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县中医院儿科 黑龙江富裕 161200
摘要:中、西药的合理联合使用,需要有效的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并依此给出针对性的指导。简单的经验性配伍禁忌的总结已渐显不足。为了建立结构合理、信息全面、操作简单、查询快捷的中西药配伍禁忌安全数据库及配伍知识库,本文基于挖掘和SQLServer 数据库系统,辅助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中医儿科常用的中西药物、方剂信息有机的整合在同一平台上。结果表明,该数据库适用于中医儿科专业,并可推广到多个领域,对中医儿科安全用药、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合理用药;中西药配伍查询;数据库;中医儿科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工作的开展,中西药合用的现象日趋广泛,已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中西药联合应用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但是中西药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药理作用各不相同,如果盲目杂乱地合用中西药物,忽视了中西药合用的配伍禁忌,就会适得其反,不仅降低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疾病。
一、数据库设计
1、采集标准和分类标准制定。数据录入库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质量、来源等进行归纳;对错误数据处理并标识原错误;对中药别名进行处理等。利用最准确、规范的数据进行录入。
2、配伍禁忌药物信息采集。数据来源的选择是系统质量的关键。系统配伍的数据来源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400 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配伍表中包含了400 种化学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的配伍情况。该表将400 种药品编号,并分为十二大类,分别为:(1)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2)抗微生物药、寄生虫药;(3)消化系统药;(4)心血管系统药;(5)呼吸、神经系统药;(6)麻醉、镇痛用药;(7)泌尿、生殖系统药;(8)免疫、内分泌系统用药;(9)血液系统药;(10)抗肿瘤用药;(11)中药注射剂;(12)解毒药。从目前的水平和设计应用能力来看,只探讨两种药物间的配伍作用。超过两种以上的药物,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目前研究的尚不多。
3、中西药配伍禁忌结果分类。从药物代谢学、药效学及中药剂量与剂型变化等方面分析配伍结果,并将配伍结果标准化、编码化。将两种药配伍的三种情况先列出来,并以不同的颜色加以标识:(1)绿色:可以配伍,两种药混合后无外观变化及配伍禁忌;(2)红色:不能配伍,因联用后出现理化、药理、药动学及药效学等方面配伍禁忌;两药相互作用致使疗效或稳定性显著降低;配伍后两药相互作用致使毒性、不良反应增加等;(3)黄色:两药相互作用致使作用过强,须减量。
4、药名预处理。中药药名常根据药物的形态、产地、颜色、功效等特征来命名,几乎每一种药物都存在一物多名的情况,如“天麻”,又称为明天麻、定风草、赤箭芝、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白龙皮、赤箭等,都规范为“天麻”。药名信息按《中医大辞典》、《中药大辞典》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建立中药药品别名库。
二、数据库结构设计
1、所有数据结构化。考虑分为中医儿科常用中西药品库基本描述信息表、中药化学成份库、西药化学成份库、儿科常用方剂库、配伍信息库和配伍结果分类库。基本描述信息表所包括的字段有:药材中文名、药材类别、药材英文名称、原植物名、药典名称、异名、处方名称、产地描述。药材性味药理信息表所包括的字段有:药材描述、性味、归经、药理、功能。药材成分说明信息表与功能描述信息表分别包含了若干个药材成分说明字段与基本功能描述字段。配伍信息表字段有药品ID、产生副作用成份、联用药品ID、另一产生副作用成份、联用产生副作用、联用显示结果等。方剂信息表包含方剂、组成、主治证。属性表包括文章ID、文章名称、发表时间、作者单位、相关摘要、关键字、作者姓名、存放位置、期刊名称、中药主题词、医学主题词。
2、数据维护功能。维护功能有编辑、浏览、查询、增加、审核、发布六大功能。编辑功能可对药物信息和配伍信息进行登记、保存、查询、修改、删除、打印。审核发布包括浏览、对信息进行编辑、审核通过/ 不通过、发布/撤销发布、退回修改五项功能。
3、检索策略制定。根据数据库的结构、功能特点,制定出多途径、高效便捷的界定策略。
4、知识库管理功能设计。多条件的查询和数据共享,用户可检索、阅读、下载。设计数据修正、更新和维护等功能,保证数据库质量。系统总体结构如图所示。
5、实验方案。系统以中医儿科消化系统常用药为基础作实验研究,选取常用中西药物各10 种进行主动前瞻性临床配伍安全评价,完成示范性研究。
6、数据质量控制措施
(1)制定明确的数据抽取标准。针对儿科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特点,利用大量的文献做数据分析,标准化与结构化是实现数据交流与共享的基础,根据各个标准字段的特点,参照相应权威性的工具书进行整理,并制定标准元词添加标准,规范控制。(2)数据质量元素保证。切实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规范性和稳定性。(3)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提高数据采集加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水平。
展望
(1)中医类数据库设计内容的合理性。根据中医药科研、临床、中药新药开发以及中医药教学等不同要求,设计中医药数据库研究的内容,其研究本质在于如何挖掘研究内容中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因此,在数据库建设上,要避免将其简单地设计为一般的检索或查询系统,否则就降低了其实际意义。
(2)多数据库融合技术。试图从大量的中医药数据库中发现新的规律和知识是一类难度较大的隐含信息提取问题,采用单一数据源难以提取出隐含的大量信息,因此,需要多数据库的综合研究开发。然而由不同数据源所组成的多数据库系统内部存在结构问题,为此有必要确定发展异质异构的多数据库融合信息处理技术。在这项技术中,建立规范的中医药数据标准和融合数据库构架,是提高中医药数据共享和利用的首要和关键研究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保留各数据库自主性之上,实现多数据库系统共享资源。
参考文献:
[1]张伯礼,范欣生.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与技术体系框架[J].世界科学技术,2013,14(03):1537-1546.
[2]曾家琳,刘薇薇.中药免疫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16(02):12-15.
[3]胡建军.中药复方配伍多维分析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04):911-914.
[4]李耀芳.基于中药提取的数据挖掘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4,(08):39-43.
论文作者:赵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数据论文; 数据库论文; 中药论文; 儿科论文; 信息论文; 药物论文; 禁忌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