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坐标的确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标的论文,化与论文,关系论文,社会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07)12—0005—05
当代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必然促使社会分层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其重要表现是消费分层、信息分层等社会分层分支理论的发展。在当代中国,体育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生活层面来讲,体育社会正在形成。面对当代社会生活的这一重大变迁,社会分层理论研究当然不能熟视无睹,必须探究体育生活方式分化与社会分层的相互关系,实现体育社会条件下社会分层理论的修正、发展。作为理论研究,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分析既涉及经验事实的勘定,又涉及价值的设定,既涉及主要范畴的界定,又涉及理论品格的厘定,因此有必要围绕这些方面确定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分析坐标。本文根据尊重事实、注重价值、讲究方法和分析科学的原则,确定了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的4个坐标,即时空坐标、价值坐标、视角坐标和路径坐标。
1 时空坐标
任何理论分析都不能脱离社会现实,都会受到社会现实的严格制约。完全脱离社会现实的理论分析是毫无意义的。时空坐标的基本功能是勘定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的现实基础,设定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的底色。时空坐标的确定应该着眼于当代中国体育社会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的体育社会的历史转型。更进一步说,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分析应该将当代中国体育社会的历史发展逻辑作为自己的时空坐标。这一历史发展逻辑集中表现为体育社会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发生的3种转变。
1.1 体育社会的发展动力由一元到多元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全方位的支配作用。在体育社会的培育、发展方面,政府同样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呈现出一元化的特点。这种一元化的特点既能产生积极作用,又会产生消极作用。就积极作用而言,通过运用效力强大的权力,不管是宏观的制度安排,还是微观的具体实施,都基本上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协调统一,政府能够迅速促进体育社会的培育与发展。就消极作用而言,一旦权力运行中出现不协调,或者权力的作用方向发生变化,都必将削弱权力的效力和效率,从而对体育资源的配置、体育发展方向和发展形势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进而对体育社会的培育、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的逐渐转变,市场与社会逐渐成为推动体育社会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与社会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三驾马车”的体育社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体育社会的发展动力多元化。政府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为体育社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消费产品,而体育社会团体、社区组织则以公益为目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生活。因此,“三驾马车”的发展格局不仅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限制了权力的消极作用,而且还调动了企业、社会团体和社区等社会性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合力最大化,迅速推动了体育社会的发展。
1.2 体育社会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体育社会的结构指体育社会构成要素的组成状况及其比例关系。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强政府,弱社会”格局的存在,体育社会的结构相对简单。在体育消费方面,体育消费资料数量少,种类单一,大众体育的开展形式也比较单一,因此总体上说体育生活方式的内在结构比较简单。从体育生活方式主体来看,身份制度“将户口、家庭出身、参加工作时间、级别、工作单位所有制等等作为社会屏蔽的基本指标,对社会群体进行区分”[1],社会人群从根本上划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而且各阶层内部分化不显著,因此体育生活方式主体结构也相对简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强政府,弱社会”局面的改观,体育社会的结构逐渐复杂起来。在体育消费方面,由于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人们体育需求的满足实现了自主化,体育消费资料种类多样化,大众体育的形式多样化、丰富化,体育生活方式的内在结构逐渐复杂化。从体育生活方式主体来看,由于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人群的阶层归属逐渐多元化,社会分化剧烈,最新的社会调查资料表明,当代中国的社会人群可以划分为十大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物业、失业、半失业阶层[2],这一研究结果也表明,体育生活方式主体结构已经逐渐复杂化。
1.3 体育社会的功能从单维到多维
随着体育社会的发展动力由一元到多元、体育社会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体育社会的功能也经历了由单维到多维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前,政府发展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服务,因此体育社会的功能具有单维性,主要发挥着政治功能。改革开放以来,体育社会的功能不断延伸和分化,呈现出多维的特点。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经济功能越来越明显;体育休闲娱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发挥着健身、社会交往、个体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体育成为提升社区文化品味的有效途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功能。
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分析应该将体育社会的上述3种转变作为立足点,否则就会脱离体育社会发展的实际,从而使理论研究走向歧途。
2 价值坐标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价值是认识和改造体育社会,促进体育社会的发展。没有价值统领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价值坐标解决的是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的意义问题。根据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型,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的价值坐标确定为探索体育社会的深入发展模式、阐明体育的社会和谐功能和搭建体育社会科学的学科整合平台3个方面。
2.1 为体育社会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必然带来体育生活方式的不断分化,而体育社会发展动力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必然要求在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采取简单的权力干涉,而是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关照社会各阶层体育需要的整合发展模式。这种现实需要必然要求理论做出回应。通过分析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不仅静态上可以明了社会分层结构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确定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对应关系,勾勒体育生活方式的分化结构,而且动态上可以预测随着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体育生活方式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就能够为整合发展模式的有效实施奠定理论上的基础。
2.2 为体育的社会和谐功能提供理论说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多种积极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在体育社会逐步培育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和谐功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社会分层的实质是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影响人类社会和谐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入转型,社会阶层结构分化越来越剧烈,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不平等越来越成为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和谐的重要负面因素。对于社会不平等,有两种解决的办法。一是从源头上加以限制,即从生产领域加以干预,比如拉近工资水平,但是由于先赋因素、制度性因素、市场因素等客观限制条件的存在,从生产领域对社会不平等进行干涉的效果有限,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当代中国的社会贫富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二是从生活上进行减压。在生产领域产生的社会不平等往往是隐性的,比如收入,每个人的收入都具有隐秘性,别人一般无从知晓,但是收入水平的高低可以从生活方式上显现出来,其基本机制是炫耀性消费,这样,生产性的社会分层通过生活性分层表达。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仇富情绪往往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炫耀性消费引起的,而不是直接起源于生产性的不平等。因此,从生活层面对社会不平等减压具有合理性。从生活层面对社会不平等减压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增加生活方式的同质性,弱化社会阶层之间的区分标准,进而弱化阶层认同;二是通过在生活领域的共享,促进生产性的社会分层结构的改变,具体来说,就是将共同的生活方式作为交往媒介,实现阶层之间的社会交往与流动。随着体育社会的培育与发展,体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那么体育生活方式在弱化社会阶层结构方面有没有作用?在促进个体的社会流动方面有没有作用?这些都是探讨体育的社会和谐功能必须回答的问题。通过分析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在肯定社会分层对体育分化有影响的前提下,反向探讨体育分化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了解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偏离程度,不仅可以在宏观上了解体育生活方式分化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弱化程度,而且可以在微观上了解体育生活方式对个体社会流动的推动作用。这样就可以从社会不平等的角度奠定体育的社会和谐功能的理论基础。
2.3 为体育社会科学的学科整合发展搭建理论平台
从根本上说,当代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社会,因此,体育社会的变迁必然促使体育社会科学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应该是体育社会科学的学科品格。当代中国体育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迁,体育社会的结构不断分化,体育社会的组成要素相互交错,体育社会的功能不断延伸并相互耦合,这种深刻变迁给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体育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原先各自为政的局面将被打破,各分支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范式、研究方法方面已经不能再相互隔绝,相反趋向相互交流、融合,各分支学科的研究目的不再是局部性的,而是全局性的,即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发现当代中国体育社会转型的内在规律,为培育和发展体育社会服务,为体育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服务。因此,当代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的整合发展是必然的,否则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必将落后于体育社会的发展,体育社会科学将毫无用武之地。在理论上深入分析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社会分层理论,以此为平台能够有效地推动体育社会科学的整合发展。首先,体育分化与体育生活方式主体阶层归属的多元化是当代中国体育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最基本的两个社会事实,任何体育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都很难避开这两个社会事实,必须正面回应。因此,对于体育社会科学的各分支学科来说,分析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具有普遍意义,能够奠定各学科相关研究的现实基础。其次,通过全面分析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而形成的体育社会分层理论具有综合性、包涵性,能够形成多种研究范式,为体育社会科学的各分支学科提供丰富的研究视角,促进体育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生成与发展。最后,体育社会分层这一概念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涵盖很多体育社会科学分支学科的核心概念,比如体育消费分层,体育意识分层,体育权利分层等等,从而促进体育社会科学的学科概念整合。总之,分析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并由此形成体育社会分层理论,对于体育社会科学的整合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体育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交流融合,促进各分支学科之间“经脉”贯通。
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分析应当以上述3个方面的价值作为出发点,实现理论研究为价值服务,为体育发展与社会和谐服务的宗旨。
3 视角坐标
视角坐标的基本功能是解决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的理论预设问题。理论预设直接影响理论的基本框架、脉络和结论,理论预设的选择情况会影响理论的成败。然而理论预设的选择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理论研究的现实基础和价值选择对理论预设的选择影响最大。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的视角坐标应该根据其时空坐标与价值坐标加以确定。当代中国体育社会的深刻历史转型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期望要求在视角坐标的确定上要遵循3个原则:首先是现实性原则,即应该从现实出发,否则理论预设的选择就如同无源之水;其次是综合性原则,即应该坚持多视角审视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而其依据就在于当代中国体育社会的发展动力转换、结构分化和功能延伸;最后是有效性原则,即应该使理论预设的选择能够有效地分析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二者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为构建完善的体育社会分层理论服务。根据这3个原则,体育生活方式的集体主义视角与个体主义视角相结合是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的视角坐标。
3.1 体育生活方式的集体主义视角
体育生活方式的集体主义视角就是将体育生活方式看成是非选择性的,是由外部强加给体育生活方式主体的。体育生活方式的集体主义视角又分为两种分析维度。第一种是结构主义的维度,即大规模的社会安排,比如物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等因素,对体育生活方式具有决定性作用。在《费尔巴哈》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什么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3] 因此,在社会结构中,个体对体育生活方式毫无自由选择的余地,而只是被动的听命于社会的宏观安排,进而社会阶层的体育生活方式也是如此,从而体育生活方式的分化与社会分层结构呈现严格的对应关系。第二种是功能主义的维度,即社会道德、规范和文化对体育生活方式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道德、规范和文化通过人的社会化机制,将自身内化于社会主体,从而影响社会主体对体育生活方式的选择。由于不同的人群在社会道德、规范和文化上具有差异性,因此体育生活方式必然表现出相应的分化,即体育分化与社会道德、规范和文化分化相对应。两种分析维度都强调社会宏观秩序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但是结构主义的维度强调的是物质层面,表现为理性的特征,而功能主义的维度强调的是道德规范层面,表现为非理性的特征。在实际分析中,由于社会分层结构与社会规范、道德和文化具有很强的关联度,因此两种维度总是交织在一起。总之,在体育生活方式的集体主义视角下,社会分层对体育分化有决定性的作用。
3.2 体育生活方式的个体主义视角
体育生活方式的个体主义视角就是将体育生活方式看成是选择性的,即由生活主体自由选择。体育生活方式的个体主义视角又分为两种分析维度。第一种是功利主义的维度,即选择何种体育生活方式取决于这种选择给个体带来何种利益,包含声誉、经济利益、社会资本等方面。因此,个体在利益需求方面的差异会带来在体育生活方式选择方面的差异,在体育社会层面上,就表现为体育生活方式的分化。第二种维度是建构主义的维度,即选择何种体育生活方式取决于个体的内在需要、情感等因素,因此,个体内在需要、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将会导致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进而形成社会人群在体育生活方式方面的分化。两种分析维度都强调生活方式选择方面的自由性,忽略社会分层的影响,但是功利主义的维度强调的是利益,表现出理性的特征,而建构主义的维度强调的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和情感等因素,表现出非理性的特征。在实际分析中,两者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总之,两者都强调个体的主观意志,因此,在体育生活方式的个体主义视角下,社会分层对社会分化没有必然影响,相反体育分化对社会分层发挥特定的解构作用。
目前相关的研究大多采用集体主义的角度。在当代体育社会深刻转型的历史条件下,单一的角度不能准确把握两者的关系,必须将体育生活方式的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整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规律。
4 路径坐标
路径坐标的基本功能是解决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的具体维度问题。路径坐标是对视角坐标的具体化,从而使得研究具有可操作性。路径坐标的确立涉及到对体育分化和社会分层的操作化分析。通过对体育分化和社会分层两个范畴进行操作化分析,可以围绕两个范畴建立两组分析“点”的集合,然后对这两个集合中的分析“点”进行“连线”分析,由此可以建立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的多元路径。
4.1 体育分化的操作化分析
在本文的语境下,体育分化是体育生活方式的分化。体育生活方式指“在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从这个定义出发,体育生活方式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体育活动主体、体育活动条件和体育活动形式三个构成要素”[4]。这种观点是将体育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的,试图给体育生活方式建立完整的宏观图景,这样定义体育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理论价值,但是,另一方面,这样会模糊体育生活方式的具体内涵。事实上,从形式上看,体育生活方式包括3个层面:体育生活要素的数量、质量、种类的构成模式;体育生活要素的获得方式;体育生活要素的使用方式。具体说来,体育生活要素包含体育商品、体育服务、体育场所、体育信息、体育比赛、体育器材等;体育生活要素的获得方式包括体育消费、公共品供给、社团提供和私人、组织赠与等;体育生活要素的使用方式包含体育运动、体育休闲、体育娱乐、体育交往等。从实质上看,体育生活方式反映主体的体育生活价值观念、体育生活的目的和体育生活的外在条件。实质决定和影响形式,形式对应和反映实质,体育生活方式是形式与实质的统一。根据对体育生活方式的探讨,从广义上来讲,体育分化是指体育生活方式的形式方面与实质方面的双重分化,从狭义上来讲,仅指体育生活方式的形式方面的分化。
4.2 社会分层的操作化分析
社会分层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5] 可见,社会分层的核心是确定某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在社会分层研究中,这种属性又被称为有价值的资源或资本,格伦斯基曾经将其归纳为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社会化、荣誉类、公民类和个人类等7类[6]。事实上,除了这7类以外,至少还要考虑制度资源、身体资本两种重要的社会分层属性。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某些制度的分割性,使得制度成为一种资源,从而导致社会人群的分化。另外,在当代社会条件下,身体资本也逐渐成为一种分层标准。身体资本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包括人的容貌、健康、举止、气质等各方面的因素。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体育分化与资源或资本占有差异的关系。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现将社会分层依据两个标准进行类型划分。首先,根据对社会资源占有情况评价主体的不同,将社会分层划分为3种类型,即客观分层、认同分层、评价分层。客观分层是社会研究者制定特定的标准对社会成员进行测量的结果,具有客观性。认同分层是社会个体自己主观地判定自己阶层归属的结果,具有主观性。评价分层是社会个体判定他人阶层归属的结果,也具有主观性。因此,认同分层与评价分层也可以称为主观分层。其次,根据资源或资本的性质,将社会分层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生产性分层与生活性分层。生产性分层指以能够为特定生活方式提供物质基础的资源或资本为标准的社会分层,比如收入、技能等。生活性分层指以生活方式为标准进行划分的社会分层,比如特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等。
通过对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上述操作化分析,就可以依此展开多路径分析,并对各路径分析进行比较研究,全面细致地挖掘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的内在规律。
除了上述4个关系分析的坐标以外,还涉及到方法论问题。在当代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一般都坚持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事实上,体育生活方式与社会分层的关系问题早已进入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视野。近年来,相关成果不断涌现,体育生活方式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正逐步成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体育分层的概念,主要以技术、时间、参与次数等为标准[7];从社会结构分层的角度探讨大众体育的影响因素、阶层差异、发展途径[8];探讨了阶层体育消费的发展趋势[9];等等。应该说,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是,从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在理论形式、理论内容和概念提炼方面还大有发展空间。本文正是基于此种考虑,才提出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坐标的确定问题。从结果来看,时空坐标、价值坐标、视角坐标和路径坐标等4个关系分析坐标的确定应该有助于增强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推动体育社会分层理论的构建。仅从概念层面来讲,体育分化这个概念明显比体育分层这个概念的涵盖范围广,更具有一般性。
此外,体育社会这个概念并不是本文的核心概念,因此并没有详细加以论述,只是将其作为对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关系分析的现实背景的描述。但是对于整个体育社会科学来说,这个概念可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对于体育社会这一概念的求证,可能会促进体育社会科学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求证体育社会这一概念应该是最为可行和有效的途径。
收稿日期:2007—05—12;修回日期:2007—09—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TY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