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复苏在望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走出谷底并非易事
最近,亚洲经济在经过一年多金融风暴冲击后,似乎已出现了缓和迹象。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两度降息的带动下,全球掀起降息风潮。随之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重新回流亚洲地区,使得亚洲各国股、汇市普遍上扬,利息下降。亚洲金融危机已经雨过天晴了吗?人们所担心的全球通货紧缩现象会不会发生?金融风暴最坏的时刻已过去,亚洲经济复苏在望了吗?这是大家都亟需得到回答的问题。
根据一般经济学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利率作为资本的价格,利率的下调,会引起市场相应各环节逐一的松动。譬如,利率下调之后,货币才有条件转稳;较低的利率,能减轻企业界的开支和债务负担;利率下降,银行才能放出资金,人们才会较放手消费,市场才会活跃起来。也就是说,利率是解决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
可以看到,当美国两次减息,并带动世界其他市场也纷纷调低利率后,国际金融市场上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东亚国家的货币马上就转稳,股票市场也立即上扬。在这情况下,虽然人们仍无法确定最坏的时期是否已过去,但总算能因此松一口气。
这种瞬间的变化尽管给人们带来眼花缭乱的现象,但如果我们回头去看一看1997年中金融风暴发生后的进程,它先是从金融市场暴跌开始,然后造成企业界逐一陷入困境,最后是整体经济跌入衰退的深渊。那么,从这种发展过程来看,风暴要过去时,金融市场率先转移,然后才使企业和经济复苏,这种转变的可能性和推测应该是可以成立的。从近月来金融市场的变化,人们也可以看到价格从谷底反弹的走势。一般来说,经过一场严重打击后的市场在开始复苏时,第一阵的反弹是最壮观和最持久的,特别是在股票市场上,当投资者将信将疑时,股价却一涨再涨,直到相当高的水平时,才会稍做调整,然后才呈现波浪式的走势上涨,那时,大家惊魂甫定,才敢进场追逐,可是,黄金时期却已过去了。以最近香港、新加坡、东京,甚至曼谷、吉隆坡等地的股票市场的走势来看,大都出现这种类似从谷底反弹的现象。
可是,即使我们在相当程度上肯定金融市场已从谷底反弹,也只能唤起我们一些小小的希望,因为从现实来看,本地区的经济情况还是十分疲弱,现在还看不到衰退的尽头。泰国和韩国的数据显示经济没有继续下坠,可是也未见好转。至于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各方预测1999年都仍将衰退。可以说,从实质经济的层面上看,减息对亚洲经济复苏带来了利好的消息,它可以纾缓受到重创的亚洲经济的痛楚,但不会改变其经济调整的进程。
再就减息对经济的影响来看,减息是有利于经受金融风暴亚洲经济的,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资金成本会下降,并且会鼓励消费。但从总体上说,减息未必会使银行在短期内大幅度放宽信贷。虽然预期利率向下,加上资金市场相对稳定,令风险溢价得以纾缓,这都有利于市场的资金供应,但由于经济前景仍有欠明朗,银行贷款的增长可能会继续停滞不前。
另外,资金市场的名义利率的预期跌幅很可能不及通胀跌幅大,结果会令1999年的实质利率攀升。以香港来看,按综合消费物价指数计,1998年10月份香港通胀率已由第二季度的4.4%迅速放缓至0.1%,主要原因是进口价格受到抑制,以及本地需要正在下降。预料未来数月物价会继续回落,以反映租金和工资调整。由于预期1999年初通胀会持续出现负增长,以三个月银行同业拆借利息计算的实质利率可能上升至7 %左右的水平。而实质利率上升,对经济有多方面的影响。由于平均物价下降,实际购买力会增加。假设生活水平保持不变,同样的收入将有较大部分可用作储蓄。一般人在经济困难时期会储蓄较多,这有利当地提高整体储蓄率,以及减少贸易逆差,刺激银行存款增长。但是实质利率高企,将会抑制投资意欲,企业会缩减投资和减低负债,居民会选择储蓄减少消费。因此,减息未必会使亚洲经济迅速回升。
二、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亚洲经济的复苏与国际经济大气候有很大关系。从国际大气候来看,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国际经济一系列的冲击,包括俄罗斯卢布崩溃,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入的锐减,商品价格下跌,世界进口需求显著减缓,金融市场普遍存在逃避风险的倾向等等,使得发展中国家受到伤害。
美国最近积极的降低利率是为美国本身的经济利益打算。原来美国发现经济经过这七八年的蓬勃发展之后,尽管失业率偏低,经济表现十分稳健,物价却毫无上涨的征兆,反而是在下跌,原来经济不是向过热,向通货膨胀的方向发展,相反的是有走向收缩的倾向。最明显的,是出现通货收缩,许多商品出现全球性跌价的现象,粮食、石油、建筑材料和各种工业原料的价格都在下跌,更不必说发展中国家因金融风暴而出现的资产贬值。需求减少,存货增加,导致商品跌价,在买客裹足不前之下,价格再下跌,使经济活动从卖方市场转移成买方的市场,这正是经济衰退的预兆。还有美国近年来的外贸赤字十分巨大。当欧元面世后,美元会被迫放弃作为世界上唯一外汇储备货币的地位,因而不得不采取措施削减贸易赤字,最终导致世界贸易放缓。再者,近几年来,维持美国股市及经济蓬勃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高科技公司的盈利仍有可观的增长。但这一趋势可能会随着世界各国治理千年虫的问题结束后而出现逆转,令美国高科技公司盈利大幅下降,最终导致美国股市出现大幅调整或经济放缓。经济收缩导致金融机构收紧信贷,特别是在几家对冲基金投机失手之后,收紧信贷的现象更为显著,导致联邦储备局不得不加快放松银根的步伐。在最近一次减息时,联储局就开门见山的说,减息是为了刺激信贷,同时也为了稳住1999年的经济。
究竟西方国家对经济收缩达到什么程度的共识?1998年10月底,七个工业国财长在伦敦举行会议时,强烈支持克林顿总统所倡仪成立的预防金融危机的基金,并同意对国际货币基金增资900亿美元。 会议对世界金融风暴采取了全新的态度,承认有必要检讨当前世界金融体系,谋求建立足以防止热钱流窜的机制。这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改变看法的一个分水岭,现在他们已认识到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危险,同意应该设法先阻止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此外,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也加大力气,在振兴经济方面注入更多资金,以期使经济早日复苏。
世界经济会导致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吗?由此会触发类似30年代的经济大恐慌吗?1998年10月中旬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专文指出,真正的通货紧缩现象包括物价和需求量急遽下跌,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而无论从各国国内消费品价格、制造商价格或债券收益等指标来看,除了日本徘徊在通货紧缩的边缘之外,其他国家并没有发生通货紧缩的迹象,即使是日本,1997年消费物价指数不过下跌0.3%,与30 年代各国平均物价下跌30%相去太远。因此,1999年出现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高,但不会是真正的“通货紧缩”。但即使是这样,亚洲经济的复苏还要相当长的时间。亚洲各国需求萎缩,生产过剩的问题正在扩大。一旦亚洲最大出口市场的美国走向经济衰退,亚洲商品供过于求的问题将更为扩大。可见,美国经济能否保持健康,对亚洲经济能否复苏至关重要。
三、日本经济法宝出尽,沉疴难起
1998年10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刊出多位国际经济专家的看法,他们认为,亚洲经济复苏不仅在于美国经济能够保持健康的发展,而且在于日本能否带头复苏。从日本的情况来看,1998年11月16日,日本宣布了历来最大规模的振兴经济方案,涉及金额约24万亿日圆,超过了人们的预期。这是日本自1992年以来第9个振兴经济方案, 希望藉此使深陷衰退的日本经济重回成长轨道,走出“流动性陷阱”(即银行不愿借钱,人民不敢消费)。但是,市场对此反映冷淡。1998年11月17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降低日本的主权评级。这不仅在于日本政府推出的振兴计划缺乏新意,对这种计划刺激日本经济增长的成效表示存疑,而且在于近几个月来,日本的基本经济因素不但没有改善,且有每况愈下的迹象。
因为,1998年8月11日日圆创下1美元兑147.63日圆的多年新低,但正好碰上俄罗斯局势突变,使大量外资撤出新兴市场,银行减少新兴市场投资,并收紧有关信贷;而减债潮使大量外资倒流,买入日圆还债,使日圆出现了两轮急升。在10月初仅四个交易日内,美元兑日圆便下跌24日圆。其后,日圆在115的水平徘徊。由此, 市场普遍对日本经济持有乐观态度。有人相信日本银行将落实改革,并重新带动私人企业和个人消费。
实际上,日本经济仍然非常疲弱,1998年12月3 日日本经济企划厅表示,1998年日本经济负增长为1.8—2%。而失业率连续两个月高企在4.3%的历史高位,工业生产较1997年下跌8.4%,房屋建筑下降14%,零售额比1997年同期下降了5.2%,进口下降了9.3%,这也反映了日本国内需求十分疲弱。怪不得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估计,日本至1999 年3月的本财政年度,GDP将下降1.9%,较1998年4月份预测的下跌0.3%明显逊色。荷兰银行的经济学家Mnmmen也估计,日本经济在1999年仍然将出现负增长。
这在于日本企业业绩的更加恶化。 根据日本帝国资料库的报告,1998年10月份破产企业遗留债务激增55%,达7393亿日圆。1998年1 —10月破产企业负债已经突破了1997年创下的142000亿日圆记录。
另外从日本银行业的情况来看,日本银行贷款创历来最大跌幅。日本央行1998年10月11日表示, 九家城市银行上月的总贷款额为2320000亿日圆,比1997年同期下降了3.3%;三家长期银行的贷款为400000 亿日圆,减少了7.2%,而七家信托银行贷款为460000亿日圆, 下降了8.9%。政府为了缓解信贷紧缩的情况,1998年11月通过动用600000亿日圆来改革银行业。不过,如果说银行业高层不主动要求政府接管,政府也无计可施。然而,日本银行业高层根本没有诱因来承认自己的错误,把银行交政府,因此日本银行的问题如果政府不采取强制性方式,还会拖下去。
日本银行业更是困难重重,坏帐累累,正在不断地从海外撤回。亚洲华尔街日报1998年10月16 日报道, 日本银行业至今坏帐金额至少有6000亿美元,银行业无以负荷海外维持现况的压力,只好从海外撤退。如三和银行1998年先后关闭欧洲多处据点;住友银行也卖掉了北美的零售公司,把对象集中在企业客户;富士银行则关闭在迈可密与华盛顿的代表处,以及缩减在旧金山、亚特兰大与休士顿的经营规模。即使是三井信托银行和在和银行也从纽约、伦敦和香港撤掉了九家公司。而这些都会恶化日本银行的营业状况,不利于日本银行业的改革。
还有日圆升值对日本出口的影响,日本社会保障体制的弊端等多方面的经济结构问题都影响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可以说,尽管日本在实质经济层面拥有较好的实力,对世界经济,尤其是亚洲经济,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日本希望用这次刺激方案摆脱经济衰退不切实际的。日本只有全面地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尤其是金融体制的改革,才能见到经济回升的曙光。而且日本的经济复苏需要一个较长时期(至少要5 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对依赖日本的经济复苏来带动亚洲经济的复苏不要有过高的期望。
总之,尽管最近的亚洲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由于受本身及外围各种因素影响,亚洲经济走向复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标签:日本银行论文; 经济论文; 亚洲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银行业论文; 通货紧缩论文; 经济学论文; 利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