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论文_董彩君

把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论文_董彩君

——《分数除以整数》案例分析

董彩君 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学校 264205

【案例背景】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曾祖父是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是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曾祖父的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工夫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留一道“缝隙”,适度地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一处自由快乐、尽情发挥的心灵空间。而不宜用“快刀斩乱麻”等方式速战速决,更不能把答案双手“奉送”给学生。这样,既解放了老师,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轻松解决了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设想】

“分数除以整数”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年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突出了下面一点:以探索为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探索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故意创设矛盾冲突,让学生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在对比观察中体会算法优化的好处,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案例再现】

新课伊始,我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接下来,我就把权力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进行自主探究。具体过程如下:

师:这道题应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生1:因为3/10×3=9/10,所以9/10÷3=3/10,这是利用想乘算除的方法进行计算。生2:9/10÷3=9/10×1/3=3/10,这是通过看线段图理解, ÷3相当于求十分之九的三分之一是多少。生3:9/10÷3=(9÷3)÷10=3/10,这是根据除法的意义计算的。生4:把 米转化成90厘米,再用90÷3=30(厘米)=0.3米,这是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小数除法计算的。生5:9/10÷3=0.9÷3=0.3(米),这也是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师评价: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能想出这么多种方法,而且还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它的算理。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1:我最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它很简便。生2:我最喜欢转化成小数计算的方法。……师(点头)好的,大家都有各自喜欢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运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4/5÷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展示交流算法。学生汇报,师板书:4/5÷3=4/5×1/3=4/15。师:这次你为什么不把它转化成小数计算?生:因为0.8除以3除不尽。师:为什么不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生:因为分子的4除以3也除不尽。师:通过这次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生:转化成小数和根据分数的意义计算,如果除不尽时就没办法用。师:那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生:第二种方法。师:下面我们就采用这种方法做几道练习,看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案例反思】

在上述课例中,我让学生合作探究,他们的思维得以最大限度的展开,在快乐的氛围里积极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里我所做的,只是努力为孩子们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在课堂上,我由主演变成了导演,由教授式教学变成了研究型教学,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就看老师究竟把它放在了多大的自由空间里。魏书生老师一次到宝岛台湾授课,他给学生讲了一首古诗。开讲后,首先让学生读,然后解释。老师也不写,也不讲,学生却忙得团团转。虽然这节课老师很轻松,可学生都动了起来,该学的东西都学会了。

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课堂教学,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去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和他们共同体验学习的过程,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充当学生的喂食者,那么教学效果往往只能停留在记忆和模仿的层面上,思维僵化,更别说什么培养创新型人才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往往更多地关注和发挥了教师的作用,却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木匠所谓的“留一道缝隙”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算是教师真正地“让位”,才算是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也只有教师这样真正地“让位”,孩子们的学习才会是主动的、积极的、有效的,发挥出的潜力也是无穷的。

老师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在教学中学会给孩子们“留一道缝隙”——把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论文作者:董彩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把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论文_董彩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