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进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进展论文,生态论文,指标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从1978年到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8个,建制镇由2173个到20312个,城镇人口由1.7亿到4.56亿,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由17.9%到36.1%。“十五”期间,中国城镇化速度还将继续加快。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一致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40章——《决策用的信息》指出,“国民生产总值和个别资源或污染的计量单位等常用指标并不能充分说明可持续能力。目前,用来评价不同的部门性的环境、人口、社会和发展参数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尚未充分制定或应用。必须制定出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指标,用以监测与评估可持续发展进程,这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

1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从生态角度看,城市是一个以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为中心的、由居民与城市环境组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可分为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3大子系统。其最基本的功能是组织社会生产,方便居民生活,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其内部与外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及货币流高度集中。

建设生态城市正逐步成为全球的热点之一。1975年,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莱杰斯特尔(Richard Register)对生态城市概括为一句话: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健康和活力。他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原则,从土地开发、城市交通和强调物种多样性的自然特征,到社会公平、法律、技术、经济等等。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城市生态组织的国际会议认为,生态城市应该包括:重构城市,停止无序蔓延;改造传统的村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高效利用资源;形成节省能源的交通系统;实施经济鼓励政策;强化政府管理。同时,欧盟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住区的10项原则,包括:保护能源和提高能效、推广可长期使用的建筑结构、发展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垃圾产生量并回收垃圾等[2]。生态城市应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的相互协调,以及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城市活动受到系统各生态因素的制约,城市的活动限度同系统的生态限度是一致的。在生态系统限度范围内发展的生态城市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可持续发展正是生态城市的一个明显的标志。

2 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进展

在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研究与应用上,国外在国家一级做了不少工作。许多国际机构(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世界银行等)、非政府组织(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等)以及一些国家(英国、荷兰等)都提出了各自的指标体系[1,3]。

2.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指标(CSD)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早期的指标是依据《21世纪议程》中的相关章节,从可持续发展的4个主要方面——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着手建立的。其概念方法是“驱动力—状态—响应”,共有134个指标[4]。1996-1999年,22个国家将此用于国家一级的测试,在1999年的UNCSD第七次会议和巴巴多斯国际研讨会上先后做了汇报,测试国家总体上反映不错,但提出3方面意见:(1)该框架适于环境问题而不适于社会、经济和体制问题;(2)框架的缺陷影响了国家指标的选择;(3)指标数目过多,难于测试与开发[5]。

在此基础上,UNCSD根据对指标框架进行了改革,其导向是:(1)突出同评价可持续发展进程有关的、共同的优先问题;(2)实现可持续发展范畴内的综合与平衡;(3)广泛覆盖《21世纪议程》;(4)国家的与国际的共识。现在,其主题框架已经设计出来,它强调了:(1)未来的种种风险;(2)主题之间的相互联系;(3)可持续性目标;(4)社会的基本需求。同时,新的框架设计考虑了测试国家的优先指标和经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优先指标都同《21世纪议程》的章节相对应(表1)。

表1 CSD测试国家优先建议的关键主题

社会

 环境

 经济

制度

 经济依赖性/

教育

淡水/地下水

 债务/官方发

 综合决策

 展援助

就业

农业/食品安全

能源

 能力建设

健康/供水

 城市

 消费与生产

/卫生

模式

 科学技术

住房

沿海地区 水的管理 公众意识

与信息

福利与 海洋环境/珊瑚

 国际公约

生活质量保护

 交通

 与合作

文化遗产渔业

 采矿

 管理/市民

协会的作用

贫困/收入

 生物多样性/

 经济结构 制度与立

分配

生物技术 与发展

法框架

犯罪

可持续森林管理

贸易

 防灾

人口

空气污染与

臭氧层耗竭生产力 公众参与

社会与伦全球气候变化/

理价值 海平面上升

妇女的作用

 自然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源的获取可持续的旅游

社会结构有限的环境

承载力

公平/社会

 土地使用

遗弃

的改变

资料来源: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ramework and core set,2000.

改革后的CSD新框架包括了15项39个子项,同测试中所用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有所差异。特点是:(1)强调了面向政策的主题,以服务于决策需求;(2)保留了可持续发展的4个重要方面——社会、经济、环境与制度;(3)并未严格按照《21世纪议程》中的章节来组织,但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4)取消了对“驱动力—状态—响应”的对应分类,尽管最终所选指标仍代表了对其的综合[5]。

在选择核心指标时,考虑的标准包括:(1)主要是国家一级的;(2)同评价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有关;(3)它是可理解的、明确的、不模糊的;(4)在政府开发指标的能力之内;(5)概念合理;(6)数量有限;(7)对《21世纪议程》与可持续发展的覆盖面足够广;(8)尽量建立在国际共识的基础上;(9)数据建立在成本有效性的基础上,且质量已知[5]。

测试国家最常用的若干CSD指标包括:失业率、人口增长率、人均GDP、家庭人均用水量、土地使用的变化、化肥的用量、濒危物种占国内物种总数的比率、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温室气体的排放、SO[,2]的排放、NO[,X]的排放、能源的年消费量等。目前,该指标框架在进一步的完善和实践中。

2.2 苏格兰可持续发展指标(SISD)

苏格兰是英国的一部分。他们从经济、生态、社会政治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后建立了“苏格兰可持续发展指标”(SISD)。共采用5种指数方法(表2)。

表2 “苏格兰可持续发展指标”(SISD)的主要指数

指数 指数名称指数涵义

 环境近似总资本(人造资本+自然资本)

AEANNP[1]

调整后的存量-当年付出的环境补偿量。

 国民生产旨在考虑环境损失对原国民收

 净值

入额进行修正。

 Z=S/Y-δM/Y-δN/Y

 弱可持续性

 Z=可持续指数;S=国内总储蓄;

PAM[2]测量法 Y=国内总收入;δM=人造资产贬

 值量;δN=自然资产贬值量。

 净初级生NPP=生物固化下来的全部能量-初

NPP/K[3]

 产力与承级生产者呼吸作用所耗的能量;K=

 载力

测量环境中可再生资源的总量。

 适当的承为使给定数量人口达到平均单位个体

EF/ACC[4]

载力与生消费量水平所需要的总土地面积。

 态立足域

 可持续经济

 ISEW=个人消费+非防护性支出-防

ISEW[5]

 福利指数护支出+资产构成-环境损害费用-

 自然资产折旧。

注:1.Approximated Environmentally-Adjusted Net National Product;2.Pearce-Atkinson Measure;3.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4.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5.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

资料来源:I.Moffatt,1996.作者整理,2001

经济指标表明经济活动正在消耗或增加着多少自然资本存量;生态指标作为生命延续基础代表了分级的依据;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指标则表明经济与生态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6]。但这些指标只是建立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第一步。

SISD的研究结果可得可见:(1)经济测量指数AEANNP表明,苏格兰在整体上是可持续的,而用“弱”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指数PAM测量时,则是不可持续的。(2)生态指数NPP/K表明,苏格兰已经非常接近于其承载力。而另一个生态指数EF/ACC表明,目前的能源与食物等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3)1984-1990年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WE表明,苏格兰的经济福利在减少[6]。尽管这些指标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经验不充分、测量方法不一致,权重和临界值不完善等,故其结论只能视作暂时性的,最好能用更高质量的数据进行修正。然而,通过这些指标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趋势,说明苏格兰的形势并不乐观,需要尽快实施一整套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任何延误都会难以奏效。

2.3 环境可持续性指标(ESI)

环境可持续性指标(ESI,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发的,包括22个核心指标,每个指标结合了2-6个变量,共67个基础变量。两校课题组曾用此测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22个国家。

ESI主要致力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比整个可持续发展要窄一些。该体系接受的前提是:政策、经济、社会价值都是可持续发展最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环境可持续发展以下列5种现象的功能为代表:(1)环境系统的状态,如空气、土壤,生态和水;(2)环境系统承受的压力,以污染程度与开发程度来衡量;(3)人类对于环境变化的脆弱性,反映在粮食资源匮乏或环境所致疾病的损失;(4)社会与法制在应对环境挑战方面的能力;(5)对全球环境合作需求的反应能力,如保护大气等国际环境资源。ESI定义的环境可持续性为:以可持续的方式创造上述5方面的高水平业绩的能力。即,上述5方面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7]见表3。

表3 ESI指标的核心内容

内容

 指标指标说明

大气质量

环境

水的数量

如果一个国家是环境可持续发展

系统

水的质量

的,那么,其环境系统应保持在健

生物多样性

康水平,或是得到改善的水平,而

陆地系统

不是下降恶化的趋势。

减少空气污染

降低

减少水压力

如果一个国家是环境可持续发

环境

减少生态系统的压力

展,那么,其人为压力水平要很

压力

减少废物和消费的压力

低,没有对环境系统造成明显的

减少人口压力

损害。

如果一个国家是环境可持续发

展,那么,其人民和社会系统对环

降低境的扰动不应是脆弱的(通过最

人类

基本营养

基本需求来表现,如健康和营

的脆

环境健康

养);脆弱性的减小就是一个社会

弱性越来越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标

志。

科学/技术

社会

辩论能力

如果一个国家是环境可持续发展

和法

法律与管理

的,那么,要拥有适当的法制,以

制方

私人部门的反应能力

及技能,看法和网络等基本的社

面的

环境信息

会模式。这些都会鼓励对于环境

能力

生态有效性

挑战做出有效的反应。

减少公众自主选择的

混乱

  如果一个国家是环境可持续发展

国际承当的义务

的,那么,该国能同其他国家合作

全球

全球规模的基金/参与

对付共同的环境问题,减少对其

合作

保护国际公共权

他国家的负面的域外环境影响,

直到没有严重损害。

资料来源:YCELP,CIESIN,2001.

据两校的研究报告称,ESI允许在不同国家间的环境进展方面进行系统化的、定量化的对比。ESI有助于:(1)确定一个国家的环境业绩是在期望之上或之下;(2)研究确定哪些地区的政策是成功还是失败;(3)确定环境工作的基准;(4)确定“最好的实践”,以及(5)调研环境业绩同经济业绩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一些指标的排名上都不甚理想。其中,大气质量(以SO[,2]、NO[,2]和TSP为变量)在122个测试国家中名列第121位,仅略高于墨西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4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进展

中国的政府部门和学术界也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了研究,对城市、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综合效益以及社区发展模式等不同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别开展了研究。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区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有些已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但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8]。

在以城市为背景的指标体系研究中,上海市曾对若干国际大都市的经济、社会、环境指标作过系统的调查。目前,广州市也正在运用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开展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研究工作。广州市计委在2001年提出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包括了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和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和谐性指数、高效性指数、持续性指数、均衡性指数和区域性指数5个指标)[2]。原国家环保局在城市环境指标方面曾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制定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体系》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体系》。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成果把财富扩展到产品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4个部分,并提出了真实储蓄(Genuine Saving)概念。利用这一成果,国家环保总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组织研究人员,同世界银行合作,将其尝试应用于城市一级,首先在山东省烟台市和福建省三明市进行了案例研究。图1结果表示的是三明、烟台两市总储蓄率和真实储蓄率的计算结果及其对比[8]。

真实储蓄的实质是用总储蓄减去外债与折旧和加上教育投资得到净储蓄,再减去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得到真实储蓄,再除以GDP得到真实储蓄率,所得结果若持续为正的,即反映财富在增长,若持续为负的,最终必将导致财富的下降。因此,有可能利用真实储蓄的长期时间序列来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在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纵向比),也可以借此比较不同城市的情况(横向比)。真实储蓄将宏观的经济因素(GDP、折旧、外债等)、教育投资、资源开发和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政策与产出有效地结合了起来,这对决策者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图1 烟台市和三明广义总储蓄率及真实储蓄的对比(1989-1996)

3 小结

生态城市是由经济、社会、自然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中,自然子系统是基础,经济子系统是条件,社会子系统是目标。生态城市是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应当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文明。生态城市不能自封,也不能抽象化。它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评估。

制定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原则至少应包括:(1)技术存在性。所选指标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它的物理意义明确,统计方法规范,能够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的实现程度。(2)综合性。它能够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某个方面,能把一些范围较广的相关信息合成为一个指标,这样可以减少指标的数量。但是要警惕,别让它所揭示的信息还不如它掩盖的多。(3)可比性。符合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可比原则。(4)可操作性。指标所需的信息必须是可得的,并对决策者有实实在在的支持与指导作用。

标签:;  ;  ;  ;  ;  ;  ;  ;  ;  ;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进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