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老鸦小学 南部 ?637300)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呼吁: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紧密相连。他认为,语文的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语文基本功的培养;思想道德的培养;生活的参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将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参与语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语文基本功的提高。那么,如何做到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抽象,不易把握。面临这样的问题,在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观沧海》这首写景抒情诗时,我用大屏播放让学生看了一些有关沧海波澜壮阔,气势澎湃的画面,接着我又介绍了曹操到沧海时他自己的状况,然后再借助诗歌的伴乐朗诵,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诗歌的美妙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体验去领会曹操那博大的胸襟,并对照反省,看看自己的胸襟如何,该如何达到曹操的那种境界。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兴致很高,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欣赏诗歌的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修养,提高了教学效益。
二、将现实生活引入语文教学,让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直接来自于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熟视无睹或思之甚少的,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学第四册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文时,正值荔枝上市之时,我先布置学生星期天去水果摊调查,了解荔枝的产地,并实地观察荔枝的外形、颜色,并把观察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上课的时候,我特地买了几斤鲜荔枝,还特意准备了几颗干荔枝。鲜荔枝班上每个同学发一颗,先触摸其外壳,仔细观察其颜色、形状,然后再剥开壳,观察果肉的颜色,品尝果肉的味道。还提醒他们,不要忽略壳内的花纹和紧贴壳壁的薄膜。又请几个同学剥开干荔枝,让大家观察、比较、品尝,了解二者的区别。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引导他们自读课文,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中心,还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将现实生活引入语文教学,使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感悟文章思想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组织学生参与语文活动,让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突破课堂时空,化静态的接受为动态的、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给学生学习时空上的自由,让他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可以沟通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我就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后实践练习,组织学生利用星期天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看一看周围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样,还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想一想,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或改善环境,并要求学生联手写出考察报告。通过调查走访,学生写出了真实的报告并纷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治理措施。
生活处处皆语文。五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亲近语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并组织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组织主题辩论会、专题研究、参观活动、普通话演讲、办手抄报等形式,组织文学、艺术团体,开展读书节、文化节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学习语文。比如,人际间的言语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磁带、VCD等,无不与语文息息相关。尤其是大自然的美景更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如春天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夏天去河边观察嬉戏的小鱼;秋夜看明月从天边升起;下雪了,去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共同欣赏红妆素裹的雪里江山……孩子们置身于此情此景中,情绪热烈,思维活跃,语文便逐渐丰富而生动。比如有的学生看到蒲公英四面展开的绿叶说:“那是二月的春风剪裁的”;看到嘉陵江夕照,有学生说:“江水披着金色的鳞片在为太阳公公载歌载舞”。这样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指导在生活中应用语文,让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前段时间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便因为一个同学随口叫了他一声“大头”,他就把那位同学的头给打破了。针对这件事,在一节语文课唐上,我给学生念了《读者》上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以德报怨的文章。读罢,我组织学生讨论并联系生活谈体会。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应该学习文中主人公行为,而且打架的同学也主动进行了深刻自我反省发言。我趁此机会教育学生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要和班上的同学和睦相处。这种以身边切实的事例来开导学生的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美国教育家华特语)让现实生活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走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在以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还将继续探索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好方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
论文作者:方福英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荔枝论文; 生活化论文; 初中论文; 课文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