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教育论文_陈沫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教育论文_陈沫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清河中学 陈沫

刚上初中的孩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这个时候,老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难管教;许多家长也会抱怨孩子越来越任性。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目前,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很有可能出现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更严重者可能出现犯罪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何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何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家长、学校、教师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下面我以具体案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处理办法:

男生张某,他上课睡觉,无精打采,经常打仗,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逃课旷课。对父母态度恶劣,叛逆心理强。处处与长辈及老师作对。

教育措施:

一、及时了解原因

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作为老师,我决定首先找出导致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张某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其跟父亲一起生活,在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后得知其父亲的脾气比较暴躁,其与父亲的关系极差,而且通过和该生进一步的交流,该生也表达了对其父亲的极大反感。随后我对其进行了家访并转达了该生对父亲的态度,父亲听后感触很深。临走时我婉转提出了本次家访的主要目的:希望家长能树立榜样,用心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面对老师的真诚,该生的父亲触动很大,意识到作为家长确实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与其谈心

1、利用课余时间谈心——用“赞扬”杜绝“破窗”。利用课余时间与张某进行谈心。谈话内容先从父母谈起,让他先说出对父母的看法,然后班主任跟他分析父亲脾气暴躁的原因,暗示其父亲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并会慢慢的改正,让张某在心理上能释放怨恨,消除叛逆心理。泰戈尔说:“聪明的人懂得如何教育,愚昧的人知道怎样打击”。多找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谈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我能成功”的信念,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帮助他,永远不会放弃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促使其转变。要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心灵是否完好无损,就看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和维护的技巧了。中学生阶段,学生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与那些优秀的学生相比,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教育。表扬、赞美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更能使孩子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避免激化逆反心理

大多数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发作最强烈的时期短则数月,长则一年,之后会和家长老师形成比较稳定的关系。但是有个别学生这一阶段的问题没得到充分的解决,这样的学生始终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会显示出反社会人格的倾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知好歹”、“软硬不吃”。这样的学生转化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这样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害怕受到伤害,所以既渴望受到关注又排斥他人,一些教师常用的激励手段通常不起作用。比如赏识和表扬,这样的学生听到两三次比较夸张的表扬就会心生警惕,认识到自己并不像老师表扬的那样好,继而怀疑自己以前受到的表扬有多少是真实的,从而加重内心的自卑感,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激化了叛逆的情绪。这种情况下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表扬帮助他重拾信心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我称之为消极关注,即表面漫不经心,背后下足文章。所以对这样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的教育转化必须要以诚相待,持之以恒,有了这样的决心就会发现,转化这样的学生需要的时间其实比预想中的要短。

3、指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首先让张某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再让学生明确只要用心同父母沟通,经常说说心里话,就会避免出现代沟。这样就会让青少年学会换位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这时候,要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家长、老师,抱着宽容的态度理解他们,还应该把握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克制住自己烦躁和倔强的情绪。

三、提议给父亲写一封信

建议说说对父亲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明确以后的做法和学习的目标。下面是张某信中的部分内容:“……我调皮叛逆,桀骜不驯的性格给父母和老师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让自己对未来迷失了方向。这段时间通过老师的教育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决心以后做个懂事的学生,听话的孩子……”

四、家长应该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

1、打骂、体罚。这种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愈发倔强、暴躁,甚至走向极端。

2、哄骗、利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目的性,不利于孩子健康价值观的养成。

3、讽刺、挖苦。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家长的教育产生反感。

4、溺爱、迁就。这会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更加为所欲为。

思考与感悟:由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校和家庭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学校和家庭合作就成为了教育学生的必然。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

论文作者:陈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教育论文_陈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