创造社团,同样也能够被社团文化所吸引。
2.社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场所。
大学校园中的各个社团会吸引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并且朝着同一个目标而奋斗。这是在普通的教室课堂中学习不到的东西,并且传统的课题并不能让学生极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社团的开展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极大程度上发挥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
3.社团是学生交流的平台。
社团的成立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个性特点达到极大程度的发展,同时也是学生互相交流的平台。很多大学生在班级中也许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但是加入了有兴趣的社团之后,社团中的成员都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就能够通过社团这个平台,学生之间友好地相处交流。
4.社团是大学教育的新媒介。
社团生活不仅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还是大学教育的新型媒介,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社团的加入是学生的自主自愿行为,相对于加入班级来说,社团的学习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样也是社团活动中潜移默化而逐渐演变成的。
二、班级管理中融入社团化的可行性分析
1.大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现今大部分的大学班级,都是按照专业来划分的,通过专业区分班级已经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的环境和场所,同样也是大学生进行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重要的平台。但是这样的方式来划分班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的个性认知。班级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学习背景,并且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立的个性特点,有着不同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等,这就会造成班级的凝聚力下降。更多的同学把精力选择投入到了社团活动之中,也就会造成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班级的意义和作用也就大大减少,班级的概念和意义也就逐渐被学生淡化了。有很多的学生认为,大学班级只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要素,没有其他的含义。这就会使得开展班级活动越来越困难,遇到的班级问题也逐渐增多。
2.大学班级和社团之间的关系。
大学班级和社团之间有很多区别,不仅在管理模式方面、正式的程度方面,以及群体成员的归属方面,都有很多的异同点。
具体分析如下:
(1)社团和班级之间的不同点:
第一点是学生交流的程度以及亲密程度来区别比较。班级学生大部分是因为共同的专业所组成,这就会掺杂一些功利性的因素,而不是感情的因素,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学校的规定强制把班级成员结合在一起。但是社团的成员之间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才组建在一起,是学生自主性的选择参与,并且成员之间的地位是处在同一水平线的,所以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简单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第二点就是从正式程度上来区别。大学班级是学校创建的正规组织,班级中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校规校纪,学校给班级配有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而社团组织区别于班级,社团在学校的构成中并不是正式的组织,首先社团的组织结构相对比较松散,社团的活动方式也是相对比较灵活多变的。
第三点就是成员的归属来区别。班级归属是所属的群体,但是社团只是一种参照的群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社团和班级之间的共同点:
第一点是社团和班级都是由学生组成,学生是班级和社团的核心,同样也是互相产生影响的组织。
第二点就是社团和班级都会制定一定的目标和方向,其中班级制定的目标大部分都是学校要求的教学目标,而社团的目标和方向主要是根据社团的个性特点来制定相同的兴趣爱好,从而实现成员之间的共同目标。
第三点就是社团和班级都有规章制度来束缚和要求规范,班级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学校的校纪校规以及学校的行为守则,社团的制度主要是把成员的利益放在首位,具有一定的灵活多变性。
3.社团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班级和社团之间不仅有着很大的不同,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班级和社团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对于班级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社团式的管理,能极大程度上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
主要表现为:
(1)社团不仅能够加强班级学生归属的感觉,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够让学生扮演社团中重要的位置;并且社团的创建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爱好,他们身在班级之中,自然能够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
(2)社团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班级学生的素质,从一定程度上提升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培养班级的团结意识。社团的活动比较广泛,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所以在活动的开展阶段能够通过集体成员的力量来公平地竞争和合作,逐渐发展个人的个性特点。
(3)社团能够提升班级学生的专业素质。传统的班级课题,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是被动的,但是通过社团来开展的活动,很多都是对课题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通过社团化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开拓眼界,逐渐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4)社团能够帮助学生更早地适应社会。现今的大学生对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依赖性比较强,很多时候都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但是社团化的管理模式,能够经过专业知识发展社团,逐渐转变为成员的自我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三、班级管理社团化模式实例分析研究
综上所述,把社团化的管理模式融入班级管理中,使得社团和班级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能尽早实现共同发展。现根据某学校为试点,来实行具体的班级社团化的管理方式。
1.兴趣小组,探寻学生的兴趣爱好。
其中学校某专业的班级有2个,学生总共90多人。首先是辅导员的动员,接下来是班级委员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收集,给班级成立兴趣的组别。兴趣小组的产生,标志着社团化的管理初步开始。
2.通过导师指导,确立社团发展目标。
在创建了班级兴趣小组之后,就要对小组进行创建的方案策划。提交的方案要通过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审核,该方案要根据各个兴趣小组的特点进行设立,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优化,从一定程度上实现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开展的社团小组活动要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要在各个时期开展不同的特色活动。这一做法不仅能够逐渐调动班级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极大程度上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在开展活动的一系列策划、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展现个性。
3.创建评价的制度。
活动的开展是班级社团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给各个社团小组创建评价的制度也非常重要,从一定程度上能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并且在社团小组的组建过程中,班主任要能够最大程度上去支持和帮助班级成员的活动,要对社团活动进行有效及时的评价,最好要收纳入学年的总体评价中。不仅如此,辅导员可以根据社团的特点,收纳入竞赛体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四、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了现代大学班级管理社团化的模式,首先讲述现今大学生社团的基本特征,描述了大学生是社团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展现的工具,是大学生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大学教育的新媒介;接着讲述班级管理中加入社团化的可行性分析,分析了现今大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并且分析了班级和社团的关系,班级和社团之间不仅有着很大的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描述了社团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社团不仅能够提升班级成员的归属感,还能够提升班级成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同时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现今的大学班级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通过班级社团化的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从而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念。最后就是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开展班级社团化管理模式,要从创建兴趣小组开始,要提供导师指导,明确社团的发展目标,并且要定期开展有特色的活动,极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特点,同时要创建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创新创造,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伟嘉 刘男 张哲 当代高校班级管理“社团化”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2),18-19。
[2]胡绪莹 章思绮 李云旭 倪芹 大学生传统科层制社团与新型自组织社团的管理模式探究[J].老区建设,2015,(18),49-50。
[3]邢宜霖 新时期高校班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
[4]欧阳焱 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探究[J].才智,2015,(12),49。
[5]刘东东 解竣文 基于精细化方法的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模式探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87-90。
论文作者:陈淑仪 曹亚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社团论文; 班级论文; 学生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成员论文; 大学生论文; 程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