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探讨论文_1吕行 2郭刘杰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探讨论文_1吕行 2郭刘杰

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市 47200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步,同时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道路面临着严峻问题,如给排水设施不完善、道路质量不过关,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日常排水与道路交通。因此,海绵城市的给排水与市政道路建设已是迫在眉睫。文章结合海绵城市及道路海绵化的基本概念,着重从城市道路路面材料、横坡及绿化带设计、人行道设计、机动车道设计、广场路面设计、边坡支护方式设计、立交桥、高架桥设计等方面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方式,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市政道路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探讨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工程建设技术得到了很好进步的同时运用到实际当中,提升我国建设行业的水平,近年来城市频繁发生内涝,而且普遍存在水资源匮乏的危机,另外,城市中雨水径流所带来的污染也日益严重。为了能够从源头解决城市内涝灾害,减弱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负荷,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则需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弹性,具备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等功能,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1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主要是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只具有很好的弹性,在下雨的时候能够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如果有需要可以将续存水进行再次利用。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需要将采取措施进行自然环境控制,从而能够在八折哦啊花姑娘排水防涝的前提下达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目的,确保雨水资源能提充分的被利用,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另外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必须要做好各个系统的统筹工作,包括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方面,对于各个水循环利用环节需要做好协调工作,需要注意是正个过程要考虑到使用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另外,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雨水系统的开发以及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能够进行泾流总量的控制,其主要是通过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需要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进行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的作用是进行雨水泾流的调节,通常一下是使用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与上述的系统不是孤立的存在,也没有相对严格的界限,三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其也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方式

2.1城市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规范合理用料,2013年,有关部门发布了《透水沥青混凝土技术的使用规程》与《透水砖路面技术的使用规程》,该规范对具体材料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也规定透水混凝土路面满足降噪、透水、抗滑要求。透水沥青路面主要有三种组合形式:一是路面水逐步通过面层到基层,最后排入临近排水设施;二是路面水进入表层后直接排入临近排水设施;三是路面水进入路面后渗入路基。前两种形式可降低噪音及路面径流并解决排水问题,第三种形式在应用方面具有局限性,只有路基土渗透系数≧7×10-5cm/s的小区、广场、公园等中轻荷载的道路才可采用,而荷载大、流量大的城市主干路、快速路不能采用透水路面。因此,要想实现低影响开发建设,相关部门应加大城市道路路面材料的研究力度,需要道路工作者研究强度高、环保型沥青路面材料。

2.2道路横坡及绿化带设计方式

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口,雨水经过道路排水口后汇集于雨水管系统中来,而绿化带则以凸起的模式为主,往往会高于道路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设计就无法实现雨水的渗、滞、蓄、用和排的问题。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具体设计时可以将道路做成中央绿化带信任的模式,将雨水排入到绿化带中,绿化带以凹型低于道路的模式存在,这样为收集雨水带来诸多的便利。另外,可以在将碎石盲沟设置在绿化带下方,碎石层设置在盲沟底面并超过路基工作面的深度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采取智能开关控制模式,减少雨水管径及道路雨水口篦子。只有在路面雨水量较大而且无法排除时打开雨水篦子开关,及时将收集雨水至雨水管排水系统中来。

2.3道路人行道设计方式

人行道人行载荷是比较低的,所以说在进行人行道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透水人行道板铺砌,对于基层采用透水混凝土铺砌,垫层采用碎石层。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工作区路基的影响,在靠近车行道侧设置隔离层,在人行道范围内设置一定深度的碎石沟,深度结合路基工作区深度确定,将人行道范围内雨水与路基地面碎石渗水层连接,有效处理雨水渗流。

2.4排水管渗透设计

需要进一步加强PVC管周围的填充,目前主要是使用小粒径的多孔材料进行,使用多孔层完成路面积水的整体协调。对于这类排水管具有占地少,透水好的特点,因此也被广泛的应用。

2.5边坡支护方式设计

基于平铺草皮、植树、植草等模式的生态护坡在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中应用广泛。石质边坡是目前较难处理的边坡形式,开挖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在海绵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石质边坡支护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石质边坡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岩层性质及走向,确定合理的边坡坡比,坡率适当放缓,避免采用抹面、喷浆等形式,建议采取方格网植草、挂网喷土植草以及窗式护面墙植草等方式进行支护。

2.6采用CAVF法的级配设计方法

OGFC空隙率一般在18%以上,能够快速排出自由水,采用CAVF法进行OGFC沥青混合料设计,将级配设计成骨架空隙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OGFC材料的空隙率及构造耐久性,同时兼顾车辙、水害性能。CAVF法使得级配设计过程更易于量化评价,具有相对更好的工程操作性和应用性,这一点上有别于Superpave设计方法(对经验的依赖依然较大),使得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更为规范。

2.7立交桥、高架桥的设计

由于高架桥、立交桥雨洪量大,通常桥面设置了自身排水设施,如雨水口和雨水调蓄池,但投资大、造价高,不能满足高架桥、立交桥雨洪量大的特点。设计立交桥、高架桥时,应该在桥面设置绿化塘和下沉式绿化带,以减缓桥面径流;桥底采用渗透、净化源头技术设施,如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等,雨水花园可循环利用雨水,很好地解决了雨水径流问题;周边采用末端技术设施,如调节塘、雨水湿地等。

结语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方式突破了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以“渗、滞、蓄、净、用、排”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不仅能缓解城市内涝灾害与积水风险、控制径流污染,还可结合城市排水管网,净化城市水质、促进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以建筑小区、城市道路、广场、水系等建设为载体,统筹配合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等部门,不是某个单一的工程或者具体的方法就能够做到的。市政道路的建设首先要明确目标,构建雨水利用的格局,切切实实将政策落实到位并相应的制定具体的建设措施,真正从设计层面考虑雨水的资源化。实现遇雨时吸水蓄水,需水时释放利用,改善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状况,达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建设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柯水平,张树宁,白子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10):1-4.

[2]孙芳.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3]邓淼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式研讨[J].价值工程,2016,35(30):139-141.

[4]杨显.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2016,13(19):96-97.

论文作者:1吕行 2郭刘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探讨论文_1吕行 2郭刘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