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大贺氏考辨——契丹遥辇氏阻午可汗二十部研究之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契丹论文,可汗论文,二十论文,之四论文,辽朝大贺氏考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辽史》的记载,大贺氏为辽朝皇族“三耶律”之一。由于元朝人修撰的《辽史》讹误较多,使许多问题很难弄清楚,遥辇氏阻午可汗二十部便是其中之一。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考察辽朝的大贺氏很关键。过去研究者对之关注的很少,笔者不揣浅陋,想就此谈一下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教。
一、辽朝以前大贺氏述略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记载,大贺氏是契丹人建立的第二个部落联盟(注:关于此问题也有不同观点,如蔡美彪先生认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是契丹人的最初部落联盟。参见蔡美彪:《契丹的部落组织和国家的产生》。)的首领家族的姓氏称号,最早见诸记载是《旧唐书》和《唐会要》,《隋书》中没有提及。因此,研究契丹史者,一般都说至唐其君号大贺氏。关于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到底始建何时,典籍中没有明确记载。蔡美彪、华山和费国庆等先生认为始建于唐初[1],业师李桂芝先生认为,大约是隋末唐初[2],张正明先生明确认为,唐贞观二年(628年)契丹渠帅摩会来降为大贺氏统治的开始[3]。看来最晚始建于唐初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大贺氏一词的涵义,目前尚无定论。陈述先生认为“但利皆、达稽、何大何部,就是大贺氏。译文求简,故拔大何的‘拔’或但利皆的‘利’均被省掉”,“乃以部而氏,并非大何部落之外别有大贺氏”,进而推测辽太祖二十部中的突吕部先祖塔古里“曾牧于达鲁河地带,达鲁河唐称它漏河,元魏称太鲁河,太鲁、大何、大贺或许有些关联”。另外,在注释中又介绍说“有人单就语音着想,以汉魏的徒河及秦汉或以前的匈奴的屠各,可能是大贺”[4];华山和费国庆先生认为,“(大贺氏)它是契丹大酋长的一个世系的名氏,还是一种称号?实在不容易搞清楚。我们是倾向后说的,大贺氏可能就是‘大辱纥主’或‘大纥主’的异译”[5];舒焚先生认为,“大贺,是用汉字对‘何大何’(阿大何)所作的另一种音译”[6];日本的爱宕松男认为,大贺氏乃“诚意的服从人”之意[7]。由于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窟哥举部附唐,唐太宗为了羁縻笼络契丹并利用之挟制突厥,在契丹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都督,封无极男,赐国姓李氏,以示优崇,所以大贺氏之族的汉姓为李氏,如李窟哥、李尽忠、李楷固等,所谓大贺氏即指李姓契丹。
由于史料阙如,我们只知联盟首领是在此家族中“世选”,与其通婚的姻族为孙氏(孙万荣之族),关于其内部情况已不得而知。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由于营州都督赵文翙[8] 刚愎自用,对契丹采取错误政策,坐视饥馑不管,还进行欺侮,导致契丹在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率领下举起了反抗旗帜,史称“营州之乱”。武周政权联合突厥进行镇压,结果契丹失败,孙万荣被杀,损失惨重,部落离散,转附突厥。当后突厥汗国衰亡后,契丹在李失活率领下又附唐。时为二“衙官”之一的可突于擅权,先后奉娑固、郁于、吐于、邵固为首领。开元十八年(730年)邵固被杀,可突于另立屈列。《辽史·世表》认为,“今以唐史、辽史参考,大贺氏绝于邵固”,“屈列,不知其世系”,并推测“洼可汗者,殆为屈列耶?”[9](P955—957) 即屈列可能是遥辇氏联盟的第一位首领洼可汗。由于“《辽史·世表》完全是摘编《魏书》、《北齐书》、《隋书》以及《唐书》中的契丹传而成,且间有曲解”[10],说明到元朝时,修史者们已经完全弄不清楚大贺氏与遥辇氏交替时期的历史。因此,大贺氏是否绝于邵固,屈列是否为遥辇氏首君洼可汗还大有疑问。
另外,《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北狄·契丹》记载:
钦德(即《辽史》中遥辇氏的最后一位首领痕德堇可汗——引者)晚节政不竞,其八部大人法常三岁代,时耶律阿保机建旗鼓为一部,不肯代,自号为王而有国,大贺氏遂亡[11]。
认为在契丹历史上并不存在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即从李窟哥,经李尽忠,直至痕德堇可汗均属大贺氏,没有遥辇氏。日本的松井等、津田左右吉、小川裕人等也认为遥辇氏契丹不过是一种架空的传说[12],否认遥辇氏的存在。但从《辽史》的纪、传、志来看,遥辇氏的存在是不能轻易否定的,因为在本纪中有很多地方涉及遥辇氏[3],在列传中也有很多遥辇氏的后裔,如耶律海里[9](P1226)、耶律敌剌[9](1229)、耶律阿没里[9](P1274)、耶律弘古[9](P1346)、耶律玦[9](P1346) 等,还有很多遥辇氏诸可汗的宫分人,如萧夺剌[9](P1367)、萧滴洌[9](P1390)、萧得里特[9](P1492) 和萧达鲁古[9](P1493)、萧特烈[9](P1517) 等,在“辽内四部族”中有遥辇九帐族(又称遥辇九营),并设大常衮司进行管理[9](P711),而且在出土的墓志中也明言有遥辇氏后裔。如1965年出土于辽宁省法库县柏家沟乡前山村的《萧袍鲁墓志》记载,萧袍鲁有“女二人,长曰渤鲁里,适遥辇耶律猪儿”[13]。
如此众多的证据表明遥辇氏和遥辇氏部落联盟在契丹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绝不是阿保机为了掩饰自己篡位,显示自己即位的正统性而编造出来的传说。在《新唐书》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混乱情况是因为“安史之乱”后,唐朝与契丹隔绝,即《辽史》的《世表》所记“自禄山反,河北割据,道隔不通,世次不可悉考”[9](P956),为中原对契丹的内部情况已不甚了解所致。因此,《新唐书》所载“大贺氏遂亡”的“大贺氏”,应是“遥辇氏”之误。
关于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大贺氏的活动,除《辽史》以外,还未见其他典籍记载。在《辽史》中,关于大贺氏的记载约有二十处,主要集中于《世表》、《营卫志》、《地理志》和《仪卫志》,下面择列一下其中与遥辇氏部落联盟有关系的两条记载。
卷三十二《营卫志中·部族上》:
遥辇氏八部:旦利皆部、乙室活部、实活部、纳尾部、频没部、纳会鸡部、集解部、奚温部。当唐开元、天宝间,大贺氏既微,辽始祖涅里立迪辇祖里为阻午可汗。时契丹因万荣之败,即故有族众分为八部。涅里所统迭剌部自为别部,不与其列。并遥辇、迭剌亦十部也。遥辇阻午可汗二十部:耶律七部,审密五部,八部。
涅里相阻午可汗,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并前八部为二十部。三耶律:一曰大贺,二曰遥辇,三曰世里,即皇族也。二审密:一曰乙室已,二曰拔里,即国舅也。其分部皆未详;可知者曰迭剌,曰乙室,曰品,曰楮特,曰乌隗,曰突吕不,曰捏剌,曰突举,又有右大部、左大部,凡十,逸其二。大贺、遥辇析为六,而世里合为一,兹所以迭剌部终遥辇之世,强不可制云[9](P379—381)。
卷三十四《兵卫志上》:
大贺氏中衰,(原八部——引者)仅存五部。有耶律雅里者,分五部为八,立二府以总之,析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凡二十部[9](P395)。
上述两条其实记载的是同一件事,即经过李尽忠、孙万荣的反抗战争以后,遥辇氏阻午可汗在耶律阿保机的先祖耶律雅里(又作涅里、泥里(注:《辽史》卷六十三《世表》记载:“泥礼,耶律俨《辽史》书作涅里,陈大任书作雅里,盖辽太祖之始祖也。”见《辽史》,第955页。))辅佐下,在原大贺氏八部仅存部众的基础上,重新整顿部落,分“三耶律”为七部,“二审密”为五部,加上八部,合在一起共二十部。但是,关于遥辇氏部落联盟到底是有八部,还是十部,还是二十部,从上引记载可以看出,在元朝时已经弄不清楚了。就是所谓阻午可汗二十部的组成,两条记载也不相吻合,一说是“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再加上遥辇氏八部;一说是在大贺氏仅存五部的基础上,分五部为八部,再加上“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在同一部史书中,关于同一件事情的记载竟如此矛盾,实属罕见,反映了《辽史》编纂的粗疏和草率。上述为大贺氏在遥辇氏部落联盟中活动的唯一记载。大贺氏为“三耶律”之一,在阻午可汗整顿部落时,被析分。
阻午可汗是如何分三耶律为七呢?“大贺、遥辇析为六,而世里合为一”,即把大贺氏和遥辇氏分成六部分,把世里氏合而为一,称迭剌部。这里暂且不谈作为最高统治者的阻午可汗为了巩固遥辇氏的统治,竟把自己分散,反而把世里氏合并成一部的举措是否明智、合理,仅就大贺氏和遥辇氏怎样被分成六部分,在整顿部落之前世里氏到底有多少部分来说,均已不得而知。特别是从《辽史》卷三十三《营卫志下·部族下》关于辽代诸部渊源的记载中可知,在阻午可汗整顿部落时,不仅没有世里氏被合而为一的记载,反而有益古、撒里本兄弟所统部落被一分为二,益古所统迭剌部为其一的记载[9](P384—385)。因此,阻午可汗“分三耶律为七”的记载非常可疑。
二、辽朝大贺氏辨析
辽朝有无大贺氏的问题,因为《辽史》的讹误较多,所以还是一个待解之谜。目前,尚无人就此进行专门论述,研究者一般都是按照《辽史》的记载,认为大贺氏为辽朝皇族“三耶律”之一,只有向南和杨若薇先生在论及契丹族的婚姻制度时曾偶及此,说大贺氏“辽时已不见记载”[14],惜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述。下面谈一下管见。
据《辽史》卷六十三《世表》:
至耨里思之孙曰阿保机,功业勃兴,号世里氏,是为辽太祖。于是世里氏与大贺、遥辇号“三耶律”[9](P950)。
再结合前引《营卫志中·部族上》的“三耶律:一曰大贺,二曰遥辇,三曰世里,即皇族也”的记载,可以肯定若辽朝有大贺氏,其与遥辇氏之族是在辽朝时和世里氏之族一同被确定为皇族的。
另据《契丹国志》卷之二十三《族姓原始》:
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婚嫁不拘地里。至阿保机变家为国之后,始以王族号为“横帐”,仍以所居之地名曰世里著姓。世里者,上京东二百里地名也。今有世里没里,以汉语译之,谓之耶律氏[15]。
“耶律”这一姓氏称谓是辽朝建立后才有的,在大贺氏部落联盟和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并不存在,由此可以推知契丹历史上确实有“三耶律”的称谓也应该是在辽朝时才有的。那么,《营卫志中·部族上》的关于阻午可汗“分三耶律为七”的记载,实际上是元朝修史者们用辽朝的习惯称谓来叙述辽朝以前即遥辇氏阻午可汗时期的历史,因为至少阿保机所出的世里氏在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并不是“皇族”,所以用后世的称谓来叙述前代的历史,从逻辑上来说不严密,虽然也勉强可以说得过去,但结果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尤其是在世里氏所建立的辽朝灭亡已经两个多世纪以后,修辽朝历史早已不存在为尊者讳的背景,而元朝的修史者竟还如此行文实在太没道理了,这在另一方面也说明此问题确实有必要进行探讨。
如前所述,关于“三耶律”的记载只见于《辽史》的《世表》和《营卫志中·部族上》中,而《世表》又完全是元朝的修史者摘编《魏书》、《北齐书》、《隋书》以及《唐书》中的契丹传而成,且间有曲解,《部族上》的“古八部”、“隋十部”、“大贺八部”、 “遥辇八部”诸项也是他们杂抄诸史《契丹传》而成[16]。这说明在辽朝是否有大贺氏,是否存在“三耶律”的称谓颇值得怀疑。
另外,按照《辽史》的记载,既然大贺氏是辽朝皇族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位列皇族,那么,在《辽史》的纪、传中绝对不可能毫无踪迹可言,可是遍检《辽史》的本纪,无一言及之,在列传中也无一人明言出自大贺氏家族。因此,在辽朝皇族中很可能没有大贺氏之族。
关于辽朝的皇族,笔者在《“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辨析》[17] 一文中,曾详细考证了辽朝皇族实际上有七个族帐,但在现实生活中,习惯上有八个族帐,按尊卑排序分别是大横帐、孟父房、仲父房、季父房、五院(北院)、六院(南院)、遥辇九帐、耶律欲隐的后裔。由于出身突吕不部的耶律欲隐及其后裔已经是隶属大横帐的宫分人,尽管他们与辽朝皇室的关系非同一般,在宫分中被习惯称为“八房”[9](P1226),但并没有被单独列为一族帐。因此,皇族耶律氏实际上只有七个族帐。其中从大横帐至六院的六个族帐出自世里氏,位列第七的遥辇九帐是遥辇氏部落联盟首领——遥辇九可汗留下的诸宫分,北宋的余靖在《契丹官仪》中已指出其为“庶耶律”(注:余靖:《武溪集》卷十八《契丹官仪》记载:“常衮司掌庶耶律氏。其宗室为横帐,庶姓为摇辇。”摇辇即遥辇。载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089册,第175页。),不能和阿保机所出的世里氏相提并论,自然是遥辇氏。就是说在皇族的七个族帐中,没有一支是属于大贺氏的,因此在辽朝皇族中根本就没有大贺氏之族。
由于在辽朝的皇族中没有大贺氏,自然所谓的“三耶律”这一称谓在辽朝也不存在。看来辽朝的大贺氏和“三耶律”的称谓是元朝修史者在修撰《辽史》时,杂抄前代诸史杜撰出来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契丹人第二个部落联盟统治之族的大贺氏即李姓契丹,在遥辇氏部落联盟以后的情况,由于已证明辽朝皇族中没有大贺氏之族,也不存在“三耶律”这一称谓而明晰起来。因为不存在所谓的“三耶律”,所以《辽史》卷三十三《营卫志中·部族上》所记载的遥辇氏阻午可汗“分三耶律为七”的事情就成了子虚乌有,“分三耶律为七”实际上是元朝的修史者把辽朝分皇族为七个族帐的事情误置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进而也导致作为大贺氏在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唯一活动的记载失去了立足的依据。因此,就目前的典籍记载而言,还未发现大贺氏在遥辇氏时期活动的可靠记录。
总之,通过对《辽史》记载大贺氏的辨析,使我们基本上弄清楚契丹大贺氏的概况,证明《辽史》中所记载的辽朝大贺氏、“三耶律”的称谓、遥辇氏阻午可汗二十部都是元朝修史者的杜撰,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注释:
③ 如《辽史》卷三《太宗上》记载:“(天显元年十二月)丁未,诏选遥辇氏九帐子弟可任官者。”“(天显四年)二月庚戌,阅遥辇氏户籍。”见《辽史》,第28、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